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智慧--回复网友的疑问

  简单地看了昨天的网友回复。基本上他们都是认为我是反智主义;也有人说我讲哲学与天文学相联系是会遭到哲学家和天文学家的反对。然而基本的反对核心还是在于: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形式和“人类范畴”来理解我的智慧意义。于是这种理解,作为一种对话形式,本身是就会被看成是“解构”而不是建构。不过很可喜的事,这些回复的网友并没有将我的智慧论看成是建构主义的。这就说明他们的思想当中也有一些智慧亮光引导着他们。但是这并不是说,思想与智慧相联系的。当我说智慧并不在思想当中的时候,我只是担心人们将自己的思想“等同于”智慧本身。正如[不明则问]这位网友提过这样的问题说:

1.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2. 智慧不在思想当中,那它与思想何干?
3。为什么真理的理不是一种道理?不是道理它又是什么?为什么要占用个“理”字来骗人?
如果你们注意他所问的方向,你们就会发现这位网友还是逃离不开讲道理,思想与智慧等量齐观的“命运之中”。之所以是“命运”,是因为犹如智慧生来都是为思想作参考的。然而更严重的问题乃是:并不是智慧是思想的参考点,而是思想是智慧之子。当我们谈起智慧的时候,请你们记住一件事,那就是智慧并不是名词,乃是一种描述形态,犹如老子的形容语汇一样。也就是说,真正的智慧并不是作为一种范畴来显示自身的;智慧本身就是一种顿悟,一种心境。一路以来,老子的“道”变成了一种哲学范畴;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因为当老子说“道可到,非常道”的时候,他自己本身就是在描述“道”。可见他所谓的“不能道”,并不是指我们的语言“不能道”,而是指一种“心领神会”。当心灵有所“领”有所“会”的时候,他们的言语形式也会随之改变,而不再是象我们所说得那样,是用语言结构来解构化他所领会的。因为任何的结构化的真实目的,仅仅在于生产他自己的思想形式,而不是“反映”道的本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能说的“道”其本身就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结构,而不是人们心灵内的“话”。这就是为什么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往往是“比喻”,而不是诠释的重要原因了。
  于是,真正的智慧就不是我们范畴意义上的“所谓真正的”这种理解性。真正的智慧就是失去自己的思想而“高空鸟瞰”。思想本身是没有智慧的,但是智慧能够引导思想脱离人类的范畴来“游行”与天地之间。智慧所看到的世界,是在真实中有所保留;但是思想所看到的世界,却是一种由于竞争野心所生发出来的“理”。于是真正的智慧就是在真理之中,而真理的“理”,不是一种人世间的“理”,乃是智慧中的“慧根”。这种慧根,与一般人所谓的智力是不相同的。因为一般所谓的智力,就是遵从培根哲学家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这与傅柯所强调的“话语就是权力”的论调,可说是互为表里。因为人们的智力形式,就是手段谋略的行为内化,也就是好勇斗衡的文明化。这就是人类忙忙碌碌的根基所在;一切的忙碌都仅仅是为了“表现自我”--这就是人类心理意义上的智力论。一起的智慧,离“自我表现”太遥远了。因为在自我表现中,所表现出来的,都是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智慧的东西。所以为什么我一开始就说,真正的智慧就是没有哲学范畴的,是心中的一盏明灯。所谓的“明灯”,重点不在“灯”,乃是“灯”所显示的“明心”。这是一种比喻,但也是一种暗示。如果人类将这种暗示,又回归到范畴意义上去理解,那么它们的语言结构就离开“智慧”很遥远了。毕竟,思想总是忙忙碌碌的,但是智慧却是一种心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静如止水”。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再谈智慧--回复网友的疑问
  • 谈智慧
  • 你我杂谈(修改完整版)
  • 哲学与爱情
  • 生活呀,生活!你到底在哪里?
  •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