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的字 (图)

来源: 2009-06-17 14:56:4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康生的书法 

康生的书法,在当代书法家里独树一帜。据陈叔通的说法,当代中国有四大书家,康生、郭沫若、齐燕铭和沈尹默。陈叔通说,真草隶篆,康生都精通,而且能左右开弓。尤擅章草,精通篆刻。陈叔通家中就有康生书的真草隶篆的四幅屏。

传说康生对郭沫若的书法不敢恭维。有一次与人论书,居然 说:“我用脚丫子夹根树枝写的字也比他(郭沫若)用手写的强。” 原话是否如此,已不甚可考。    

康 生知识广博,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几乎无所不通。特别有研究的是中国的戏曲史。他的字很好,刻的章,很好,画的画,也很好,但他从不拿出来。用四川话来说 就是很 “知趣”。知识如展露出来,会引起很多麻烦。他精通的东西,有时候到了不能想象的程度。京戏他全懂,不但懂,还会打小鼓。

康生并非仅善章草,真草隶篆样样皆能。古人称赞某人才能常道:双手能写梅花篆字。康生便是如此,左右并进,皆能书画,因其亦是金石大家,笔划典雅,劲力非凡,似拙实工,生动而不张扬,刚直而不僵硬。

所谓“康体”,其实是章草韵味的笔墨。章草是汉魏之间出现的一种书体,至西晋,章草开始向今草演化;至唐,章草几于绝迹:历数百年至元代以后,才又复兴章草,风格已大异于古人。

今 人论,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草隶进一 步发展,形成了章草。所谓章草,也就是笔画带隶书波磔的草书。章草的波磔一方面是受隶书波磔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美观、规范化,汉末随着魏晋玄学的兴 起,隶书因过度程式化丧失活力,所以章草也不可避免地向今草转化。  

就近现代而说,写章草的书家似不很多,如今见世的更是不多。人民币上的 “中国人民银行” 六个字算是一例,不过竟稀罕到有人去考证它的作者是谁的地步。近些年在书法展览中已经 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 “章草” 作品,这恐怕与书家在“复古”中追求变化与创新有些关系。

王力是中央的“秀才”,他的回忆录说到:“康生他家从明清时就是大地主,从小就有临写真本真迹的条件。他参加革命后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公开的职业是开艺术照相馆,标价死贵,鬼也不上门。他就闭门写 字。他在第三国际当执行委员时,闲暇时也是写字。他写字写了一辈子。

今天容易读到的康生的字在三联2002版的《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里面,书中收有康生赠田家英的一部补书,康生用习见的“康体” ,以笔代刀,几千个小楷字从头至尾无一懈怠地写了一遍。

今 天偶尔能够看到康生书法时常是拍卖会上;上世纪60年代荣宝斋出版的《宝晋斋法帖》封面上的五字狂草;一本号称 “天下小楷第一” 的《曹娥碑墨迹》也是由康生题签。五个带有隶书特点的楷书,是写得笔墨沉着的 “康体”。此外,郭沫若故居原来在当眼处所摆巨幅书作《黔之驴》,也是康的手笔,不过现在已撤去;当年《文物》和《考古》的題字也是康生的手笔,不过現行 的刊名又是换成郭沫若的字了。

一 篇回忆荣宝斋旧事的文章中说道:康生来荣宝斋大都是欣赏新收购的旧字画,很少买东西。六十年代初,他曾在荣宝斋裱过一幅联,拿来时没问要多少钱,取活时, 裱工收 了他八十元。为此,使他吃了一惊:“我当初在地摊上买这对字时才花了二元钱,裱一裱要这么多的钱呀!”裱画师傅说:“康老,荣宝斋有规定,不管买字画时花 多少钱,裱字画时一律按工料收钱。”康生听后,笑了笑,说声:“谢谢老师傅!”便告辞了。

人们论书,总爱“书”“人”兼论,“字”“品”互校。其实,远的如蔡京、严嵩、秦桧,近的如郑孝胥、康生。似乎不必因人而废字,比如严嵩题写的“六必居”至今仍然在大栅栏那儿挂着。

康生的文物,特别是善本书和字画现时都很值钱。据谷牧介绍,康生在文革前把自己所有的收藏品都捐献给国家,一分钱没要。

传说中的 “康字” 还有一幅他送给刘少奇的十四折扇面,两指间宽,康生用蝇头小楷誊抄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篇文章!如今不知藏在哪里? 这件东西,要是收在国家博物馆里,必是件深镌着上世纪下半叶中国莫测政治历史的巨藏!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私摄影——从陈冠希到荒木经惟 (图)
  • 一个上海美人 (图)
  • 中国99%的白领要破产 (图)
  • 衰老之谜 (图)
  • 百年孤独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