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说:
一百年前的印象派在今天成了一种神话。说到神话,就是人和自己不了解的精神世界的联系。当然,印象派绘画有其积极的意义。它有意识地运用色彩造型,并且为后来各种流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印象派大多只是一种技法不出众而且无甚内容的绘画。
但是,他们之中还是有不少亮点,比方说马奈(不是莫奈)的一些画,中间色调用得很漂亮,笔触也很潇洒,画得内容也有回味。这样的画即使在今天依然可圈可点。
还有我最尊敬的塞尚。他整整一生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画了一辈子最简单的静物。而这些静物,在艺术史上闪闪发光!在我看来,他的静物比风景好,风景又比肖像人物好。说实话,对他的人物,特别是那批“浴女”,我不觉得怎么样,虽然那些画在艺术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他的静物,不仅是那个时代艺术的高峰,也是整个艺术史的高峰。无论用色用笔,画面内容,都是他同时代的画家无法企及的。那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纯粹画”,一种最自然的绘画。
他对几何形体的运用,也为绘画新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实,今天愿意进博物馆看画已经不容易了,所以我没有任何嘲笑你的意思,而且我很高兴和你进行这样的讨论。
祝你愉快!



林问:
看了你写的,觉得你对画比较内行,我跟你说就有点班门弄斧了。可正因为如此,
我们看画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喜欢大自然的美,所以喜欢看风景画,不太喜欢看
人物画。至于静物也不太喜欢。看印象派的画时,MONET 和PISSARRO的风景画比较
多,我更欣赏MONET的。因为他画出的光和影的感觉比较好,让我能体会到自然的美。
有一幅画名字我忘了,画的是海和云,看到阳光从云层透过,照在海面上,远处一
叶小船漂浮着,我觉得很美。你说他的画媚倒可以商榷,你说俗我不知从何说起。
我看画是为自己而看。当你整天用理性和逻辑去处理问题,有时看看画会让心情放松,
体会形像的美能让大脑得到更好的休息。对我来讲,MONET的画能达到这种效果。
画风的形成跟人的经历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MONET 和CEZANNE一样找了父母不喜欢
的女人,而MONET的父母断绝了给予他的经济来源,相当长的一段时间,MONET 是靠
朋友的支持生活。MONET更多的体会到生活的艰难。CEZANNE的父母还是继续支持他,
可是直到他的父亲快90岁去世了,他才跟那个女人结婚,CEZANNE一直生活在他父亲
的影子下。看CEZANNE的自画像可以看出他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中。CEZANNE不会与
人打交道,他的灵魂属于他自己。这样的人要么是一天才,要么是一废物,看来他
大概属于前者。所以我觉得他跟凡高是一类人。看凡高的向日葵我大约能感觉到他
的乖张和要迸发的疯狂,特别是看他的自画像,我觉得恐怖。这就偏离了我看画的
初衷,所以我不喜欢这一类画。
CEZANNE不善交际,对女人很偏激。特别是看他的画Rape 和Afternoon in Naples,
我觉得这个人太怪异,甚至是变态。他曾经的作家朋友ZOLA在小说中写到他的对女
人的偏见,而使两人关系破裂。实际上MONET对CEZANNE很推崇,带他到圈子里转转,
只是CEZANNE实在不会说话,离大家就远了。当然他就一心画画了。
像我这样看画,从画画的技巧上是看不出什么道道的,只求自己轻松就行,就跟听
音乐似的。我也很高兴能与你谈谈这些。说来得感谢文化走廊这个地方,一个偶然
的机会让我来到这儿,改变了我对网络论坛的陈见,看到很多不错的文章。
~~~~~~~~~~~~~~~~~~~~~~~~~~~~~~~~~~~~~~~~~~~~~~~~~~~~~~~~~~~~~~~~~~~~~~~~~~~
哪吒 回答:
艺术家的个人经验在他的作品里总会或多或少地有所流露。这一点在印象派画家那里体现得很明显。他们的画都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关。但是,据此就得出“画如其人”的结论,未免就有些武断,而且这样的推论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这就像是在说,农民只能画农民画,文人只能画文人画一样。
大家最熟悉的印象派画家一定是凡高,关于他的小说、歌曲、电影乃至各种逸事层出不穷。俨然一尊文化偶像。我也为他对绘画的执着所感动,但我觉得感动并不应该遮住用来理性观赏的眼睛,否则就只是看了煽情的电影后,流下的廉价眼泪。什么也不能代表。
在他的油画里,我比较喜欢的是属于他探索时期的“吃土豆的人”以及与那幅画同时的一批作品。在那些画里,造型和色彩很朴实,但坚实有力,也很有感染力。

去了巴黎以后,他的色彩开始变得明亮,造型也变得有装饰性。那些画我就不喜欢了,不是因为你所说的“乖张和要迸发的疯狂”,而是因为画面太漂亮,任何一家自以为有品位的餐馆都可以挂一幅他的向日葵,这只能是这副画的悲哀了。







(靠,才发现凡高画了很多自画像吗--奥这是司令说的)
试想一下,这和卖给十几岁少男少女的偶像画报有什么区别?对绘画来说,好的作品都不是能让大众接受的,真正能理解一幅好画的,永远只是一些人。
虽然在凡高生前,他的画处处受到抵触,不过当人们一旦习惯,就马上适应了。当然,喜欢他的作品的人,有很多是因为看了他的传记,爱屋及乌,这不得不归咎于传媒。
艺术和哲学一样,是无法普及的,看看今天泛滥的所谓“生活哲学”,我们就会知道使一件严肃的事情变得庸俗肤浅是多么简单。
同样的道理,莫奈的画也是一样,只是更甜美。你说的那幅可能是“日出印象”,他画过很多相似的。他的笔触虽然乱,不过不像凡高那样让人觉得不习惯,他的内容也无非是没完没了的阳光下的各种景色。当然,他的颜色很好看,所以基本上没人会不喜欢这种画。
而这样的好看,是一种没什么回味的好看。这和塞尚又有所不同。
塞尚的色彩,是我认为在画家里极为出色的。如果有谁想学绘画,我建议他多看看塞尚的作品,特别是静物。看看他是怎么用色彩处理明暗,怎么使用中间色调,怎么构图……。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一样,看多他的画自然就会有一种良好的感觉了。
但是,话说回来,感觉再怎么样也是自己的。所谓“好人就是对你好的人”,如果只是纯粹的欣赏,那就自己喜欢,看着心安理得就可以了,别人说什么都不用在意。
“只要自己轻松就行”,你说得一点没错
**************************************************************************************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