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解释,有点文不对题(“共识”)

来源: 2009-01-31 06:19:3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首先,我文章中,从来没有提到有人对钱钟书获得的学位是B. Litt. 有异议。我文章关心的是:B. Litt.的中文译文。
文中有两个相关的结论:
1. 牛津的B. Litt. 相当于中国现行的硕士学位 (见结论1)
2. 之所以我认为翻译成为“副博士”更为合适,是因为人们对这些学位名称的心理定位,而非B. Litt.的实际水平。

你所提供的材料和争论,事实上都是杨绛在2001年说“不是副博士,是学士学位”之前出现的(参见 杨绛坦承钱钟书从未获过牛津"副博士"学位 一文。如果说达成了什么“共识”,也是“共识”到了“学士学位”,而非“副博士”。

你以后来有几个主流机构的书中介绍钱钟书时说是“副博士”学位,来说明是达成了这一“共识”。这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是:在1985年之后2001年之前,多数主流机构改称或继续称钱是“副博士”。而2001年之后,有些主流机构继续沿用“副博士”称谓,有些改称“学士学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共识”不是“共识”到了“副博士”(如果有什么共识的话)。

从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人的看法中,也说明没有“共识”到“副博士”这一点上:
1. 钱基博:家谱,“钱锺书)留学二年,得文学学士学位。”
2. 夏志清: 《重会钱锺书纪实》,“我问他(指钱锺书),才知道他在牛津大学拿到文学士(B·Litt)学位。”
3. 张文江:《钱锺书传》,“这一学位即高级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相当。”
4. 杨绛: 《记钱钟书与〈围城〉》,“得副博士(B. Litt.)学位”(1985)
5. 杨绛:“不是副博士,是学士学位。” 2001年
6. 杨绛: 《我们仨》,“钟书领到一张文学学士(B.Litt.)文凭”。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