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说法,天女散花 (2)

来源: 2009-08-29 09:58:5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佛祖看座前大弟子都不敢去,就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你看我的大弟子们都不敢去,你可以代表我去探望吗?”弥勒菩萨也赶忙谢绝:“世尊,想我一直都在兜率天讲经说法。有一次正在给大家讲解菩萨如何才能修行到永不退转的境界。维摩诘居士听到了,跑上我的兜率天行院对我说:‘听说你跟大家说你已经得到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在下一世得道成佛。请问你用哪一生得到佛的授记呢?如果是过去,过去已经过去不再回来,如果是将来,我们看不见,如果是现在,现在也会在瞬间逝去不能抓住。世界本没有生没有灭,瞬间生瞬间灭,既然没有生,那你用哪一生得到的授记呢?既然本来什么都没有,授记悟道又在哪里存在呢?众生的本性本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具有佛性。佛法是没有区别,没有形状,有心去找确找不到,抛开一切思想意识,才能体会到佛法的自然存在。什么授记,什么退转,这都是空有的名词,并非真法。在维摩诘居士说话当中,有二百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弟子不够资格作代表啊!”

佛祖就对光严童子菩萨说:“菩萨,你可以作代表吗?”“世尊,有一次我碰到维摩诘居士跟他打招呼,问他从哪里来。维摩诘居士说从道场来,我问维摩诘居士道场在哪里,维摩诘居士教导我说:‘没有虚假的直心就是道场,从善的行为就是道场,深心就是道场,智慧菩提心就是道场,布施就是道场,忍辱就是道场,精进就是道场,慈悲就是道场,舍弃就是道场,喜悦佛法就是道场,抛弃憎爱就是道场,解脱就是道场,方便就是道场,降服自心就是道场,烦恼就是道场,三界就是道场,一切都可以成为道场。凡修佛法,无论何时何地,皆可发心修行。维摩诘居士说话中间,五百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我也不能作代表去探望维摩诘居士。”

佛祖就对持世菩萨说:“持世菩萨,你能代表我去探望维摩诘居士吗?”持世菩萨遥遥头说:“过去我在一处安静的房间里观心,大魔头波旬,带领一万二千名女子随从扮作天女,自己假扮成帝释天王的模样,带着各种乐器,吹奏着动听的乐曲,来到我的住所,向我行礼之后,恭敬站立一旁。我当时没有认出是大魔头变化的,还以为是天王,就叫着天王的名字说:‘憍尸迦,你好啊。虽然你福德广大,现在很享受,有美味的食品,动听的音乐,身边美女无数,但这些都是变化无常的,最终都会消失。你应抛弃这些享乐,去领悟万古不变的真理。’天王听完就说:‘菩萨,请接受这一万二千名天女作为随从伺候你吧,算作是我的供养。’我说:‘我是一个出家的修行人,四大皆空,六欲不住,怎么能接受你供养的这些天女呢?’我的话还没有说完,维摩诘居士就出现了:‘这个不是真的天王,是大魔头变化的。你怎么都没有识破呢?’然后维摩诘居士就对大魔头说:‘你怎么把这些女子送给那个出家人呢,应该送给我,我全都收下。’大魔头一看维摩诘居士出现了,就吓得想逃跑,用尽了所有神力都无法逃跑。这时候,空中传来洪大的声音:‘波旬,你必须将那些随从交给他才能逃脱’,大魔头听到这个声音之后,心中感觉很惊慌,抬头看了看天又低头自己想了想,最后将带来的随从交给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就对那些天女说:‘既然波旬将你们交给我,那你们就要听命于我。我现在要求你们每个人都发愿起心求法,不可贪恋享受,对佛产生恭敬的心,乐于听经说法,利益大众,要保护佛法不被破坏,明白周围一切如同幻境不可长久,坚持戒律,能够忍辱并怀有柔和的心态,降服魔道,摆脱烦恼,不被外界的各种欲望所迷惑,也不会对魔道的干扰产生畏惧。勤心修行佛法,爱护同修,尊敬师长。’大魔头对天女们说:‘你们现在可以跟我走了。’天女们不愿意跟大魔头走,都想留下来继续跟随维摩诘居士修法。大魔头就对维摩诘居士说:‘我听说修行佛法的人什么都可以舍弃,你为什么不把我的随从还给我呢?’居士就对天女们说:‘你们回去可以继续修行,不一定要在我这里。你们回去,可以继续宣扬佛法,让更多的人觉悟。就好比种子一样,不断地传播下去。’接着维摩诘居士对大魔头说:‘你可以将她们带走了。’”持世菩萨继续说:“世尊,你看我连大魔头变化成的天王都不能辨认,被他蒙蔽,我无法代表世尊去探望维摩诘居士。”

佛祖呵呵笑笑,对善德说:“善德,他们都不去,你可以代表我去吗?”善德很无奈德说:“世尊,当年我在我父亲的房子里面安排了很多食品,邀请众多的出家人到家里来食用。维摩诘居士也过来了,就教训我说:‘善德,你以为这样就是施舍供养吗?这样远远不够。真正的供养不是提供食品和衣物,真正的供养是法布施供养。’我当时就不明白了:‘我这样不算布施,法布施才是布施。那怎样才是法布施呢?’‘真正的布施是法布施。法布施就是起心,起救苦救难的慈悲心,起大智大慧的喜乐心,起斩断六欲的决心,不被眼前的表象迷惑,不贪图各种享乐,没有贪恋,没有妄想,没有怨恨,没有烦恼,用各种方便的方法,启发开导众生,不畏惧各种邪魔的诱惑,碰到贤能的人能升起尊敬的心,对坏人也没有憎恶厌烦的想法,想办法去改变和影响坏人的心态,使他们转变。行住坐卧都在修行。’维摩诘居士说话的时候,我身边有二百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自己听了也觉得心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静。我将身上佩带的璎珞珠宝当场解下来送给维摩诘居士。居士就将珠宝分作两份,一份布施给在座的最贫穷的人,一份送给难胜如来。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众立即就看到了光明国土的难胜如来。璎珞珠宝佩戴在难胜如来身上,忽然璎珞珠宝就变成了四个柱子搭起的宝台。维摩诘居士说:‘如果你们像这样布施的时候没有分别心,布施最穷的乞丐如同布施佛国的如来,布施的时候没有想着布施的回报,这就是具有大悲心,是法布施。’当时在座的城中最穷的乞丐见到维摩诘居士这样的神力,听到维摩诘居士这样的说法,立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我没有资格代表您去探望维摩诘居士呀。”
其他在场的菩萨也都纷纷表示,自己没有资格代表佛祖去探望维摩诘居士。

无奈,佛祖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文殊菩萨,你代表我去探望维摩诘居士吧。”文殊菩萨回礼答复说:“世尊,那个维摩诘居士深谙佛法,口才无人能敌,神通广大,能够降服一切魔头。既然世尊开口了,那我就勉强代表世尊去探望他吧!”

在座的菩萨,大弟子,天王,听到文殊菩萨愿意出面去探望维摩诘居士,心里都知道他们两个佛法高深,口才都很厉害,都想跟着一起去听听他们说些什么。文殊菩萨就带着大家出发了。

那边维摩诘居士在家中,知道文殊菩萨要来了,就将房屋里面的所有东西全部都变没有,只剩下一个小小的房间里面摆着一张小小的床,居士躺在上面,等着大家的到来。

文殊菩萨和大家来到后,都只看见居士躺在一个小房间的床上养病。维摩诘居士见文殊菩萨一行人进来,就问菩萨:“文殊菩萨你好啊。你是来了还是没有来,我们见了还是没有见呢?”

文殊菩萨顶礼答复:“来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来了,去的也已经不是那个原来的去了。为什么呢?世上本没有来也没有去,所以无所来也无所去。我们见也等于没有见。我们先不谈这些,世尊让我来探望居士的病,居士的身体如何,好些了吗?居士的病是什么起因呢?病多久了,怎样才能复原呢?”

维摩诘居士说:“因为这个世界有痴情爱意,所以我才生病了。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没有贪痴情爱,他们也都不生病了,我的病自然就好了。为什么呢?我们为了拯救众生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因为有生,有死,所以也有病。我怎么能不生病呢。打个比方说,有父母所生的孩子生病了,孩子的父母也会如同自己生病一样。等到孩子的病好了,父母也觉得自己病好了。菩萨对待众生,就好比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众生没有摆脱生死病老,菩萨也不会摆脱生死病老。菩萨的病是因为看见众生受苦悲伤而生病啊。如果众生能脱离苦海,菩萨的病自然就好了。”

文殊菩萨看了看房子:“居士,怎么你的房子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呢?连生病照顾你的人也没有呢?”

维摩诘居士说:“各位佛如来的国土其实也是空的。”

文殊菩萨紧接着问:“什么是空呢?”

维摩诘居士说:“空掉”

文殊菩萨继续说:“既然都是空的,为什么还要掉呢?”

维摩诘居士说:“空就是连空和不空,空掉的概念都没有。”

文殊不放松:“空有分别吗?”

维摩诘居士:“分别的概念本身其实也是空的。”

文殊菩萨:“怎样才能空掉呢?”

维摩诘居士:“空掉六十二种所见,就空掉了。”

文殊菩萨:“如何在六十二见中空掉呢?”

维摩诘居士:“从六十二见中解脱出来。”

文殊菩萨:“如何解脱呢?”

维摩诘居士:“从自己心中解脱。你刚才问我为什么没有伺候的人,一切邪魔外道的人都是我的随从。魔道之人因为贪图享乐所以不断的流转在生死的轮回之中,菩萨为了拯救众生虽看破生死之苦却不会舍弃众生躲避生死的苦。魔道之人在轮回流转的过程里无比贪恋,菩萨能保持清醒不被那些变幻的假象所迷惑。”

文殊菩萨:“居士的病是什么的表象呢?”

维摩诘居士:“我的病没有征兆,看不到。”

文殊菩萨:“那你的病是从身体生的呢还是从心里生的呢?”

维摩诘居士:“既不是从身体生的,也不是从心里生的。”

文殊菩萨:“世界由地、水、风、火所组成,你的病是因为地、水、风、火生的吗?”

维摩诘居士:“也是也不是。众生因为地、水、风、火而生病,所以我才生病。”

文殊菩萨:“以你看,大菩萨应该如何安慰生病的菩萨呢?(执迷不悟的众生就是有病的菩萨)”

维摩诘居士:“会对有病的菩萨说身体是地、水、风、火聚合产生的幻像,因为地、水、风、火的变化而变化永无止尽。身体终归是要从生变化到死的。不会对有病的菩萨说应该厌恶自己的身体。会对有病的菩萨说身体会因为生老病死而受苦,不会对有病的菩萨说涅磐的喜乐。会说这个身体其实不是自己的,菩萨因为能有肉身才能教导众生看清有身的苦。会说这个身体是一个聚合体,会因聚合体的消散而消失,不会说自己的身体消亡之后就不再来。可以劝导生病的菩萨对过去的错误忏悔,但不要让生病的菩萨停留在悔恨的过去无法自拔。会劝导生病的菩萨因为自己身体的疾病进而能想到众生的疾苦,因为自己的疾苦而明白过去往生自己的迷失是多么的糊涂。要为一切众生服务,利益大家,替大家排除烦恼,医治疾苦。这样安慰劝导生病的菩萨,菩萨会心生欢喜。”

文殊菩萨:“那生病的菩萨怎样才能医治自己的病呢?”

维摩诘居士:“生病的菩萨应该这样想,我现在得的病,是前世所作所为的烦恼聚合所产生的结果,假如没有这个存在的肉身,病怎么会生出来呢?这个病是因为我的存在才产生的,如果没有我的存在,病也不会有。如果能放下我的这个概念,忘记我的这个肉体的存在,病自然也没有了。怎样才能忘记我的这个概念呢?首先忘记‘这个身体是我的’这样的想法。也忘记‘我要忘记’这样的想法。如果这样都忘记了,那么我,我的身体,自然都不存在了。病自然也没有了。那么因身体和我的概念产生的各种感受也就消失了。等到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也要想到别的正在受苦的人,去启发他们,让他们也了解疾苦的根源。这样就能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了。有病的菩萨这样想,我,我的身体其实都是没有的,那么,生老病死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在这样想的时候,如果对众生产生了慈悲的心,也应该同时舍去。众生本来都是不存在的,众生所受的疾苦当然也是没有的。菩萨帮助众生脱离苦海,苦海本身也是虚幻不真的,本身也是不存在的。一切万物,都是幻像,本来都不存在。真实的世界里没有人被绑在苦海里不能解脱,也不需要菩萨去替他们解开绳索。文殊菩萨,有病的菩萨如能看到生老病死的苦并非真实存在,就是大智慧,自然就没有疾病。菩萨如有身能身处疾苦不厌倦的开导众生,这就是行菩萨的方便之门。病就是身体,身体就是病,这就是大智慧。菩萨明白因为有身体,才会有病,所以不去追求不生病,这就是菩萨行方便之门。文殊菩萨啊,有病的菩萨追求调伏自己的心是不明智的,放任不去调伏自己的心也是不明智的。有病的菩萨应该丢弃调伏自己或者放任自己的两种心态,既没有去调伏自己的心性的念头,也没有放任自己的心性的念头,领悟到调伏放任是一件事物的两面,归根都是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大彻大悟,成就佛性了。”

维摩诘居士:“什么是菩萨行?菩萨行就是存在于生死流转的过程中能把握自己的心性不被迷惑,能够脱离生死流传的过程依然决心留在世间利益众生。菩萨的行为既不是凡夫俗子的行为,也不是世人所称谓的圣贤之道,既不是好,也不是坏。在魔道行走却能降伏魔道,不选择不适当的时机行菩萨道。虽能脱离生死成就涅磐依然留在世间普渡众生,却不会被普渡众生的观念所束缚,虽然做了很多利益大家的事情,却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作利益众生的事情。对世人的心性习惯都很了解,菩萨能利用各种方便的方法开启众生的智慧哪怕是从魔道外道作为启发点。”

在维摩诘居士说话的当中,当场有八百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时,佛的大弟子舍利弗环顾了一下居士的房间,发现除了居士养病躺的床之外,并没有其他可以坐的椅子。就问:“我们这么多人为了求法而来,这个地方这么小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维摩诘居士就问他:“你为求法而来还是为座位而来呢?”舍利弗说:“我们当然为了求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