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怀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衫、戴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歠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
唐 张又新煎茶水记》:“元和九年春,予初成名,与同年生期于荐福寺。余与李德垂先至,憩西厢玄鉴室,会适有楚僧至,置囊有数编书。余偶抽一通览焉,文细密,皆杂记。卷末又一题云《煮茶记》,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之赴郡。至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日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陆以勺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勺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驰下曰:‘某自南零赍至岸,舟荡覆半,惧其鲜,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
之所以搞混了,原因是两个官员都叫李季卿。因为张又新比封演晚四十来年,后来欧阳修就据此指责张又新胡说八道。一两个官员官职不同,一个是监察御史,一个是湖州刺史,可能是同时同名的两个人。(完全国由此可能,清代康熙朝就有两个于成龙,都是大官、清官,都很出名)。也有人说《煎茶水记》中的那位叫李秀卿,字形相近,刊刻错了。
nnmm煮酒这篇文章把《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和《煎茶水记》中两件事混在一起了。
本帖于 2009-07-17 08:09:16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小小花 编辑
所有跟帖:
•
哦...原来是这样.
-叶泥泥-
♀
(0 bytes)
()
07/16/2009 postreply
0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