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私塾的母亲
阿猫的妈妈读过私塾,说话很是俏皮风趣,喜欢跟两个孩子讲故事说笑话。在阿猫很小的时候,在妈妈的熏陶下学了一口古语,常常说些“之”“乎”“者”“也”“亦”“焉”“哉”之类的话,把妈妈逗得开心大笑。长大了一点,阿猫成了妈妈最好的朋友,经常同妈妈聊天,知道了一些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格外有趣,阿猫想讲给朋友们听听。
妈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被外公塞进自家的私塾“开蒙”。每天很早起床,洗漱完毕后,就要背四书五经,或者习字(描红,练习毛笔字),做完早课之后,才能吃早饭。吃过早饭去私塾呆上一天。妈妈那时很小,在私塾里混着。不过,妈妈很早就显露出调皮捣蛋的天赋,也因此常常被先生打手板。
有一天,先生讲解完毕,让孩子们自己背书习字。先生自己在讲台前坐下,摘下眼镜,打起了瞌睡。孩子们见先生睡着了,开心地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玩得不亦乐乎。妈妈见先生睡得很熟,拿起一枝毛笔,沾满墨汁,把先生的眼镜涂抹了一番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心一意地等着先生醒来,准备看一场好戏。先生醒来后,闭着眼睛,抓起眼镜戴上,睁开眼,发现天地间一片黑暗。先生想想,觉得自己睡过了头,就不好意思地说:天都黑了,大家快回家吧。一群孩子见状,哈哈大笑,有的孩子笑得在地上打滚,有的孩子笑着往家里跑,妈妈一边笑一边收拾桌上的书本,心里得意得不得了。孩子们的狂笑引起了先生的猜疑,先生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天会黑得什么都看不见呢?脱下眼镜,先生才知道,天还大亮着,再看看涂满墨汁的眼镜,突然大怒,把孩子们叫了回来,对着孩子们狂吼:是谁把我的眼镜上涂了墨汁?妈妈见状,心里很害怕,对先生认了错。先生拿起戒尺,对着妈妈的小手,啪啪啪,打了个痛快,打完,让这群孩子各自回家。
妈妈的手被打肿了。吃饭时,捏不住筷子,外婆问:燕儿(妈妈的小名),今天怎么不乖乖吃饭啦?妈妈说:先生打了手板,捏不住筷子嘛。外公问:先生为什么打你的手板呀?妈妈讲了自己做的事,伸出肿得老高的双手,给最疼自己的爹爹看,爹爹听完故事,看着燕儿的手,使劲地憋着笑,对幺女说:打得好!打得好啊!燕儿,看你以后还敢整蛊先生。不打你,你就不懂“师道尊严”。妈妈看了看,觉得在爹爹哪里讨不到同情,只好对外婆撒娇:姆妈,我的手拿不住筷子,吃不了饭。外婆忙说,燕儿调皮辛苦了,姆妈喂你吃。
在私塾里,妈妈读到了七岁,然后就上了外公办的正式学校,读到十四岁,就遇上了全国解放,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家园,也失去的读书的机会。不过从小打下的国学底子,让阿猫的妈妈说话很搞笑。
一九七五年,邓小平搞改革开放,妈妈看到了希望,觉得阿猫机会读大学了(那是阿猫妈妈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妈妈经常催促阿猫读书复习功课,不要读歪书,要读正经的功课。阿猫贪玩,有时不想读正经书,就会同妈妈之间有以下这场对话:
妈妈说:猫儿啊,还不快去复习功课呀?
阿猫说:妈呀,你让我歇歇好吗?我累了啦。
妈妈说:你知道吗?古时候,有学问的人被人称为“学富五车”,猫儿啊,你读懂的书装了几车啦?
阿猫说:妈呀,猫儿的五车早就装满了,都已经漫出来啦。
妈妈听后,嘎嘎大笑说:咱猫儿就是有学问,呵呵,学问多得都从肚子里漫出来啦!嘎嘎嘎。。。
那阵子,这段对话常常在母女间进行。妈妈为了鼓励阿猫读书上进,常常笑话阿猫,说猫儿是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因为猫儿的学问多得都从肚子里漫出来了。阿猫嬉皮笑脸地说:那当然啦,肚子里装了那么多车的书,累死人啦。妈妈这时会对阿猫说,傻猫儿,学问和技能是不压身的呀。阿猫在嘻嘻哈哈中,从妈妈那里懂得了一个真理:技不压身。
阿猫从妈妈那里遗传了俏皮和风趣,常常同猫公说些妈妈说过的笑话。猫公听后乐不可支,经常用妈妈说过的话来骂阿猫。如今,猫公是妈妈最忠诚的粉丝。妈妈的俏皮风趣给阿猫的童年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现如今,阿猫也很喜欢同家人和朋友讲笑话。在笑声里,阿猫思念最最亲爱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