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颠复市俗观念的试题
今天上网,被两道有趣的测试吸引。
题一,某女已怀孕,她已生育了八个孩子,其中三个耳聋,两个眼瞎,一个智障,而其本人自己又患梅毒。这位孕妇应该堕胎吗?
题二,要选举一名政治领袖,读者,权且将你自己当成每位选民,你们每个人手中这一票都很关键----
候选人甲: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来往,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个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马丁尼。
候选人乙:他过去有过两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夸威士忌。
候选人丙:他是一位授勋的战斗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来没有发生婚外情。
大凡第一道题90%的人会建议孕妇流产。
第二道题也会有为数众多的人选择「丙」。
然而,事实上的答案是:孕妇是贝多芬的母亲,侯选人甲、乙、丙分别是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
这就令人非常奇怪了,一个自以为得意的答案却创造了二战恶魔希特勤、扼杀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
其实,理性地看待贝多芬的母亲她是不应该生下这个孩子的,她生下的孩子患病的概率会很高,因为是遗传基因作祟,无论从孩子将来的幸福还是对社会的责任的两者考虑都没有必要承担这个未知风险,所以有了「宁可错杀、不可使之降生」的结论,但是,事实上正由于贝多芬的母亲的固执,才诞生了贝多芬、才创造了人类音乐史的美丽篇章,虽然成才的因素决定于先天的智慧与后天的努力,并不是每个近亲结婚的子女都是低能儿,于是人们从中得到某种启迪,经验主义、一概而论地看问题是人们思维的一大殆害。
罗斯福是唯一连任三届的美国总统,罗氏未从政前生活不捡点甚至嗜酒成性,但是美国人民选择他的目的是希望他带领美国人民走出当时惨淡空前的经济危机,尔后让其连任总统是希望他领导美国人民赢得反对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了实践这一切,殚精虑竭最后竟死在任上。从这些可理解为人亮丽人生的闪光之点完全不应被俗套小节所拘束。
再来看看丘吉尔,他是一个因为战争而上台的首相,他也随着二战的结束而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为何选择他入主唐宁街10号,是因为他手腕强硬的积极抗击纳粹德国,战后,他的强硬手腕依然如故、专横独裁的行事作风毫无收敛,因而被英国选民抛弃的结果也理所当然,他的这些思想、作风似乎与他年轻时代的懒散以及酗酒吸毒不无关系。而历史肯定他的是,他在二战时期对抵抗法西斯侵略的贡献,他也仅仅不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领导罢了。
希特勒就更是一个让人们有更多解释的人物了,在他的崛起后面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因素。一战失败,使得德国蒙受沉重的经济负担与民族耻辱,日耳曼民族自尊、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再加上当时全球性经济大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德国人们迫切希望有个铁腕人物带领他们走出政治经济黑喑的阴影,纳粹党的政纲与民众诉求一拍即合,故应运而生出现了希特勒这么一个极端民族主义者。希氏登上政坛,从德国民族主义立场上看是没有过错的,而他的罪孽深重之处在于发动了侵略战争,错误地把日耳曼民族的战败耻辱转化为民族仇恨,并转而对其它民族的屠杀。这其中还有个历史悲哀,即那时的纳粹德国的政治已经是权力缺乏制衡的寡头政治了,当一个国家在缺乏权力制衡的情况下什么非理性的行为都可能发生,从这一点而言,现代中国政治就有数不清的历史教训。
但就人品而言,德国民众选择希氏是有道理的。
走笔至此,不免感触良多,常人安于世俗,学者溺于所闻,岂不悲哉!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