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美的现代性
现代主义总的文化风格是否定社会生活。如尼采的格言:"没有一个艺术家是容忍现实的”。唯美主义率先提出的" 为艺术而艺术" 。就是要把艺术和非艺术区分。这种区分的主张是: "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是形式的创造。是艺术为生活提供了新的形式",唯美主义的形式主义隐含着一种本质上的激进主义和颠覆倾向。一方面是对艺术的传统社会功能的否定,另一方面又为其他更激进艺术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被视为现代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所以存在的根本理由,就在于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新鲜感受。" "陌生化理论" 认为。 艺术的手法是事物 "陌生化" ,复杂化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事物的难度和时延。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的方式,而被创造之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陌生化理论不是依样画葫芦式地描摹现实,而是为了在陌生化中更加深切和敏锐地感受事物。就是要恢复对现实事物的新鲜感受。
在现代社会, 大众的出现导致了文化的分裂,先锋派艺术是为少数而存在,它不是大众文化。 与大众文化的对立,"非人化"(dehumanization)是其基本的特征. 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在艺术中已不再有立锥之地。艺术不是对日常生活的摹写。他们明目张胆地把现实加以变形,打碎人的形象,并使之非人化. 现代艺术家把人们放在一个莫测的, 充满了无法想象事物的世界中。艺术非人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现代艺术对现代文明的憎恶态度。艺术与社会对抗的直接后果是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或重要性下降。
抛弃传统绘画追求的逼真幻觉,从三维回到二维平面;是现代主义绘画的一个根本特征,为了不致被其他艺术所取代。绘画在摄影, 电影等视觉艺术的挑战面前,找到了平面性。保留自身所具有的, 将其他艺术效果驱逐出境。 这就是艺术的 ’纯粹性’。’纯粹性’意味着自身限定,其本质就是一种分化。 审美现代性的分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艺术与社会,或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分化;二是艺术内部不同门类更加细致的分化。这两个分化都与艺术对日常经验的否定密切相关。绘画心安理得地在平面和色彩中寻找表达。而且也出现了更加具体的区分。印象主义专注于色彩的营造,超现实主义沉醉在无意识的幻想之中,抽象主义则关心非具象的各种色形。这种分化的趋势是艺术或审美经验的纯粹化,最终结果是走向一个自律的, 封闭的艺术乌托邦。
在现代化过程中,艺术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某种宗教功能,这就是现代艺术的救赎功能。日常生活中是理性压制感性,道德约束自由。 面对社会的严峻现实,破除理性压制的有效手段之一乃是艺术,因为艺术是关乎精神的,是感性的,是一种世俗的救赎。所以现代主义艺术必然抛弃传统艺术的模仿而走向抽象性,通过对现实事物的否定,将生活审美化或艺术化。一言以蔽 之,艺术是对可能事物的探索,对现存生活的超越,是对尚未存在的理想生活的预演。在这个意义上说,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
传统和现代艺术的二元对立结构,体现为韵味和震惊两种不同的审美。所谓韵味, 是安祥的有距离的审美静观. 震惊则呈现为一种突然性,体现为惊恐碰撞的危险和神经紧张的刺激,并转化为" 厌恶和恐怖". 震惊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主导风格。艺术家非但不避而远之,反而是趋之若鹜。热衷于震惊体验及其表达,
如果说震惊强调一种对日常生活的激烈反应,那么恐惧美学即是一种英雄式的甚至残酷的体验。这种美学有左右两种形态,左的是对现存世界强烈不满,要求一种激进的变革;而右的恐惧美学却是站在对过去理想化的立场上来谴责当代现实。恐惧美学对现存的社会生活非常痛恨,渴望一种崇高的、超凡脱俗的英雄体验;它赞美个性甚至是危险的个性,它崇拜权力和力量甚至是强权和暴力;对极端的普遍热衷,津津乐道于把艺术的震惊、分裂、恐怖和被禁忌的事物转移到日常生活层面上来,
为什么现代主义艺术中充满了奇异怪诞甚至恐惧的形象,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通过诗意的栖居, 趋近真理,拒绝流俗,抵制闲谈。用马尔库塞的话来说,艺术凭借它自己的内在动力, 正在成为一种力量。为可能的事物提供意象、语言和形式;"艺术向抽象和反艺术发展,是一条通向主体解放的道路,解放了人的身心并使之具有了新的感性。"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符号化世界,语言的任何用法都是被文化和历史所决定的. 是人为的,那么一切就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们不但可以改变语言的用法. 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改变来进一步改变世界, 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法. 巴尔特通过宣判 "作者之死", 赋予读者以解释文本的权利。作者的死正是读者的诞生, 文本意义不再被少数人垄断。他坚信马拉美的名言:"改变语言就是改变世界"。
如果没有审美的现代性, 很难想象在现代化进程中会出现反思的文化运动。现代主义从整体上说扮演了一个社会批判者、越轨者和颠覆者的角色。或者说他们及其艺术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对日常生活进行颠覆和批判。恰如尼采所言,当一个社会濒临衰败时,决不要极力挽救它,而是给它以致命的一击。
审美现代性割裂了艺术与现实, 艺术和民众的传统联系。现代主义艺术的 "文化精英主义" 色彩。远离普通公众,远离日常社会生活,激进和彻底的否定, 批判和颠覆. 对于建设性却无能为力。现代艺术在20世纪的60年代向后现代转向,后现代是对现代艺术一种反思,也包括对审美的一种重新认知, 后现代美学是要艺术重新直接面对生活本身而非某种哲学思考。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