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人 社会人
人生会遭遇很多的相见和重逢,比如高温和夏天每年都会重逢。
前天开始,两个十二个月没见面的老朋友在大街上重逢,好象十二年没见那样亲热,抱著就不肯撒手。那热乎劲儿,让每一个擦身而过的人都觉得非常受不了。直到今天,“高温”和“夏天”俩哥儿们还在街边叙叨呢。哥儿俩一年没见,聊不完的话题。晕。就这样被它俩晕倒。纽约室外气温,持续超过100度。(华氏)
在网上,广告人的沙龙,我也遭遇一些文字,和潜伏在文字中的思想。有的是第一次见面,有的象认识了许多年,有的脸不熟,但好象老朋友。我的思绪,也和他们的思想聊个没完。听他们为生活而呼号,为思想的煎熬,为客户而牢骚,为创意而嚎叫。很难得,我和他们除了年龄的差异,确有很多的相似。彼此的思考、各自的激情,当然,还有正义感和忧患意识,象熟悉的老友,大街上见到,又擦肩而过。
昨天看了一条啤酒广告,通篇似乎没有强调产品,只是几个熟悉的朋友相聚,一个人谈他的趣事:他在大街上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呵,是前面那家伙拿了吧?他飞奔上前,一把夺回。回家。把钱包扔到床头,床头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钱包。听的人都乐了。他继续他的故事:第二天,他找到钱包的主人,但那人吓得狂奔,这哥儿们在后边狂追,边追还边喊,我只是想把钱包还给你。
广告在说什么?啤酒呢?啤酒怎么不强调?广告傲慢地忽略产品。但广告告诉你这个产品让人进入的一种状态,一种无忧无虑笑说身边事的状态,一种生活的理解和品味。不是拿啤酒说啤酒,是拿状态说啤酒。广告可以给你许多产品以外的“状态”,给你视觉、给你听觉、给你味觉,给你一种你日常生活中时时遭遇但还没来得及总结在广告里的“状态”。广告人应当善于用从原汁原味的生活提炼的幽默说事儿,而不是抱着产品唠叨个没完。
我们总喜欢提到“意识形态”这个词,我们是否忽略这个词的实用价值,我们是否把握台湾那家广告公司给自己命名的创意实质,我们有没有真正地释放和调整过我们的意识形态?当你从社会人成为广告人的那一刻起,你的意识形态就可能被职业僵化,我们只有把自己的世界观还原到社会人,广告才不止是一份工作,创意才不只是一项任务,生命才不只是一种虚度。
社会人是怎样的状态呢?社会人会爱会恨会开怀大笑会忧虑恐惧。因此,广告人在创作的过程中,思想的目光并不是只在产品上聚焦的。广告人必须包含着对生命的洞察和热爱,对社会的了解和智慧。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学会终极关怀,必须有忧患意识。如果看见幼小的生命遭遇危险不知道保护、看见迷路的盲人不知道搀扶、看到年迈的老人不知道尊重、看到闪光美德不知道珍惜、看到丑陋的灵魂不知道疾恶如仇,那么就别责怪自己出不了有血有肉的创意、别抱怨自己的作品不能打动人心。
创意只是广告人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一部分演出给观众看,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幕前三十秒,幕后三十载。创意是广告人生命和理念最高纯度的浓缩。因此创意不可能不包含广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包括终极关怀,包括忧患意识。(爱和恐惧)
我的意思说明白了没有?
创意并非只是老板给我们布置的功课,创意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独特看法的一种表达,创意自然也是宣言良知和善念的窗口。创意不只是商业包装,更不是包装中的欺骗,对创意而言,奖项是广告人登堂入室的钥匙;对客户而言,奖项可能是将销售挡在外面的那扇门。我们的创意应该有它自律原则,而原则的建立来自我们各自的品德。创意是创意人对自己的人生经验如数家珍,好的创意一定是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中散发出来的幽默感,有时也可能是带泪含笑的一出生活情景剧。
很钦佩一些年轻的广告人,在他们的文章中,出现了广告以外的思考。他们已经开始尝试着走出广告的“业务和技艺”之圈,向社会人回归。
2002.07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 广告人 社会人 |
• | 广告人谈时尚 |
• | 广告的价值观 |
• | 顺着达利的眼光看过去 |
• | 南京杂忆之三:长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