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谷德 .马歇尔与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上)后记
※※〖后记〗※※ ※※※※※※※※※※※※※※※ 从白宫的客人到白宫的主人
2008年11月4 日,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史因为巴拉克.奥巴马联邦参议员的当选美国总统而翻开了崭新的一章。
那天夜里,在芝加哥的人山人海的广场上,等待着聆听美国总统当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出来发表他的当选演讲的人群中,杰西.杰克逊牧师 ( Reverend Jessie Jackson ) 激动得老泪纵横,挥之不干。
当日晚上,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败下阵来的美国共和党提名人联邦参议员约翰.麦肯恩 ( Senator John McCann ),在他的老家亚利桑那州,领着他的竞选班底出来谢票,发表落选感言。
约翰.麦肯恩开门见山就说,他承认失败,祝贺对手,公开宣布巴拉克.奥巴马,‘他是我的总统’,要求大家齐心合力,丢掉过去,瞻望未来,支持新总统,共同为家园打拼,这位曾经在越南为战俘长达五年之久的老英雄感叹道:
‘大约一百年前,布克.华盛顿成为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客人,在白宫与之共进晚饭,开创了美国非洲裔美国人踏进白宫历史的先河,如今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即将入主白宫,由白宫的客人到白宫的主人,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得之不易也。’
友人问我说:谁是布克.华盛顿? 我在那时,正巧已经完成了布克.华盛顿的简短生平介绍,因而顺口答道:
‘布克.华盛顿乃美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非洲裔美国人之一,请读 《白鹿谷传奇之九 ---- 梭谷德.马歇尔与美国近代民权远动发展史第二十三章 ---- 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启蒙导师》 即详知之也。’
不深入研究浩浩荡荡的美国近代民权远动发展史,不能体会到约翰.麦肯恩所言之‘得之不易’者,确是包含着多少前贤的斩荆辟棘,多少先辈的赴汤蹈火,多少仁人志士的虽千万人吾独往之。
2006年冬天,我在美国白鹿谷,一口气读完了美国名作家关安.威廉斯 ( Juan Williams ) 的名著, 《梭谷德.马歇尔 ---- 美国人的革命者 Thurgood Marshall ---- American Revolutionary》,读后胸怀激荡,久久难以平静。这是一片自己成长的大地,是给了我自己一切的国家,怎么有着这么多的人为灾难?
关安.威廉斯是用了大心血写这本书的,他花了八年的时间,阅读了数以千计的各种文件和资料,访问了超过150位当事人,更有幸者,他是仅有的数人,能够有机会亲自访问过梭谷德. 马歇尔大法官,得到了他提供的许多宝贵第一手资料。
《梭谷德.马歇尔 ---- 美国人的革命者》着重于梭谷德.马歇尔的出身和背景,到他出任美国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联邦最高法院常务大法官为止的这段经历,但是对于其他的美国近代民权远动历史,则一笔带过,着墨不多,使人觉得有所遗憾。
这是我决定要写《梭谷德.马歇尔与美国近代民权远动发展史》的主要原因和动力。这个题材太大了,大得使我得有点自不量力的感觉。
我秉持着写 《夏威夷群岛王国王朝风云》 时的〖字字有来源,句句有出处,不作任何没有事实根据的猜测与虚构。〗同样原则,以梭谷德.马歇尔的生平为骨干,以美国近代民权远动的大事为背景,希望能够将美国近代民权运动的真正面貌还原,‘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我写梭谷德.马歇尔的家族和成长,他的出山,他的愤怒,他的拔剑挥戈,他的义无反顾。
我写马丁.路德.小金恩牧师的借着天时地利,鸣鼓出山与黯然归天。写露莎.路易丝.麦库里.派克斯的在公共巴士上坚不让位于白人的正义抗争事件始末。
我写马尔科姆.艾克斯的误信邪教和他的生死悲剧。写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和制度,与其对美国近代民权远动的影响。
我写美国『伊斯兰国家』派所谓的美国回教精神领袖伊利亚.穆罕默德的假借民权为名,沽名钓誉,招摇撞骗,愚弄人民,残杀无辜,谋取私利。
我写美国的国耻吉姆.乌鸦法律之可恶与可耻。写乔治.华莱士的种族歧视,他的种种倒行逆施,他的疯狂反动,和他晚年的彻底大悟,悔恨交加,为人间留下了一片净土。
我写没有人性的美国三K党之兴亡和残暴。写美国民间私刑处死制度的无法无天,毒水横流。写发动美国近代美国黑人民权远动诸位元勋的典故。
我写不人道的美国黑人奴隶制度,因为美国民间英雄们的蜂起斗争而导致了美国分裂,终于无可避免地爆发了南北战争的历史始末。
我写美国近代解放黑人民族运动先锋,民权英雄约翰.布朗的悲剧平生,他的大义凛然,与他那使人读之垂泪的视死如归,从容就义。
我也写阿伯拉罕.林肯的理想与崛起,他坚定不移地使用武力统一了美国,与在大功告成前夕之被敌人刺杀成仁的真正前因后果与过程 ---- 等等。
九个月的伏案,大半年的辛酸,当我从这些‘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的波涛汹涌的历史事迹里返回现实后,蓦然观之,已有三十余万字,约略算之,仅全文之二三而已。全书将会以 ( 上 ) ( 中 ) ( 下 ) 三册陆续出之。
幸赖于『魔鬼先生』给我的启发与灵感,和自己日以继夜的阅读和研究,才得以‘挥笔成一快’,才得以‘煮字酬知己’。
2008年12月31日 高胜寒 于美国首都 华盛顿
Email : GaoShengHan@aol.com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