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善良”是个行为,没有太多道理,说触发"善良"这个行为的诱因是“怜悯”也不太有说服力。
我想了一下,为什么你会把它们联系起来,或许你想到这两者都有宗教的成分。记得有部电影叫“温柔的怜悯”,一个落魄歌手在女人善良的爱中新生,这个的历程,他说:上帝赐予我们温柔的怜悯。
另外,以前有个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简单地把“科学”与“真”,“艺术”与“美”,“宗教”与“善”对应起来,似乎现在大家都认可了。
如果“善良”真是个行为,我倒觉得这个行为的诱因是“宽恕”,或者就是传统意义下的“恕”。
其实这些都站不住脚。因为“善良”“怜悯”“宽恕”“恕”这些词都太难定义了。而如果没有精准定义的概念支撑的公理体系,任何讨论都可能终止于鸡同鸭讲。这就是为什么罗素要梳理语意逻辑,并试图用数理逻辑代替语意逻辑。这我们知道他
极不成功。维特根斯坦也试过,好像也不行。
这点比较利害的是文科生老黑,他的小逻辑基本上就是极至了,罗素们后来怎么折腾都没挑出他的手心。
为理科生一叹!
回到“善良”,可以说祥林嫂是“善良”的,代代在油锅冒泡捞油饼时是“怜悯”的,蓝衣小刀砍人时是不讲“道德”的。。。
说这些,离不开人、景、物的CASE。
不具体到个体和场景,在普遍意义下讨论善良是木会有结果的。
所有跟帖:
•
你其实还是理科生吧.
-lanyi-
♀
(20 bytes)
()
01/22/2009 postreply
21:17:04
•
唉,竟读了七八遍....
-lanyi-
♀
(0 bytes)
()
01/23/2009 postreply
0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