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富裕☆自由☆ 独立与艺术 】

来源: 2009-04-24 11:03:1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哈! 第二段和我老哥说的一样:

中文不精确是有名的。只是一些民粹主义者不愿意承认罢了。“我打赢了他,我打败了他。”
   中文作为备忘性记录还可以,但作为指导性文件就差一些。亲身体会:有一次按说明书组装实验仪器,看起来也挺清楚明白,但一实际组装,就问题重重,好像怎么理解都可以。最后没办法了,就看它的英文说明书,原来的困惑立马消失了。很快组装调试好了。
这时 ,我提议再回头看看中文说明书。这一看,觉得很明白呀,怎么原来就不行呢?原来,现在觉得清晰明白,只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自动地排除了其他歧义,而含混的地方也大脑里自动地按照正确的意思理解了。
**还没有从北京回来。我在办公室里试了一下:往前翻,三个人往“看过的”翻,一个往还“没有看过的”翻,结果大家都笑她。其实笑她也没什么道理。她并不服气,立即反驳大家。如果反复玩味,就不知道该往哪儿翻了。
我觉得你的总结很好。时间、空间的前后意思确实如你说的一样。这可能与我们汉民族思维方式有关。我们汉民族也有很厉害的哲人,但他们的“理论”大都是零散的、比喻式的或箴言式的话语,不证自明的(他们从不给出证明)。但也无法指导现实,因为他们也是混乱的和互相矛盾的。如: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也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各取所需。还有,我们汉民族,几千年来,楞是没有产生逻辑学。这与语言的含混和多歧义是不是也有一点关系呢,I wo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