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文章中,阿猫写了迪克,一位在花都巴黎留学的中国独生子。阿猫将与迪克的话以及那次对话所引起的风波,写成了一篇文章“关乎性(SEX)的一地鸡毛”。在这篇文章里,阿猫谈到了享受生活,并且还具体地谈到了应该如何享受生活。其实在与迪克谈话的时候,阿猫对于“享受”一词还没有一个准确积极的定义。
极为巧合的是,写就那篇文章后没几天,阿猫就在网友陈默的一篇文章里,读到了陈默与其二十出头的儿子的一段对话。在对话中,陈默对她的儿子谈到了享受生活的定义,下面那段红色的文字就是陈默与她的儿子对话。插一句话:默默,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伟大母亲,真心赞一个!
阿猫读完陈默的那篇文章,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马上给迪克发了一封Email,全文如下(绿色的文字是阿猫的,红色的文字是陈默的):
“我在电话里同你谈过要享受生活,要享受生活里的每一天。其实我当时所说的享受并没有定义得十分清楚。今天在一个朋友的博客里读到这样一段话,十分准确地定义了享受的真正意义,我想与你share:
“儿子早上打电话过来,我们聊了很久,我告诉他:享受生活的每一天。这个享受,不是中文里纯粹的享乐、花天酒地;更贴近enjoy, appreciate的意思。即使是困难、挑战、失去,也是一种经历和成长,也值得appreciate,而不是自怨自艾。
生命有时是那样的脆弱,又是那样残酷。即使是失去了至亲,大家的生活不是还要继续吗?生活有时也那样无痕,你认为刻骨铭心的事情,再回首也不过是烟云一片。除了微笑面对,还有什么别的可做?
我告诉儿子我看了一个很一般的电影《Notting Hill》,但记住了一个细节:男女主人公穿着内衣的照片被记者拍个正着,女主人公是好莱坞明星,觉得这下天塌下来了。男主人公却说,就算明天我们的“丑态”上了头版,后天,报纸就被人们扔进垃圾箱了。生活还在继续,谁会在意呢?
是啊,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自己的过错、自己的尴尬、自己的失败,和生活的巨大洪流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我还告诉他:我年轻时,总是有师长告诉我要“等”,要心无旁骛地先“奋斗”。我当时就不同意,也没有照着做。现在我更不会这样告诫自己的孩子。等到三十岁,就永远错失了二十岁的心境和当时的快乐,补也补不回来了。
我们的生命是用来经历、用来回馈、用来爱的。没有人能帮助你得到健康和快乐,开开心心地活在当下,别的都是空的。是不是这样呢?”
——————————————————————————
你最近一个礼拜的生活好吗?还是那么忙吗?有时间给我一个update好吗?”
迪克读完Email,很快给阿猫写了回复。阿猫读完迪克的回复,觉得迪克关于享受的定义很棒,不是一级棒而是超级棒啊!迪克关于享受的回复全文如下(蓝色的文字):
“关于享受的这种定义我倒是很赞同,其实我对于享受的理解可能比他还要“偏激”,那就是即使是“劳齐(其,呵呵,别字,小意思啦)筋骨,饿其体肤”,只要是我能够看到希望,我能感受到目标离我越来越近,我就觉得这种辛苦的过程是享受的,当然拉(啦,别字again),要是结果也让人满意的话,那就是更加令人享受拉(啦),你知道,生活往往就是,并不是你努力了,你就会成功,你就会得到exactely what u want.是的,我享受着每天睡眠不足,为了省钱每天过得都很节俭,每天要坐1个小时的地铁去学校。我只是自信,我只是ambitious, 我只是hungry 4 what i am not capable of.我只是希望my dream will come ture.
————————————————————————
后记:
阿猫读完迪克关于享受的定义,真的有一种惊艳的感觉。迪克在阿猫心中的一位十分优秀的中国青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大家猛烈抨击中国大陆的独生子的时候,迪克,一个在十分优越的生长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独生子”青年,对“享受”一词,写下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定义!
迪克,Salute!
阿猫是在征求了迪克的同意之后,写了这篇文字。
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