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宝的文章“一个街头卖艺人的真实生活”

本帖于 2009-01-15 10:10:5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淑女司令 编辑

 04年夏天内蒙古采风时,一天晚上在街头发现了她。那时街上卖唱的人很多,惟独她的二人台和漫翰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五十多岁的她的嗓子一点都不出众,甚至很沙哑就是我们所说的豆沙喉,但是韵味非常独特,为了证明我的判断当时就打电话给北京的老郭,老郭听了后也说属于高手。由于次日赶时间去萨拉齐,也为了不占据她的演出时间,我和她匆匆告别。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396/3183553852_22fe5bd809.jpg?v=0两天后的晚上我从萨拉齐回老地方找她,发现已经是另外一拨人在那里唱了,他们告诉我今天武粉梨比较幸运,有人专门点她的戏了。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饭馆的房檐下发现了她,原来有四位农民工凑了二十元钱点了一出《走西口》,武粉梨扮演的女主角正在那里做穿针引线的动作,那眼神和动作宛如少女一般,《走西口》是给二人台里难度最大的一出戏,曾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咏叹调。她在那里演了足足半个小时,下来后我看见她非常的高兴,因为今天收入会高些。后来我了解到,这二十元钱大家要平分的,他们一伙通常有七八个人,即乐队三个老师傅,演员三个人,领队和打杂(唱罢一轮绕场讨钱的人),他们的收入一般是平均每晚七八元钱,今天多加了点戏,可以拿到十几块。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400/3182722707_c6f0981469.jpg?v=0

我们刚唱完二人台,身后左边那间矮的就是她租的小屋

民间艺人没有正式工作,以演出为谋生手段,他们有不同的境遇,待遇最高的是在大酒店和歌厅里,其次是在茶社和小饭馆,象武粉梨这样唱了四十多年,年轻时挺风光,到了中老年一般就只能在街头卖艺了,属于最末的等级,这群人通常是来自农村而且年龄都偏大。


   半年后的冬天再次赴西蒙,这回约好了去她家里。她的老家在和林格尔,现在的家就是在呼市郊租的一间六平方米的小屋,没有暖气和厕所,里面除了一张床和木箱,就只有一个取暖的炉子。我想给手机下充电都不能,因为要省钱他们把电卡了,晚上点蜡烛。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绝对不会相信现在还有人过这样的生活。听说我到了,她的亲戚们也纷纷赶来,兴致一上拿起扇子,拉起二胡,我们一帮人就在院子里来了段《五月散花》。


   千百年来民歌正是有无数武粉梨这样的民间艺人才得以承传,我们在漂亮舒适剧场里欣赏的艺术,根就在这贫瘠的土壤里。


   这就是最底层民间艺人真实生活:贫苦而快乐.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8226;  一次难忘的旅行,一个永久的回忆
8226;  活着要健康
8226;  为奥运成功干杯!
8226;  假唱让我震惊
8226;  是的,孤独寂寞就像我的影子

所有跟帖: 

谢谢8毛姐介绍,多来玩 -红豆豆- 给 红豆豆 发送悄悄话 红豆豆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09 postreply 16:49:38

也谢谢8毛姐介绍,看了很让人感动。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09 postreply 22:49: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