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留意您最近发表的几篇文章,对您正在探讨的话题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所关心的问题,10年来这个线索不断的走入我的思绪之中。您对中国文化的表述,我大部分持赞同意见。虽然我觉得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看法过于偏激,但我支持对任何文化思想进行有效的怀疑和评价。我们可以否定西方文化思想中缺失的东西,这种否定是为了将那缺失的东西,重新寻找回来。但绝不是用东方的思想去灭绝西方的思想,我们不应该去重复用西方思想去灭绝东方思想的老路。由于时间关系,无法深刻全面地和您展开探讨,但我很赞赏您所提出的系列问题。
几年前开始对文字语言感兴趣,我也曾试图从自己的思维体验中去寻找汉字和英文的异同。同时也从各种语言文字的历史变迁中,去观察一个民族地域的哲学思想的变迁。很明显,从中国简化汉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治家和学者的思想状态。也可以从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中,去勾勒出某种中国思想的架构。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文字决不是简单的工具。在我的体验中,文字是 the bricks of thoughts, 它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想结构,文字是有生命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在定义着“我是谁”。所以我们必须用汉字去重新寻找历史,挖掘中华文化本质,在此基础上去开拓新的汉字时空。落实到实践,就意味着我们应该用汉字,在科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各个思想领域,去建筑新的汉字语言环境。没有这种语言环境的建立,我无法想象汉字的明天会怎样,我无法预测中华文化的归宿。
虽然我赞同您对汉字的肯定,但是我们不能全部否定西方文化。各种不同的文字,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和建筑着“人”和这个世界,都是在不同的角度上,对存在进行着抽象。拼音符号,比如英文也是如此。拼音符号犹如音乐,因为那是一种彻底的抽象。文字和它所指代的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完全是一种突然的跳跃。而汉字犹如绘画,建筑,舞蹈,或者表演。汉字虽然缺少了那种突然的跳跃,但是它拉近了人与世界之间的距离。世界的本质不仅是理性的分析,也是可以触摸,可以感觉的存在。这两种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是互为补充的。就中国文化而言,我自己的体会是,我们绝不应该抛弃过去,不是恢复传统,也不是拒绝西方。而是借助西方文化这个跳板,将东方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我所希望看到的是东西文化的激荡,而不是东西文化的互相灭绝。
回到汉字这个话题,我同意您的看法。如果我们抛弃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哲学体系,简单的用西方的思想体系来主导未来的汉字走向,那么作为人,我们的肉体可以继续活着,但是我们却失去了一个世界。
时间有限,临时想了一下,评论不够全面。望以后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