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讨论要有一点枯燥了。多数的读者怕不会有兴趣。:)

来源: 2006-10-15 12:08:1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你的观点把“超前的思想教育”看成为"先进的上层建筑",从而与"按劳分配"的 "落
后的经济基础" 的发生冲突。这应该是文革爆发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的原因。

首先,思想教育只是从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一小部分。当时的情况是,不仅
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存在,“封资修”的思想意识也同时存在,而且市场很大。那
么,你怎么解释这些思想同比之更为“先进”的"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呢?其实当
时的政治理论正好是与你的观点相反的,即文革的起因是先进的经济关系(代表人民
当家作主的全面所有制和具有“一大二公”优越性的集体所有制)与代表着私有制精
神文化的上层建筑的矛盾,即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上层关系的矛盾。张春桥说49年
的革命解决的是经济基础,而文革要解决的就是代表旧制度的上层建筑,所以才有
破“四旧”之说。

其次,马克思的原始观点仅仅论述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由这个矛盾引
起的阶级斗争。把这个观点发展到上层建筑与政治制度的矛盾,是马克思以后的继
承人的发挥。这个新理论面临着一个很难说清的“死结”:既然上层建筑是由经济
基础决定的,它又如何“有时”能对经济基础起反相的作用。为了解释这个理论,
就引进了“革命”突变的解释,特别强调革命的作用了。因为马克思的继承人们无
法解释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没有首先发生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英国、法国、德国。
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甚至是完全的农业国度中国,所以这个理论是很有帮
助的。但它却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第三,政治宣传教育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与是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关系甚
微。文革前的一系列政治教育,都是毛这个战略大师为文革的开展所作的舆论准备,
应与当时的经济制度无关。你把这种政治教育划归为“先进的上层建筑”,有失偏
颇。

很高兴能与你交流,不会伤和气的。这大概和文化也沾点边,想斑主们不会不高兴
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