此文献给一叶香茗网友,因为看了她的 “看《斯巴达三百勇士》的随想”,我记起那个晴朗的夏日以及参观这个纪念场带给我的思考。希望能比较准确地表达一下我所看到的故事的另一面。 (told from the other side)
叫它纪念场,是硬译,因为实在是一块场地上,有群雕像 还有黑色的大理石石刻的。
先感受一下气氛:
维基百科介绍说:群雕里有19个人像,不锈钢材料做的。 The figures represent a squad on patrol, drawn from each branch of the armed forces; fifteen of the figures are from the U.S. Army, two are from the Marine Corps, one is a Navy Corpsman, and one is an Air Force Forward Air Observer. 这组群雕代表参展的150万军人。
再看个更具体的局部:
一进去,看到他们,扑面而来的感觉就是:他们是犹疑的恐惧的,有的还似乎面带病容,总之不精神。这跟我想像中的战争纪念图像有些不符。战争总是残酷的,但这些人这个状态仿佛就是无奈地去送死啊!
当然,这只是我的感觉,感觉而已。但是艺术作品不就是唤起人的感觉到么?
然后,走过一面黑色大理石墙,
据说是真实的照片处理上去的,效果奇特,影影绰绰,很近地走在旁边能仿佛感到鬼气森森。。。对不起,又是主观感觉--俺欣赏艺术呢。天生敏感,没办法。
接着看到刻在石头上的韩战伤亡统计数字:
看的时候,想起人家说的中国方面的伤亡,具体数字记不清了,如果比较一下会有些意思。
刚刚百度了一下,找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中国方面:官方数据,整个抗美援朝的两年时间,一共有14万中国志愿军命丧黄泉,其中临阵战死11万4千,重伤而死2万1千,病死1万3千,而实际的伤亡数字还没有解密,国际上有数据说中国还包括非战斗运输队死亡13万人(主要是后勤线被美军飞机饱和轰炸,民夫的伤亡),因此总计死亡27万人。依旧是保守估计。。。
见仁见智,不想多评论了。但是那种指责年轻的中国政权视生命如无物,去异国多管闲事的说法,我觉得是偏颇的。其中道理在一叶香茗网友的贴子里说过的,我很同意。联合国军这样的规模开赴东亚,应该不只是为解李承晚之急的。
在故事的这一面,他们说是在为自由而战。“Freedom is not free” 也在黑色的大理石上庄严铭刻着。中国政权,在他们的解读里,是自由的敌人。就像如今的美国也列出几个所谓邪恶国家嘛。一般地说,由人类认知方式决定的,意识形态的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所信仰宗教的不同等等都可能是“邪恶”的。党同伐异,似乎是人类社会无法最终克服的天性,meme驱动着我们去为了它们厮杀。
当我最后看到那块解说性质的石碑的时候,一切豁然开朗:上面说,我们所纪念的这些男女,“answered the call to defend a country they never knew and a people they never met...”
我明白了:自己看这些作品时候那种感觉可能正是作者希望唤起的。他们就是普通的人们,为了自由大义赴死,去保卫一个他们从不了解到国家和一个他们未曾见过的人们。
悲情,大义,是这个纪念场的主题。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