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说法,天女散花 (4)

来源: 2009-08-29 10:01:1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维摩诘居士:“用任何语言赞美大乘菩萨道的人开导度化众生的功德也不足够啊。”

说到这里,维摩诘居士对在座的菩萨说:“各位仁者,请你们说说什么是不二的菩萨法门吧。”

法自在菩萨说:“生与死,本来没有生也就没有死。”

德守菩萨说:“我与我的,如果没有我存在,那么我的一切都不存在。”

不眨眼菩萨说:“受与不受,如果不受就什么都没有,不取也不舍。”

德顶菩萨说:“垢与净,如果知道垢的实相是什么都没有,那么也就知道净其实也不存在。”

善宿菩萨说:“动于念,不动就没有念,没有念自然就没有分别。”

善眼菩萨说:“一相与无相,一相就是无相,两者没有分别。”

妙臂菩萨说:“菩萨心与声闻心,观心相如同空幻,也就没有菩萨心和声闻心了。”

弗沙菩萨说:“善与不善,心念不生善念,也不生不善的念,自然明白两者都是没有的。”

师子菩萨说:“罪与福,知道罪的本性其实与福是一回事儿,用金刚智慧,灭掉这两个概念,既没有有意去掉这两种概念,也没有执着这两种概念。”

师子意菩萨说:“有漏与无漏,是两种概念。不起有漏与不漏的分别,而且既没有执著在有区别也没有执著在无区别。”

净解菩萨:“有为与无为,离开这两种概念,既没有有为,也没有无为,清静智慧没有阻碍。”

那罗延菩萨:“世间与出世间,出世间就是世间,不出也不入。”

现见菩萨:“尽与不尽,尽就是不尽,无尽相就是空,空也就没有尽和无尽。”

普守菩萨:“我与无我,我尚且不存在,无我就更不存在了。见到世界本性就知道没有我和无我的两面。”

电眼菩萨:“明与无明,无明的本质就是明,明的概念也要丢弃,达到两者合一的境界。”

喜见菩萨:“色与色空,色就是空,不是色灭掉了变成空,色本身就是空。受、想、行、识都是同样的,识是空,不是因为识丢掉了成空,识的本质就是空。”

明相菩萨说:“地火水风四种种性与空性,地火水风本是空性。好比过去是空的,未来是空的,那么现在也就是空的。”

妙意菩萨:“眼与色,眼看色,不贪、不怒、不痴,就叫寂灭。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都是同样道理。这样保持,就能达到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与回向一切智性,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就是回向一切智性,能明白这两者的概念其实就是一个,从二种分别的概念进入到一种无分别的状态。”

深慧菩萨:“空,无相,无作,空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无作,就没有心意识。任何其中一个都能进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佛、法、众,佛就是法,法就是众,这三个都无相等同寂空。”

心无碍菩萨:“身与身灭,身就是身灭,为什么呢?本没有身,哪里来的身灭呢?身与身灭是等同的。看到没有身和身灭也不产生恐慌和畏惧,能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身、口、意三业不造业,不起意。”

福田菩萨:“福行,罪行,不动行,三行其实为空。不从这三行起意。

华严菩萨:“从我而升起的两种分别,见到我的本性,不会升起‘我’的分别。不执着于‘我’的分别心,心意识自然就消失了。”

德藏菩萨:“有所得与无所得,有所得就是有分别心,若没有有所得的意识,就没有取舍而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暗与明,没有暗也就不会有明,明就是暗,暗就是明。能等同明和暗,就入不二法门。”

宝印手菩萨:“涅磐与世间,喜欢涅磐不喜欢留在世间,这就是有分别的心,如果不追求涅磐的喜乐,不厌倦世间的烦恼,就没有分别的概念。例如有捆绑,才会有解脱。如果没有捆绑,哪里需要解脱呢?没有捆绑没有解脱,没有喜欢没有厌烦。”

珠顶王菩萨:“正道与邪道,真正在正道的人,没有正与邪的分别心念,抛开正与邪的概念,可以进入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真实与不真实,能见实相而知道实相并非相,何况不是真实的相呢?肉眼能看见的都不是真实的,慧眼才能看到。既看见了也什么都没看见,这就是不二法门。”

维摩诘居士见菩萨各说己见,就问文殊菩萨:“菩萨,你认为什么是不二法门呢?”

文殊菩萨:“如果按照我的意思,一切佛法不能用嘴说,不能用文字写,既不能问,也不能答。这就是不二法门。”

文殊菩萨说完之后反问摩诘居士:“居士,你认为什么是不二法门?”

维摩诘居士沉默不答。

文殊菩萨点头说:“善哉,善哉,没有文字语言,就是不二法门。”当时在场的五千位菩萨马上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这个时候舍利弗心里想:“快到中午了,这么多菩萨众人,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呀。”

维摩诘居士立即感应到舍利弗在想吃饭的事情,就开口说道:“佛讲解脱,仁者听到之后接受奉行,怎么能在这里听菩萨说法的时候心里想着吃饭的事情呢?稍微等一下,一会儿让你尝尝你从来没吃过的东西。”

维摩诘居士说完就进入三昧境地,使神通,向大家展示出一个上方世界,越过四十条恒河沙一般数量的国土,有一佛国,名叫众香国,国中有一位佛名叫香积。这个国家的香气,跟十方诸世界的人间天界香气相比天下第一。这个国家没有声闻辟支佛这样的称号,只有清静中的大菩萨在听佛说法。这个世界的楼阁是用香做的,佛经经过亭台园林,满处都是香味。那里的人吃香,周围十方无量世界都能闻到那里的香气。这个时候香积佛与菩萨们正在吃饭,有众多天神名叫香严正在供养佛,这些天神都有正等正觉的心。

维摩诘居士问在座的菩萨:“在座的仁者,你们谁能上去替大家拿饭过来啊?”各位菩萨都以文殊菩萨马首是瞻,全部沉默不语。

维摩诘居士就斥责说:“你们这么多人没有一个人上去,不觉得惭愧吗?”文殊菩萨立即发话:“佛教导我们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初学者。”

于是维摩诘居士就不再讲话,不离开座位,对自己的化身说:“你去上界,穿过四十二条恒河沙一样数量的世界,有一国叫众香,有一佛叫香积,正在与众菩萨坐着吃饭。你到那里这样说:维摩诘向世尊举手行礼了,向世尊致以无限的问候。世尊的生活还好吗,有疾病有烦恼吗?身体健康吗?希望能将世尊及各位菩萨没有吃完的饭食,拿去娑婆世界广施法事,用这样的小戏法弘扬大道。也让世尊我佛的名声传播广大。”

维摩诘居士的化身听到之后,就升到上方国界,在座的各位菩萨都能看到化身上去了众香佛国,拜见如来,向如来行礼。就听到化身对佛说:“维摩诘向世尊举手行礼了,向世尊致以无限的问候。世尊的生活还好吗,有疾病有烦恼吗?身体健康吗?希望能将世尊及各位菩萨没有吃完的饭食,拿去娑婆世界广施法事,用这样的小戏法弘扬大道。也让世尊我佛的名声传播广大。”

众香国的大士们见到维摩诘居士的化身,都吃惊极了。全都问香积佛:“这个上人是怎么来的啊,娑婆世界在哪里啊,什么小戏法啊。”

佛说:“下方四十二条恒河沙一样数量的世界的地方,有一方世界名叫娑婆世界,有一佛名叫释迦牟尼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正在那个五浊恶世传播佛法。那里有一位菩萨名叫维摩诘,得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正在为众菩萨说法。现在派化身来我这里,称赞我们的佛国,称赞我的名号,为那边的众位菩萨增添功德。”

众香国的一位菩萨问道:“维摩诘是什么人啊能派他的化身来到我佛的国土,功德威力如此广大。”

佛说:“确实威力广大啊,十方世界,他都能派化身去广施佛事,利益众生啊。”这时香积佛就拿一个众香国的钵盛满众香国的饭,递给维摩诘居士的化身。

众香国九百万菩萨都起身向佛请求一起去看看:“我们都想跟随化身去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看望维摩诘等各位菩萨。”

香积佛点头同意:“你们要把身上的香气收敛起来,不要让娑婆世界的人被香气所迷惑。也要将自己的身形变化起来,不要让娑婆世界的人见到你们的身形美丽而感觉自卑。你们去到那里,不要有轻视的心,十方世界都是虚空的,那里的诸位菩萨为了方便教化大众施展一些小戏法,没有全部展现那里的清静国土。”

等佛说完,化身菩萨和九百万众香国菩萨,借助佛的神威和维摩诘的神力,在众香国土忽然消失,眨巴眼功夫,就出现在维摩诘居士的房间。

化身菩萨将满钵香饭递给维摩诘居士,不只毗耶离城,三千大千世界都弥漫着饭的香气。毗耶离城的居士们闻到这种香味,身心舒畅,赞叹从来没闻到过这种香气。

这时长者的领头,带领八万四千人来到维摩诘居士的房间。这八万四千人看到在座有这么多菩萨,还有这么多高广的师子座,就全部退立一边。地神,虚空神,欲界色界诸位天人闻到香气全部来到维摩诘居士的房间。

维摩诘居士对着舍利弗大声说:“各位仁者可以用餐了。这是如来甘露味,大悲所熏蒸的饭。不要用有限度的意识心食用,不然不能消化。”

这时候听见有人小小声说:“这饭这么少,我们这么多人每个人都要吃饭。怎么够呢。”化身菩萨听见了就大声说:“不要以声闻的小德小智来衡量佛的无量福德智慧。四海有枯竭的时候,这个饭没有吃完的时候。假如让所有人吃,每人的饭量如同须弥山,吃一个劫数的时间,这碗饭也不能吃完。为什么呢?这碗饭是无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的人没有吃完的饭。永远也不能吃完。”

于是大家吃饭,全体都吃饱了之后,那碗饭还是那么多。诸位菩萨,天人,声闻罗汉等,吃过这饭的一切人等,身心感觉安定快乐,如同进入庄严菩萨境界一般。每个人的毛孔都散发出香气,跟众香国的香树一样香。

维摩诘居士问众香国的菩萨:“香积佛在众香国如何说法?”

众香菩萨:“我国如来不用文字书法,用众香国的香气让众香国天人保持戒律,各位菩萨坐在树下闻到众香国香气,就得到德藏三昧。得到德藏三昧的菩萨,功德已经圆满。现在你们释迦牟尼世尊用什么说法呢?”

维摩诘居士:“这个国土的大众刚强不易被调伏,我佛释迦牟尼用强硬的方法调伏大众。讲地狱报应,报畜牲,恶鬼,做不善事有做不善事的果报,说不善话有说不善话的果报,生不善的念头有不善念头的果报,杀生有杀生的果报,盗窃掠夺有盗窃掠夺的果报,欺诈有欺诈的果报,口是心非有口是心非的果报,说两面话有两面话的果报,不讲信义有不讲信义的果报,贪婪嫉妒有贪婪嫉妒的果报,嗔恨恼怒有嗔恨恼怒的果报,邪见有邪见的果报,吝啬有吝啬的果报,毁戒有毁戒的果报,懈怠有懈怠的果报,心念散乱有心念散乱的果报,愚笨痴迷有愚笨痴迷的果报。讲什么是持戒,什么是犯戒,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障碍,什么不是障碍,什么是有罪,什么是无罪,什么是干净,什么是污垢,什么是有漏,什么是无漏,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道,什么是有为,什么是无为,什么是世间,什么是涅磐。”

维摩诘居士继续说:“难教化的人如同猿猴,心念动荡不停。所以佛用各种方法教导世人驾驭自己的心意,调伏自己的心识。对于刚强难调化的人就用痛苦的果报教育他。让他们走入正道。”

众香国菩萨都感叹的说:“我们真是没有听说过呀。你们的世尊释迦牟尼佛,隐藏无量自在神力,不避贫苦宣扬佛法,你们这些菩萨,以大慈大悲的心,不畏惧烦恼劳作的来到在这个世界,教导世人。”

维摩诘居士:“你们说的对啊,这个世界的菩萨具备坚固的慈悲心。他们利益众生的功德,要远远超过他方国土的菩萨呀。为什么呢?这个世界有十善,他方世界是没有的。用布施帮助贫穷;以净戒对应毁禁;以忍辱对应嗔恚;以精进对应懈怠;以禅定制约乱意;以智慧制约愚痴;演说除难法度化身处八难的人;用大乘法度化小乘的人;以各种善根劝解无德的人;常以四摄成就众生;这就是十善。”

众香国菩萨:“这个世界的人修持大乘佛法,要成就几种方法才能离开污浊往生净土呢?”

维摩诘居士:“需要成就八法就能离开污浊往生净土。是哪八法?充分利益众生不求回报;代一切众生承受诸多烦恼;将自己所做所有功德尽数回向众生;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如同尊重圣贤,看待一切菩萨如同看待佛;即便对从没有听说过的佛经也深信不疑;不与声闻小乘道相抵触;不嫉妒别人所受的供养,不炫耀自己的功德;常思自己的过错,不议论别人的过错,以恒心修行积累功德。”

在维摩诘居士和文殊菩萨说法的时候,在场的百千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庵罗树园说法,佛弟子们忽然发现园子变大了,放出金色,就惊奇的问佛发生了什么事情,佛说,维摩诘和文殊菩萨那些人要过来了,这是先兆。

这边维摩诘居士对文殊菩萨说:“我们可以过去向佛行礼,供养佛了。”文殊菩萨就点头说:“善哉,走吧,现在正是时候。”

维摩诘居士用神力将房间里的众人等连同师子座,托在右掌,移送到佛所在的庵罗树园。落地后,维摩诘居士向佛行礼,右绕佛七圈之后,两手合掌站立一旁。紧接着,菩萨,天王,各大弟子等都离开座位,向佛行礼,绕佛七圈,站立一旁。世尊问候大家,让大家就座。大家都坐下了,等着听佛教导。

佛对舍利弗说:“你见到大菩萨的神力了吧!”

舍利弗:“我算见到了。”

佛:“你有什么看法?”

舍利弗:“不可思议,我完全想不到,猜测不到啊!”

阿难问佛:“我闻到了很香的香味,从来没闻过这样的香味。这是什么香啊”(阿难是佛的弟弟。随佛出家修行。)

佛告诉阿难:“这香气是从那些菩萨的毛孔发出的。”

舍利弗在一边悄悄的拉拉阿难的胳膊:“我身上也有这样的香气啊!”阿难不解的问:“发生什么事儿啦,你们毛孔都能散发这种香气?”

舍利弗:“是维摩诘居士从众香国取来的香饭,凡吃了这个香饭的,毛孔都散发出香气。”

阿难就问维摩诘居士:“居士,这种香气能保持多久啊!”维摩诘居士:“等到饭消化了。”

阿难:“多久饭才能消化呢?”

维摩诘居士:“普通人要等七天七夜。修持声闻法的人没入正道前吃了这个饭,入了正道就消化了。已经入了正道的修持声闻法的人,得心解脱,饭就消化了。还没有发大乘心的吃了,等发了大乘心就消化了。发了大乘心的吃了这个饭,得无生忍就消化了。得无生法忍的菩萨吃了饭,等到下一生补处(下一个来生修佛道)就消化了。好比仙药给有病痛的人吃了,病好了,药力自然消退了。这个饭就是类似仙药一般,灭除一切烦恼的毒之后自然就消失了。”

阿难对世尊说:“世尊,从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呀。香饭还能做佛事。”

世尊说:“就是,就是,有的佛用光明做佛事,有的佛用大菩萨做佛事,有的佛用化身做佛事,有的佛用菩提树做佛事,有的佛用衣服用具做佛事,有的佛用饭食做佛事,有的佛用园林楼台做佛事,有的佛用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做佛事,有的佛以佛身做佛事,有的佛用虚空做佛事,众生应随缘修持。”

佛继续说:“有佛用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做佛事,有佛用音、声、语言、文字做佛事,还有佛用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做佛事。阿难啊,诸佛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做佛事。”

佛说:“阿难,世有四种魔,八万四千种烦恼,佛就从四种魔道,八万四千种烦恼开始做佛事。菩萨见到清静国土,不觉得欢喜也不贪求,见到不清静国土,不觉得忧愁也不躲避。诸位佛生清净心欢喜心,更是从来没有。诸佛如来功德都是平等没有区别的,显示的佛国不同,是为了做佛事的方便。你见到有不同的佛国,但你能见到不同的虚空吗?你能看见不同佛的色身,但你能见到佛有不同的智慧吗?”

佛说:“诸佛用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各个佛国佛法都是等同没有分别的。所以叫为三藐三佛陀(智慧),所以叫多陀阿伽度(如来),所以叫为佛陀(觉悟)。我如果详细的讲给你,恐怕在你的劫寿里都不能听完呀。假设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跟你阿难一样博闻第一,劫寿全部加起来的时间,也是听不完的。阿难,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智大慧)没有有限量,智慧辩才不可思议。”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今后再也不敢说我博闻天下第一了。”佛对阿难说:“不要退却,你强闻博记第一是指在声闻这个层次里的,不包括那些菩萨。用普通的智力来推测菩萨的境界,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呀!一切海尚可测量,菩萨禅定、智慧、总持、辩才、一切功德不可测量呀。阿难,你且放下我们关于菩萨的话题,今天维摩诘所显示的神通之力,一切声闻辟支佛经历百千劫,尽力变化也不能做到。”

这时候在场的众香国菩萨都合掌对佛说:“世尊,我们刚来这个佛国,认为这个佛国很低等,我们现在觉得这样的想法不对,感觉惭愧。诸佛为了做佛事的方便,才将佛国显现成不同的样子。”

佛说:“你们这样就对了。”

众香国菩萨:“请佛传我们一点佛法,我们带回众香佛国,感念如来的教化。”

佛继续说:“有尽无尽解脱法门,你们应该学学。什么是有尽?就是有为法。什么是无尽?就是无为法。成就菩萨的人,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怎样是不尽有为?就是不离大慈,不舍大悲。深发一切智心,不疏忽忘记。教化众生,始终不厌倦。于四摄法,常想着顺行。心智常安住,方便大众回向大众。求法不松懈,说法不吝悋。殷勤供养诸佛,出生入死豪不畏惧。荣无喜辱无忧。不轻视新学者,尊敬新学者如同敬佛。让堕入烦恼的人脱离烦恼。不躲避热闹繁华世间。不认为自己的快乐是快乐,别人的快乐才是快乐。把禅定的舒适境界当成地狱,把出生入死当成乐园。对请求帮助的把自己当成善知识。用智慧的思想舍弃一切世间的东西。看人犯错要想着去救护。对待众生如同自己的父母。视同道品如自己的家人。起善心做善事的时候没有区别没有条件。能够把一切都布施出去。能用别人的方法成就自己的佛事。行为、语言、思想都是善的,不说不善的话不做不善的事也没有不善的思想。听讲佛法不知疲倦。帮助众生使他们解脱。清心寡欲,懂得知足,不逃避世间。随俗但不破坏威仪。对佛法要点记忆不忘。根据众生的资质,解除众生对佛法的疑惑。说法被大众乐于接受。以大乘佛法开导众生。这就叫不尽有为。”

佛继续说:“什么叫不住无为?就是修学空,不以空为证。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虽然看到一切是无常,可是对于行善去恶却不厌倦。不畏生死之苦,以度众生为目的。

虽然能观成无我,没有我也没有人,没有说法者也没有听法者,但是仍然不厌倦教化众生,没有退转的心理。虽然晓得一切法空,入于涅槃而不会永远住在涅槃中,会跳出涅槃清净而做事作人。

虽然明白诸行无常的道理,能远离一切世间所作所为,可是身心仍然在修,在做一切善法。虽然明白本来无所归,但还是以善法为归趣。虽然知道一切生生不已,本来无生,但是愿意起心动念,挑负一切利益众生的担子。

虽然已经证到无漏之果(凡夫都在漏中,向外放逸),有本事断漏,而不断。虽然明白一切所行皆是空,但是能在空中挑起这个担子,教化众生。明知道空,而仍然发大悲心。了解真正佛法只有一乘,所以不走小乘的路子。明知世间一切法是虚幻的,不实在的,没有人我,没有主宰,本来无相,但是在自己所发的大愿没有完成之前,不断地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是属于福德的菩萨道。这就叫菩萨不住无为。”

佛继续说:“因为菩萨道具足了智慧的成就,所以仍然无止尽地修有为法,为善。菩萨修持圆满本愿的缘故,有大慈大悲不住无为,不尽有为。菩萨需要集合各种修法,所以不住无为。要随缘传授法门,所以不尽有为。因为知道众生有各种不同的病痛烦恼,所以菩萨自己不住无为空境,为了替众生治病,所以不尽有为。

很多正士菩萨已经在修这个法门,这个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就是有尽无尽解脱法门,你们诸位菩萨应该要学的。”

来自众香国的菩萨们,听了佛这一段话,皆大欢喜,以各种花散遍三千大千世界,来供养佛,供养佛所说的法,供养所有的菩萨。然后向佛顶礼,赞叹了一番。说完了,他们又忽然消失,回众香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