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现实" 和博尔赫斯
2001 年的9月,纽约艺术家 施泰尔 (Wolfgang Staehle) 分别在柏林电视塔及美国的曼哈顿安装了摄像头,将当地的实景拍成视频, 通过网络传输到纽约的画廊, 作为个人作品展的一部分。安装在曼哈顿地区的摄影头碰巧捕捉到震惊世界的 9·11事件现场画面,令画廊观众目瞪口呆,不知是科幻镜头还是现实悲剧。
人类思想史上不乏对 “虚”与“实”的探讨。庄子文善用虚,以其虚而虚天下之实,太史公文善用实,以其实而实天下之虚。文学艺术都以虚构为能事,但又喜以真实相标榜。某些作品 妙境在虚处,某些作品妙境在实 处,还有些作品就是妙在虚虚实实。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与实不仅可以并存,而且可以统 一。如果说人类曾经有过想象与现实不分的原始时代,现代意义上的 “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就是指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的彼此混合。在文艺领域可以理解为物像与幻想空间的交叠,如何把这两种空间在新的基础上进入和谐,成为当代文学艺术的追求,文学 家和艺术家都不能掉以轻心。
阿斯科特的 “潮湿理论”说:“在本世纪我们将看到进一步的艺术转变,因为在虚拟 (virtuality) 的干世界与生物的湿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个潮湿的领域,对于创造性的探索者而言,这是一个特具潜能与许诺的新空间,湿媒体 (Moistmedia) 将建构新世纪艺术的基础,
前几天,有人和我说起 Jorge Luis Borges,才理解博尔赫斯(1899-1986)对20世纪世界文学影响之大。他对作家们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对老百姓的影响。据说他是马原、余华、苏童、莫言、格非、残雪、孙甘露等人的文学导师。使得中国涌现出第一代的先锋作家。
博尔赫斯完全摈弃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观念. 在博尔赫斯看来,现实主义的根本问题是它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现实。它把现实看着是完整稳定、线性发展可知的。而在博尔赫斯看来,这个“客观现实“ 只不过是人的主观想象,而真正的现实如同迷宫一般,是混乱零碎不可知的。任何“真实”都不过是一种人为的虚构。现实被偶然、循环和断裂的原则所支配。任何试图接近、理解乃至征服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因此,以戏谑对抗荒诞,以幽默对待悲剧,以调侃回应苦难,可能是人最恰当的处世方式。
博尔赫斯写道:“想象所有人都是两个人,想象我们的行为会投出一个颠倒的反影。因此,我们醒着的时候,另一个在睡觉;我们私通的时候,另一个贞洁;我们抢劫的时候,另一个慷慨。” 他为自己准备了两副灵魂,来对付左右相反的命运。
在他的小说中,博尔赫斯有意识地混淆严肃与粗俗、真实与虚构、意义与虚无、悲剧与喜剧的界限,频繁地颠倒它们的关系,在这种混淆和颠倒中,人生如梦似戏。只 要生命没有结束,人性就永远处于不确定的时刻。
亦真亦幻的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的模糊和抽象,使得他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哲理,明显的寓言色彩。“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他的语言具有思辨文的准确。很少华丽辞藻。简单并不乏味,朴素不失风格。自然而不失平淡,奇崛而不失怪异。纯净透明的笔风,诡异荒诞的想象,得心应手的游走于现实和虚幻之间, 。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