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猫的大学同学芸的儿子,迪克,在法国花都巴黎的一所私校留学。在巴黎的二个多月里,迪克努力学习,并且积极融入法国社会,同时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做一些对比和思考。下面,是迪克对东西方交友和做人方式的一些体会和思考。阿猫只对迪克的文章做了一点点修饰工作(过一把编辑的瘾啦,呵呵),目的是想让大家读得通顺一点。不过,迪克的原文写得非常好,逻辑很严密,思考也很犀利,对自己也有一些调侃和批评。猫公(一个悦读的老猫)读完迪克的原文后,赞不绝口,真心的!
阿猫在自己的博客里,为迪克开了一个栏目:迪克系列。有兴趣跟读的网友,可以看看迪克的另一篇文章『一位中国留学生对“享受”一词的定义』。
迪克的全文如下:
早就答应给你一个update,无奈最近事情真的蛮多。主要活动就是聚会啊什么的,因为这两天是法国春假的前两天嘛,所以大家都想开心开心地好好玩一通,放松放松自己的身心。
现在已经是春假的第二天了,开始看看以前上课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看得课件,还要做我的那个project。事情算不上太多,但是那些东西真的都很难缠。Project我就不多说了,那个是7个人耗费3个月的事情。就说那些课件,那些经济学的理论,因为我在国内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西方经济学方面的东西,尤其是目前读法语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应该说目前的学习状态有点举步维艰,哈哈。
我没有去过日本,对日本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一些日本留学生或者是电视杂志,他们也有“等级制度”,日本式的等级观念,和中国的有相同之处但也并非一模一样。中国和日本非常相似的一点,就是经济发展的都极为迅速。我认为,这种等级制度可能是两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诸多原因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在中国和日本,大家都想成为人上人啊,都不想被他人看不起啊,于是每个人都有压力便有动力去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有的时候我就这样问自己:中国人这样活着不是很累么?不是很压抑么?往深了想想,其实我觉得中国人也许不是那么累或者压抑啦。因为我们中国人从小生活这种高压环境下,早就习惯了这种人为的压力和压抑的心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人们面临这种压力时,只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是被压力压垮;要么就是存活下来被压成一粒粒钻石。被压垮的人们,其实内心也应该是无所谓别人怎么看他们了。外表上来看,他们还是满逍遥,也满自在的。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正行走江湖,哥们义气,虽然外人看起来是花天酒地无所事事,但是他们倒也开心也蛮满足,也就无所谓了垮不垮了。那些存活下来的人呢?他们往往都是在某个方面有所成就啦,虽然时常也会受到点刺激,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看到比自己强的人,他们内心的骄傲还是会受点伤害。但是因为自己内心和性格已经足够强大,他们也有足够的财富和成功感,所以在他们受伤时,他们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成就感啊什么的来慰藉自己,或者干脆把这种刺激转加给身处在“其下”的社会地位上的人,那么这些成功的精英钻石们也就有了让他们快乐的资本啦。
总而言之,我觉得西方人的这种交友方式让我很受用。我想我将来一定会像他们那个待人接物的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我想要做中西合璧的人:对事业要有冲劲,对周围的人又要有亲和力!
顺边说一句,现在我理解了你的话了,呵呵,我真的是爱死西方人那些笑容了!就像你说的,那些黑人,特别是那些法国漂亮女生们,笑起来的时候,把我的心都快融化啦!LOL!
————————————————————————
后记:
阿猫与迪克的母亲,芸自上次谈话后,又有几次沟通。阿猫觉得,迪克是一名十分优秀的青年,如果仅仅因为母子交流方式的不同而造成芸对迪克的不了解,那会是一个悲剧。阿猫两次打电话给芸,只是想告诉芸,迪克是一个多么优秀的青年啊。阿猫劝芸放开心胸,接纳自己儿子的不同思想和行为方式,全方位地了解迪克。呵呵,在上次通话中,芸对阿猫真诚地说:猫儿,谢谢你对我儿子的关心和爱护,谢谢你同迪克在精神层面的交流。芸还对阿猫说:我(芸自己)会试着换个方式同儿子说话,我希望更多地了解儿子。阿猫诚恳地对芸说:谢谢你的信任,把一个如此有思想有抱负的儿子介绍给阿猫做朋友。阿猫对芸说:与迪克这样的年轻人打交道,就像是打了精神激素一样,让阿猫觉得年轻,有生命的活力,也让阿猫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光明。
Case closed!芸和阿猫三十年的情义在延续。。。。。。(网友们,你们听见了友谊延续到脚步声吗?)呵呵。
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