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朋友拉着去看了在巴黎举行的中国电影展里的一部,《芳香之旅》。
最初看得不太耐烦,然而到了终场,到了男主角范伟登台,接受现场提问的时候,我擦过眼泪,站起来对范伟表达了我的敬意,我对他说, 我并没有问题要提,我是表示敬意和感谢的。开始我认为这是部烂片。我还对我的朋友说,看,又要控诉文革的罪恶,以取悦外国人了。然而,最终,这个片子却远远不于此。
这是部真实,自尊而美丽的电影.故事是关于那个特殊年代的一场包办婚姻。
片子在美景中开场。河川如画,在大西南的长途汽车上,活泼可爱的售票员春芬(张静初)遇见一个因为有海外关系而被下放的英俊的青年医生刘奋斗(聂远)。长途车时而穿过一望无际的开满油菜花的田野;时而蜿蜒在白雪皑皑的山峦间;忽而一路春风来,潺潺的溪水边,千树万树梨花开。车内两个年轻人也情窦顿升。最让我亲切的是,那一带河川树木,十分眼熟,很像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我的父母都曾因为出身不好,不能继续深造,在那样的小村庄里做过医生。
然而,那个年代这样的爱情注定得不到祝福。他们的爱情被发现了。尽管年轻的医生声称自己是受了少女的诱惑,因而没有经受起考验,然而最终,他还是被带走了。
心碎的少女春芬则被包办嫁给了年长自己许多的、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动模范的、一直默默关心照顾春芬的,然而居然性无能(汗一个)的老崔(范伟饰)。最后,老崔为了去接即将出国的刘医生来见春芬最后一面,出了车祸成了植物人。春芬照顾他,直到终老。
160;
春芬,那是个何等倔强而干练的女子。少女时代的她梳着两条小辫子,在长途车里上串下跳,卖票,洗车,活力四射。
她也就是这样吸引了劳模老崔吧。
160;
160;
初为人妇的她,也曾认命地从了老崔。
妇女时代的她,一面要照顾植物人丈夫,一面成为一个干练的女司机,为了修车,一身油垢躺在车底下。
记得一个情节。为了治疗丈夫的“不能人道”,春芬把老崔引到油菜花地的深处,从后面扑倒他。然而老崔最终也没能成功做“人”。
也还记得新婚之夜,春芬的百般不从。
不禁要感叹,直面惨淡的人生,才是真的勇士。不逃避自己的责任,才是需要最巨大的勇气。我们可以悲叹造化弄人。然而她,却绝不需要外人廉价的同情。她的内心何其坚强。
160;
如同那个年代,“芳香之旅”里面也表现很多的贫苦和寒酸。全国劳模老崔脱掉新婚的衣服,原来里面的衬衣只是假领子。全场顿时轰然。还有他们的长途汽车,虽然春芬两人常常擦洗,也破旧得惊人。几块烧得黑呼呼的红烧肉,也能让春芬垂涎三尺。
然而,让人欣慰的是,镜头一转,我们就常常在在长途汽车里远眺。时而,是蔚蓝的湖边上提着毛主席诗词“高峡出平湖”,那应该是水利建设了;时而是忙碌的春耕;转过一个山坳,又看见正在施工中的高山隧道了。江山多娇。更使人想起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慢慢地,车外的山路变宽变直了,四周筑建高楼林立,越来越气派起来。
最后一幕,老年的春芬去给老崔上坟,穿过繁华都市,就是宽阔的高速公路,在当年那个正在建设中的高山隧道里,华灯点点,一幕幕往事,在春芬眼前浮现。她的带泪的笑容显得很安然。那个时代留给她的,大概远不止是爱恨情仇,自怜身世。更有怀念,骄傲,和无悔吧。
看到这儿我已经泪流满面,也释然了。我本来一开始还担心,这些人会不会又把祖母的裹脚布都拿出来裹在头上,讨洋大人的好彩头。然而,在这里,贫困,苦难后面,我看到的是坚韧,责任,和不屈的奋斗。
160;
子曰,丢我们大家的脸,给名导换大奖吧。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顺便说一句,有时候会看一些高调的华人团体,隔着几万里的路,指责国家和国人的种种过失。突然想起有个大学同学说过,也许,我们曾经瞧不起父母身上某样缺点,然而终究有一天,我们往往会发现,在我们自己身上往往深深地延续了这些我们曾经最瞧不起的地方。当然,这是对有人性的人而言。
160;
160;
影片里的时时透露的小幽默也十分难能可贵。比如那几处所谓床戏(再汗一个)。
首先是两个小青年,在牛棚里。只见正在接受劳动再教育的刘医生把春芬一把按在墙上,火急火燎之际,突然一阵轰轰烈烈,两人就双双倒在一堆知识分子中间,彼此目瞪口呆。原来,土坯墙垮了。
末了,刘医生一头纱布,伸开手,那有颗红色的钮扣。空余恨。
春芬和老崔的新婚之夜。算是老牛吃嫩草。正在抗拒,扭捏,激动之时。被窝里使劲一蹬(不知谁的),只见,劳动模范老崔床头的毛主席瓷像应声倒地。哐当。
160;
160;
160;
160;
160;
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以前我心目中的范伟,就总是那个蠢得夸张的,只会上赵本山当的“拐子”。然而在这个片子里,我却看到了他本色质朴的,毫无夸张做作的演技,有好几次,都令人拍案叫绝。在影展上见他说话,也见他谦逊而透着智慧。
此外就是张静初的造型了。以往看同类题材的电影,那些造型,那些村姑们虽然穿着粗布衣服,扎着小辫子。然而却描眉画目,虽然也美得诱人,然而毕竟脂正浓,粉正香。实在不知道导演对自己的剧情不自信还是对演员的长相不自信。还是他们心里yy的村妇就是这样的。然而在这个片子里,张静初的造型,铅华洗尽,虽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那种质朴的美丽,美得质朴,美得尊贵,美得绵长。
我的父辈里,有个右派,当年下放到藏区。对于村里的藏族小芳们,他这样形容的:那些藏族少女,都梳着长长密密的小辫子,辫子的末梢再用黑色的羊毛继续,从腰间一直垂下去。他接着说,她们从木楼梯上迤逦而下的时候,款步扭摆,楼梯就干干净净了。
160;
这部片子也十分高明地提到了商品社会对理想的冲击,车队解散了,成立了运输公司。崔劳模的老车成了废铁。两鬓开始斑白的春芬从废品回收站开会来的老破车,终于在五光十色的十字路口熄火了。流光溢彩处,这个曾经承载了春芬前半生的破车上,有个大大的“废”字是那样的醒目。
曾经被牺牲掉的那一代,就这样又一次被时代抛在了后头。
160;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