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甲骨文作文带来的思考
图为何崝教授用古文字写出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熟悉》。
据《成都商报》报道 今年四川省的语文高考题作文为《熟悉》,但有一位考生却用大多数人都极不熟悉的古汉字写了一篇作文。昨日从部分语文阅卷老师处证实:在阅卷组的总结会上,阅卷组组长通报了有关这篇高考作文的评分情况,专家发现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但因为内容偏题,得分偏低。
另外,因这篇“古文字高考作文”,还引出了另一个问题——高考作文是否能用古文字,高考阅卷规则里是不是应该加上“必须使用简体字”。
阅卷老师:
写偏题了 得分偏低
目前,高考试卷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统分阶段。已经解散回家的阅卷老师们对这篇“古文字”作文都还是印象深刻。
成都中心城区一位阅卷老师说,在阅卷组的总结会上,阅卷组组长通报了有关这篇高考作文的评分情况。“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都看了,通过翻译后,他们发现这篇作文虽然是以《熟悉》为题,但内容却离题很远。”最终,专家们给出的分数并不高,“大概就只有几分”。
另一位阅卷老师也证实:“是在会上说了,就是偏题了,得分偏低。但具体多少分会上没有通报,作文内容到底写了什么,也不得而知。”据这位阅卷老师介绍,他就在发现“古文字作文”的那个阅卷小组,后来,阅卷小组费了很多劲,找了一些专家来翻译,发现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后来,组里看了翻译后的文章的一位阅卷老师说,那篇作文“完全文不对题”,让人看不懂。
“高考作文的关键是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是考文字学,判定标准还是要看文章本身的架构和表现力。”一位作文阅卷老师称,虽然自己没有看过这篇作文翻译过后的文字,但是从阅卷组给出的意见上来看,是行得通的,“作文阅卷也应该如此”。
对此,语文阅卷组组长李诚拒绝接受采访。但对这篇作文得分不高的事并没有否认。“高考作文有一套严格的规定。标准定了,就不允许争议和修改。”
古文字专家:
甲骨文写两三百字文章用时很长
据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何崝教授介绍,目前川内研究甲骨文的专家也不多,大概都集中在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对于有考生能用甲骨文来写高考作文,何崝表示怀疑。
“我们一个研究了甲骨文几十年的人,要用甲骨文写两三百字的文章至少都要花1~2个月,一个高中生能有这样的水平,简直不可思议。”何教授表示,由于目前甲骨文只有1000多个字,且现代汉语里很多字都没办法在甲骨文中找到对应的。以作文题目《熟悉》为例,“熟”还能勉强用“孰”字来代替,但“悉”字就是甲骨文中没有的。要用甲骨文表达现代的语言,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要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
为此,他推测这篇作文里可能只有少量字是用甲骨文写的,其他字可能采用的是其他古文字。“要么,就是考前记了一些古文字,然后随意地、文不对题地套上去。”何教授认为古文字书写起来比简体字要费时得多。
何教授表示:“由于古文字研究的应用性需求不多,现在学古文字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这个学生或许是一个学习古文字的好材料,适合做研究。”他认为,如果该考生真的能用古文字写出流畅的文章,一些高校可以破格录取这名学生,即使是他其他科目成绩不好,也是个难得的人才。
语文老师:
简体字写作文应纳入评分标准
对于这篇作文,网络上一派感叹之声。不少网友认为这名考生很有才华。“能认识那么多古汉字,早就已经达到了研究生水平。”
但更多的高中和大学语文老师则持否定的态度。成都七中一位语文老师表示,高考阅卷的规则中确实没有“必须使用简体字书写”的规则,但是约定俗成的字体就是简体字。在国家的任何正规文件、通知、出版物上,也都用的是简体字。“作文,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写作功底,想用这种方式(古文字)为自己多挣分,很难!”往年,有考生在作文中写了大段的英文,也没有得到好的分数,因为这样就颠覆了汉字的纯粹性。
“古文字达人”会是谁
近日,高考作文用古文字写作的消息在网络飞快地传播着,一时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网友们把这篇作文称为今年的“最牛高考作文”,写作者被大家封了一个很有90后特色的名字——“古文字达人”。
由于高考试卷未能拆封,始终未能露面的“古文字达人”也显得异常神秘。这名考生到底是谁?又为什么选择用古文字写高考作文?尚是个未知的谜。
ZT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