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裤子文化
关于提裤子,有个朋友说了三条,很有意思。
1 . 人原本是不穿裤子的,后来非要穿,结果毛没了,恶性循环。
2 . 人原本是爬行的,后来非要立,结果习惯了,裤子就必须设计成这个样子。
3 . 人原来不把性当回事的,后来非要当回事,结果把好好设计改造的“欲推还迎”,自然更不方便了。
服饰作为性美的标志,其起源耐人寻味。原始人还没有懂得穿衣时,是没有羞耻感的。遮蔽性器官,是为了吸引异性。而当穿衣成为习惯时,羞耻感便产生了,偶然暴露性器官就引以为羞了。因此,对性美的欣赏,首先是从服装开始。
文艺复兴,人体成为人性观念的载体,从而形成了“男裤女裙”的男女服装两性模式:中国的 "男袍女裙" 确立于后汉,是儒家思想对传承服装模式的改造结果。两性服装模式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
服 装所以称之文化,是将人的装扮演进为人的性别替代。男女两性作为对立两极给服装带来无限灵感。设计女装的大师以男士为众,其对异性的理解与认识更充满无限 遐想。所有设计师抱持的不同观点与个性,其根源在于他们深刻认识的女人或男人。使服装设计成为以人体为表现的创造,又是这种象征意义使服装进入了艺术领 地。
审美文化不断地流动变迁,服装自然也随之花样翻新,时装就这样诞生了。在时装审美 上的 “陌生化” 追求,总是代表一种时尚潮流。“酷cool” 的本意是冷,与“冷”相对的是“热”,“热”,是一种群体性“发烧”,而“冷”则传达一种卓而不群的 “众人皆醉我独醒” 。酷的女人在花红柳绿的众香里是素面玄衣与众不同的。《诗经.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 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就是说,东门之外女子众多如云,却不是我所想的,只有那个穿着素衣绿裙的女子,才能是我心头的愉悦。
追求个性成为一种审美时尚,穿衣服成为 穿 “概念”:自然复古、环保休闲、个性极简, 从这些概念的演绎,从上紧下松的错落有致,到超低超短的时代节奏,体现了他们的价值偏好。走在街上,对面的低 腰裤女孩看过来,这边低腰的男孩看过去,少男少女相对而视,彼此不需要语言,心境已十分相近。
以前裤子只是男人的衣服。不过,当裤子演变 到女人身上之后,就起了很大的变化,70年代以前, 裤子基本保持了传统。到了80年代后,首先出现的是大裤 脚的 “喇叭裤”,到上粗下细的 “太子裤”。90年代后,裤子开始在尺寸上打起了主意。由长裤;到 脚脖之上的(长短裤);裤脚到膝盖的(大短裤);裤脚到大腿根的(超短裤)。在流行与传统意识的交锋中,女人们将大短裤的裤脚从膝盖之上拉到膝盖之下,于 是,这种 “超长短裤” 和所谓正统的筒裤就成了目前女人裤子的主流形式。
当然,裤子还在进一步演变,这次演变的位置是裤腰,其趋势就是由女人的腰部逐步下移。
女 人的裤子,所谓妇女解放运动,就身体与服装的关系来看,仍然是延宕在遮掩与裸露之间的游戏。一条是肉身的纬线,一条是审美的经线,一虚一实,一暗一明,各 种力量就在这两条线索界定的战场中争夺对肉体的自主权,其中,肉身的纬线始终是一条解读服装的不二法则,而审美经线的作用则是不让人直接 “天体” 示人,以保持其色情想象。两者的同谋关系一目了然。关于低腰裤子的便与不便,穿了以后的提与不提,都不是在设计师的考虑之列。
美国学者戴 斯蒙.莫里斯在《观人术》一书中谈到一个现象: 在西方社会,经济繁荣时,妇女的裙子呈上升趋势;经济衰败时,裙子就变长而下降。20年代,经济发展,裙子较短;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经济危 机,裙子加长了;40年代上半,经济起飞,裙子又上升;二次战后经济萧条,裙子再度下降;到60年代,经济走向繁荣,裙子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超短裙 就是在这时出现的);70年代,经济平稳,裙子又回到一般长度。对于其中的原因,莫里斯作了这样的猜测: “或许经济的安全感使她们自觉地更坦然地面对男性,也或许是整个社会的繁荣,使她们也活泼开放起来。” 如由此推论,在当今的经济危机下,人类的裤腰子似乎要上升了。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