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读《动物农场》 (图)

本帖于 2009-02-27 08:39:1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淑女司令 编辑
《动物农庄》The Animal Farm by 乔治8226;奥威尔 (George Orwell)

李零读《动物农场》

奥威尔是一种现象,不是开始,不是结束。他的《动物农场》是一部成人童话,对理解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左右翼很有帮助,对理解当下的左右翼也很有帮助。

《动物农场》被译成六十多种文字,销量超过四千万册。这本书,很敏感。初读此书。很容易相信,这是一部反苏反共的右翼作品。但他们读错了,他们只是读出了他们想听的,而不是奥威尔想说的。

奥威尔是左翼

欲 知民主,先知左右。传统意义上的右翼是西方议会中的保守派,左翼是民主派和激进派。右翼多半和遗老遗少、王公贵族和宗教势力有关,而左翼则代表新兴势力, 如各种民主派、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往往是中间派。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极右翼,托派和无政府主义是极左翼。这是大致的划分。现在,左右两翼 不断分化,有所谓新左新右。很多玩经济、玩选举、玩战争的,都是右翼的变种。很多玩理论、玩环保、玩人权的(还有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女权、同性恋等 等),都是左翼的变种。现在的左翼,避实就虚,避重就轻,一盘散沙,经常往右转。奥威尔的立场是左翼民主派的社会主义。

阅读此书,知人论世很重要。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一九○三~一九五○)英国左翼作家。痛恨暴政,同情弱者。 他既反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和德国的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的斯大林主义。他批判斯大林主义是为了捍卫社会主义。

他 的早期作品,《缅甸岁月》(一九三四)取自他在缅甸当警察的经历。他对英国在印缅地区的统治充满负罪感,因此辞职不干,立志当作家。回到英国后,深入社会 底层,当了流浪汉。《巴黎伦敦落魄记》(一九三三)就是写他和流浪汉、乞丐、罪犯、娼妓相处的“ 赤贫之乐”。《牧师的女儿》(一九三五)和《保持叶兰茂盛》(一九三六)是他在伦敦当中学老师和书店店员时所写,主题是“穷”,大写金钱的压力。最后,他 还到英国北部调查煤矿工人的生活,写成《通往威冈码头之路》(一九三七)。他在大英帝国治下的殖民地生活过,在英国社会的底层生活过,目睹大萧条下的社会 贫困,使他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变成一个社会主义者。起码在感情上,他是个社会主义者。他的书就是他的传记。这个人很复杂,也很简单。

第 一,他不是理论家,是文学家,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政治文学家。他从不讳言自己的政治立场,宣称自己的文学是纯文学。通常所谓的 “奥威尔风格” 就是指政治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他是凭生活经验和直接感受,用最简洁明快的语言说出大实话的人,并不在乎读者的好恶。这种语言很有穿透力,有所谓“窗玻璃” 之誉。

第二,他是左翼,无党派的社会主义者。他是英国独立工党的支持者,是接近工党立场的社会主义者。当时,左翼走红,入党很时髦。多少大学者、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纷纷加入共产党。他对追随苏共的左翼,总是冷嘲热讽,是个非常孤立的人。

第三,他只活了四十六岁,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完,一九五○年,他就走了。真正的冷战,他只看到个头。但他预言了冷战。他的影响,生前不如身后。他骂苏联,是骂苏联变质,不是骂社会主义。

当左翼,不容易

奥威尔的书,是左翼批左翼。左翼批左翼,右翼当然高兴。但他毕竟是左翼。

革 命是件高尚的事,也是件残酷的事。鲁迅早就讲过,革命都是沾血带污。当左翼不容易。穷人没钱没文化,没有政治经验,激进暴烈。左翼知识分子相反,他们和穷 人闹革命,难免格格不入。这是左翼的最大困惑。历史上的造反起义,经常都是腹背受敌,前怕狼,后怕虎,“杀敌一千,自杀三千”,很多人都死在自己人手里。 参加革命,这也是考验。

奥威尔的时代,正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整个欧洲,到处充满火药味。西班牙内战是二战的序幕,也是欧洲各派政治势力 搏斗的缩影。死了五十多万人。这是二次大战的彩排。右翼背后有德、意法西斯,左翼背后有苏联,英、美看热闹。这场战争,不仅包括左右翼之间的斗争,也包括 左翼内部的斗争。一九三七年,奥威尔投身西班牙内战,站在共和军一方,同法西斯作战。他本以为,战争会带来伟大的社会变革,但结果却是一场悲剧。革命被革 命出卖,自己人杀自己人,输掉了这场战争。

当时的左翼,主流是苏共支持的共和派。他想加入国际联队的正规军,被拒绝,因而参加马统工党 (POUM)领导下的民兵组织。为了讨好英美,马统工党被苏共取缔和追杀。他的很多战友被关被杀,自己是死里逃生。目睹了左翼杀左翼的残酷场面,体会了自 己人背后开枪的滋味。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心理创伤。他没到过苏联,但体会过自己人杀自己人。

作者的寓言,揭露了苏联变质的全过程。小说开 头,人类剥削动物,压迫动物,不合理,动物要翻身,造反是唯一出路。但问题是,他们赶走人类,同人决裂,岂不是又回到了畜牲?如果同自己决裂,又由谁来当 畜牲?所以造反的结果是,只有一部分动物先富起来。革命把猪变成人,其他动物还是过着悲惨的生活。读《动物农场》,看一头一尾,特别是结尾。答案很清楚, 这是悲剧。
  
奥威尔的恐惧

《一九八四》是《动物农场》的续作。是展望所谓冷战时期。冷战时期,欧美是围剿的一方,苏联、中国是被围剿的一方。是奥威尔的恐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放大。

他 批判大国之间的冷战, 批判种族歧视、等级特权和不平等,批判用谎言篡改历史。他相信 “未来属于无产者”。——尽管在他死后,英国的 “无产者” 已经面目全非,对其他国家的人民来说,他们也成了 “上等人”,战争与革命,工业与污染,动乱与贫穷,全都送到了落后地区,但 “下等人” 的概念,还是到处存在。

故事反复提到 “电屏”,也就是监视整个社会的那个无所不在的设备。这个发明,现在使用很普遍。监视器哪儿哪儿都安——除 了厕所(有人甚至提议,特殊情况也可安),特别是在反恐战争愈演愈烈的现在。

福柯说的社会对人的强制驯化。老板监视员工,校长监视教员,警察监视犯罪分子嫌疑人。天上有卫星可以监视一切。还有臭名昭著的麦卡锡时代,那时的窃听,也转回来了。对恐怖分子可不可以拷打,也被布什拿出来讨论(其实已经用了,据说“很有用”)。

民主社会,民主也不是至高无上。国家,上有上帝,下有老板。老板可以世袭,有如君王。打卡,格子间加电脑,这是标准的办公场所。我们就是这样 “走向未来”。
  
很 多左派,既盼望革命又害怕革命,既同情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又害怕他们的愚昧和暴烈。有些人,因为苏联发生了斯大林的清洗,宁肯和法西斯主义合作;有些人, 因为害怕法西斯主义暴政,也不去谴责苏联的不义。奥威尔说,是斯大林主义吓跑了西方的左翼。这是后来左翼纷纷向右转的原因. 现在的西方左翼,在很多问题上比右翼还右。

那么,他又怎样区别于他反对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呢?这才是问题所在。奥威尔说:我们都是靠抢劫亚洲苦力才得以生存的,我们中间那些 "开明的" 人都认为这些苦力应该得到解放,但是我们的生活水准,因之也是我们的 "开明",却要求这种抢劫继续下去。

冷战让太多人感到绝望,特别是夹处于美、苏之间的欧洲人。比如英国的"愤青"愤什么?就是二次大战的"英雄"还霸占着这个世界。现在,老一代的"英雄"差不多都已离去。他们留下的遗产是什么?一是战争,二是革命。它们的变奏,构成了《动物农场》的主题。

《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共同主题是批判极权主义. totalitarianism 是二十世纪才创造的新词。它强调的是绝对服从。全面控制社会个人,比传统的专制主义和绝对主义更加专制,

什 么是民主?民主是小国传统。西方人讲民主,老爱搬希腊城邦。其实,希腊的民主自由是建立在侵略和奴役之上。欧洲,大地域国家不发达,走出中世纪,一度提倡 专制:抬君权,压教权,抬专制,压封建。十八世纪,他们还羡慕过我们的专制。绝对君主制权力太大,引起反弹,才有后来的革命,掉过头来反专制。他们是反封 建在前,反专制在后,专制是封建的对立面。
  
西方民主,是专制的对立面。但现代民主是欧洲革命的产物。革命,是个意向纷纭的怪物,民主 也是如此。革命,既有王冠落地,也有王权复辟。民主,也是既有英国立宪传统,也有法国启蒙运动。民权挑战君权和教权,结果往往是三权妥协。革命后的欧洲, 不但教皇还在,九个国家还保留了王室。
  
极权主义是二十世纪意大利法西斯的发明,纯属右翼概念,但右翼骂左翼,也用这个词。极权主义是 典型的西方话语。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大局已定,所有国家,站队画线,壁垒分明,维持的叫民主国家,反对的叫极权国家(现在指共产主义)或民族主义国家(现 在多以恐怖主义称之)。绝大多数国家,欧美和日本以外的国家,都属于后两类。这种划分很霸道。
  
可惜的是,奥威尔无法区别于上述话语。他的噩梦分两种,一种是法西斯主义,一种是斯大林主义。他把两种都叫极权主义。我们只有理解当时的气氛,才能理解他的恐惧。当时的世界太野蛮——反对野蛮的,同样很野蛮。
  
西 方和东方的对立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古典时代。笼统的"东方"是由笼统的"西方"制造。"普世价值"是基督教话语。早在古典时代,欧洲人就有一种说法,希腊人 和罗马人是"文明人",他们的北边,东边,都是"野蛮人"。中世纪,北欧和南欧成为同一个基督教世界,但异教的东方还是属于"野蛮人"的世界。古典作家 说,西方民主,东方专制;欧洲人爱自由,亚洲人奴性。他们说的西方是希腊城邦,东方是波斯帝国。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偏见。
   
最近,美 国拍了"样板戏",《亚历山大》就是再现这种偏见。亚述、巴比伦(现在的伊拉克)是最伟大的文明。波斯(现在的伊朗)继承了这两个文明,包括他们的地盘。 它是一个文明程度很高、行政效率很高的大地域国家,古代东方有很多大国,没错。这些大国很专制,也没错。但很长时间里,欧洲历史学家对这些文明古国,少所 见,多所怪,以为只有他们的小国寡民才叫文明,以为只有他们的松散联合才叫文明,这是颠倒黑白。近代欧洲,文化偏见没有变。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欧洲历史 学家沿袭了古典时代的偏见。他们把西方炮舰所及的整个东方,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到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从古老的波斯到古老的中国,全都装进同一概念。
  
专制主义只是东方的特点吗?并不是。东方很多国家,早就是大地域国家。这不能叫野蛮,只能叫文明。更何况,西方大国有专制,东方小国有民主,双方都是既有民主,也有专制。西方民主、东方专制的历史虚构是不能成立的。
  
研 究中国历史,和欧洲在时间上有很大错位。第一,中国从很早就是大地域国家,君主制很发达。在我们的历史记忆里,中国只有君主制,没有民主制。第二,中国从 很早就是中央集权的大帝国。这种大一统,两千多年不变,每个王朝都是二三百年的连续体,和欧洲对比很强烈。中国有专制可反,无封建可反。第三,我国的帝 制,从一开始,皇帝就有绝对权力。不同宗教、不同的民族(ethnic groups)纳入同一个版图。政教分离,这样的国家,有君权可反,无教权可反。
  
中 国的大一统国家,亚历山大的帝国和罗马帝国没法比,中古时期的帝国也没法比。它更像欧洲历史上的绝对君主制。欧洲绝对主义,高峰是十八世纪。难怪当时,欧 洲各国,群拜康、乾为榜样。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随着他们崛起,我们反被他们骂,就连老学生日本都骂。近代中国是在骂声中长大。别人骂,我们自己也骂。 文革后,中国的志士仁人痛感中国落后,他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老是分不清古代和现在,放着眼前说天边。当时的大家,真是骂昏了头。长期以来,"专制一锅 粥","民主一锅粥",占据了所有人的头。特别是,他们对西方的民主神话深信不疑,还以为专制主义是中国特有的传统。

冷战时期,就是奥威尔讲的"和解"。这种"和解",其实是和而不解,后冷战时期是解而不和。后冷战是冷战的延续,我们只是看见个头。
  
革命正在被遗忘,今天重读奥威尔,我想为革命说几句话。

(一) 革命是逼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阿伦特说,"革命" 曾经是个神圣的字眼儿。回首二十世纪,前后两半,对比很强烈:上一半,世界只发生过两件大事,两次大战逼出两次革命: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左翼风靡世界; 下一半,是冷战改变世界,世界告别革命,右翼卷土重来。有人说,革命不合法。我很奇怪,革命还有什么合法?

(二)战争与革命有不解之缘。 阿伦特说,"迄今为止,战争与革命决定了二十世纪的面貌"。革命与战争有不解之缘,她说对了。两者都使用暴力,暴力给人类造成太多灾难。战争是资本主义的 DNA。西方的军事传统,有五百年的一贯逻辑,还保留了古典时代的野蛮(穷兵黩武)。这是他们的祖坟。革命是战争的解毒剂, 虽然革命也有毒,它们都沾血带污。抗日战争,国际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在中国斗法,缠绕纠结,纷纷纭纭,绝非书生所能解,但抗日战争成就了中国革命,这点毫 无问题。

(三)要骂革命,先骂战争。近五百年的西方战争史,绝对是一部罪恶史。原罪可以原到最初的殖民战争,基本方式不变,基本逻辑不 变,特点就是霸道。战后的美国,打仗成瘾,不打仗不能活(民主、共和两党都打,所有总统都打,除了卡特)。一九九○年到现在,这十八年里,美国一口气打过 四场 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不到最后一步,大家想不起越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很多"文明人"都投票支持过本国的帝国主义战 争,就像希腊公民,以为战争是民主的延伸。西方人的傲慢和自私,几乎毁掉了这个世界。这四次战争,没有一个干净。反战是唯一的正义。

(四) 中国革命,前仆后继,反专制是一面大旗。中国历史,专制主义很发达,乃有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清朝,走向共和,是反专制;北伐战争,打倒军阀,统一南北, 是反专制;抗战胜利,共产党用武力赶走国民党,是反专制;现在提倡民主化,也是反专制。一切都顺理成章。虽然,反和被反,经常具有对称性,老是用一种专制 反对另一 种专制,仿佛交叉感染。这是由残酷的环境所决定。
  
(五)专制是革命的对立面,但革命也会造成专制。正是因为反专制,不能没 有集权,特别是过渡时期。孙中山看得很清 楚,中国革命,不能一步到位。起码要分三阶段(军政、训政和宪政),头一段就是专制。马克思讲三阶段,头一段也是专制。革命也会造成专制,有什么奇怪?法 国革命革出一个拿破仑,中国革命也革出一个袁世凯。 拿破仑是个复杂人物,他是个"革命皇帝"——革命革出个皇帝,太讽刺。拿破仑的专制,一般叫"波拿巴主义",这就是革命的专制主义。当时,"极权主义"的 概念还不存在。
  
(六)革命是为了什么?现在的世界,革命革怕了。大家都说,英国革命好,美国革命更好,法国革命糟,俄国革命更糟。阿 伦特说,革命不是造反叛乱、以暴易暴,而是秩序的重建:法国革命,无法无天,革命革到不自由,不如美国;美国学英国,光荣革命不流血,先自由,再解放。她 甚至从语源上考证,革命的本义就是复辟。一句话,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才是真革命。有趣的是,中国的革命之父孙中山说,中国革命是因为自由太多。孙中山 说的自由,是清室逊位后,中国面临的权力真空和无政府状态。在他看来,没有权威,不能结束这种混乱局面。我国的革命,用阿伦特的标准衡量,肯定最糟。但即 使这样的革命,也是追求新秩序。
  
(七)中国革命是为了救亡图存。革命,求自由而得专制,是很多人害怕革命、远离革命的原因。但真正的 革命和战争类似。没有高度集权, 就没有战争。没有高度集权,也没有革命。不流血的革命,就像不流血的战争,好是好,就是太少(认真讲,是根本没有)。权力集中就一定不好吗?答案似乎很肯 定。其实,资本主义国家的战时体制,福利国家的计划体制,不发达国家的民族主义和权威 主义,大部分都与战争和革命有关。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理由。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把所有的集权都搅成一锅粥,统称为极权主义,特别是等同于法西斯主义。 中国革命,是为了救亡图存(西方统称为"民族主义",他们的逻辑是,义和团是"民族主义",八国联军才是"国际主义")。虽然在欧洲革命的谱系中,这种革 命没有位置,流血太多,代价太大,但统而观之,通而观之,仍然很伟大。这不是国共两党哪一个人的功过问题,而是这个民族的功过问题,整个上一代人的功过问 题(功过往往在一块儿,人不是蛋糕,没法拿刀切)。
  
(八)中国革命,不容诋毁。西方列强一向操纵落后国家的政变和内战. 但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自己丢了天下,为什么? 林语堂曾抱怨,"为什么苏俄在亚洲有能干而有效的工具为他们服务,而美国却只有像蒋、李承晚和菲律宾总统这类 son of ***** 合作?其实,这不是什么谜团。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世界"的代理人,他们代表的并不是本国的民主,而是强国在海外的利益。向来如此。我们还没有发现 过另一种解读。二十一世纪,时光逆转,历史倒读,好像什么都可以翻案,但中国革命的案不能翻。中国革命,不管是谁,不管他们的意识形态如何,所有人的愿望 有共同指向,一是摆脱列强瓜分,二是结束四分五裂。先解决挨打,再解决挨饿,其他问题慢慢来。人民英雄纪念碑还巍然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一百年来,所有为中 国革命捐躯的烈士永垂不朽!

李零,北京大学教授, 二○○八年三月

my painting: where to go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当代女画家 Marlene Dumas
  • 审美的现代性 (图)
  • “大政府” 
  • 人生只是....对话
  • 磅礴的独白
  • 所有跟帖: 

    这篇不错,甚合额意,顶! (图) -红豆豆- 给 红豆豆 发送悄悄话 红豆豆 的博客首页 (3573 bytes) () 02/23/2009 postreply 13:28:52

    很好 -玄淡泊宗- 给 玄淡泊宗 发送悄悄话 玄淡泊宗 的博客首页 (2 bytes) () 02/24/2009 postreply 07:01:27

    和稀泥的高手! -啊哟- 给 啊哟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7/2009 postreply 23:03: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