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直觉6:人生的必要问题


    人的[原本的空白]原本就是人的最基本的基本性。人们在使用着自己的文字含义时,实际上就是使用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即使这种思想意识往往是从别人的潮流身上“复制”过来的--而所谓的复制,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复制的基本含义,也包括了诸如:传承,模仿,伪造,个人创新,文化交流,结构,解构,社会手段,计算,策划,对峙,批评,毁谤,诡计,安排,组织等等历史形式。可是人们就在自己的同一个思想意识中,离开了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属于人的“原本的空白”]。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重新意识到自己的那一片[原本的空白],从而在这空白的丰富内涵中不断地“发掘”[属于人的]实在领域--也就是说,我们是否能让自己的文字形式与自己的[原本的空白]“联为一气”,从中在这种的[原本行踪]这种空白意义中让文字的朦胧含义“转变成”文字本身的[空白揭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文字不能与[自己的原本的空白]联为一体,那么我们的日常语言仅仅是一种游戏的领域或场所--我们就在这种领域中不断地在虚伪的欺骗中重复制造(也就是建构)自己的生活计划。于是从现在开始,我将开始慢慢进入感性的一面,让我用自己的独特文字使用法来整理生活的各种表象与痕迹。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你们能够渐渐地领会你们自身的[原本的空白]的真实宇宙性;从而不断地发现生命的独特性同一般性。我现在仅仅是抽出最一般的独特问题来反问人生的必要问题--一个与日常生活中或学术领域中一般的问题形式不相关的问题意义。
  • 如何去领会自己的真实逃避形式--一个与社会逃避完全不相干的外在形式
  • 如何去处理加强在你身上的“强制的无聊”的力量?
  • 如何领会内心的各种迷惑(包括看不清,看不见的迷惑形式)?
  • 如何协调自己内心里由自己的自卑同自傲的各种声音对你的批评过程及其意义?
  • 如何透过人性背后的“心语”,也就是你自身真实的“虚无主义心理”?
  • 实际的一定是实际含义吗?
  • 神秘的一定要神秘默想吗?
  • 生活,一定是生活着吗?
  • 思想,一定是想太多吗?一定是思想着的吗?
  • 能力,一定是“能”够的吗?
  • 不问对错,一定是对的吗?
  • 命令,一定是[要命令的]吗?
  • 如何控制你身上的控制形式及其力量方式?
  • 如何明白你所明白的明白意义?
  • 如何不明白你所要明白的?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通往直觉6:人生的必要问题
  • 进入另外一种思想空间
  • 生活中的真爱
  • 主题:通往直觉3(人性篇)
  • 最后哲学:诗的表白:哭得对话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