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50年:在古巴的点点滴滴

来源: 2016-01-08 16:41:4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时光倒流50年:在古巴的点点滴滴

 

古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很令人回味的国度。你总会想起些什么,“美丽的哈瓦那”那首歌,曾在中国全国盛行的古巴蔗糖,抗美援朝电影中美国军官嘴上叼着的雪茄烟,或者是以“黑色橡胶”著称的古巴女排(还记得路易斯吗,曾经很多次令中国女排饮恨,也曾很多次成为中国女排夺冠的垫脚石)?

时光倒流五十年,1960-70年代,与世界两大强国美国和前苏联同时交恶的中国,在欧洲只有一个铁哥们,我们称其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不过,查看地图才知道,原来这个“明灯”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那个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方面一片黯淡,只有毛泽东夫人江青主持搞的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等)。电影方面只有一些从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特批进口的电影,稍微丰富一下人民的业余生活。当时有一个段子,说的是民众可以看到的电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苏联电影老是一套,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苏联电影老是一套”,是说当时经常放映的苏联电影只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这两部以列宁和斯大林为主要形象的老革命电影,因为中苏交恶,没有其他苏联电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说的是,那个年代中国的电影人基本上都被打倒了(更有些大明星被关进监狱,甚至非正常死亡了),没有拍摄什么电影,只有新闻简报。

后来我们知道,那兄弟般的情谊都是靠中国的无偿援助维持的。一旦中国不再无偿送钱给他们了,原本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兄弟般情谊的阿尔巴尼亚,立即翻脸,大肆批判中国是修正主义。两国关系从热络的兄弟国家,变成相互不理不睬的国度。

 

美国佛罗里达的 Key West 地区,这里飞到古巴只要10多分钟

还是 Key West 地区

古巴的海湾

古巴专给外国游客的沙滩

 

 

在美洲,中国也有一个朋友,就是古巴,我们称之为“一把插在美帝心脏的匕首”。古巴距离佛罗里达的Key West只有90海里,飞机10分钟就到了。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互对垒的冷战时期,古巴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对付美国的重要“棋子”。赫鲁晓夫和前苏联试图在古巴部署针对美国的导弹,引发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引起世界大战。最后,肯尼迪和美国的强硬反对和海上封锁,赫鲁晓夫让步了。那个年代,在对美斗争的第一线,古巴的大名尽人皆知,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也是源源不断,那是古巴人民地位最高的年代。

1980年代末期,柏林墙倒塌,苏东坡巨变,冷战结束。古巴从对美斗争的前沿阵地,变成了无人问津,无足轻重的地方。外来的援助没有了,原来在社会主义阵营按计划销售的产品也没有了销路,古巴进入了转型时期,经济也遇到一些困难。原来的社会主义经济格局依然存在,都是国有经济,大锅饭,无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市场。常人说,船小好调头,只要领导人下决心改变政策,改革开放,古巴应该会很快改变面貌。不过,卡斯特罗兄弟把持古巴领导权56年了,哥哥今年90岁,弟弟也84岁了,还没有退休的打算。哥哥没有儿子从政(倒是有一个女儿跑到美国,反对当权者),弟弟有一个儿子,50岁出头,一直在古巴政界。人们预测这个儿子可能成为下一任古巴领导人。

如果这样的权利世袭,那真正改革开放的动力和可能性就比较小了。事实上,古巴也有小幅的开放,但是程度实在有限,仅在旅游方面开放一点儿,吸引外国游客度假。但是所有的旅馆,餐馆,旅游公司,都是国营的。今日的古巴,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差,国家的工资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是,在涉外的度假地和餐馆工作的人们,如果因为服务好可以拿小费,那就有改进服务态度和水平的动力了。

举几个大锅饭的例子:餐馆的早午餐都只开两个小时,晚餐必须预订,而且每天只有上午10点到12点有人负责接收预订,晚点儿就订不上了。反正是国家的餐馆,顾客多少与工资不挂钩,所以就没有更多服务顾客的意愿。点菜后,经常发生服务员忘了下单,等了半天不上菜。找服务员要毛巾,结果人家说,尽管在一个楼层,但是只负责那几个房间,所以不能给你毛巾,要等另一个服务员。各方面都很像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这样的社会状况,大约只有北朝鲜与古巴类似。

 

古巴海滨公路上的老爷车

古巴国会大厦前的老爷车

用于游客服务的老爷车

 

这是美国大使馆。卡斯特罗革命以前就是,在海滨大道。现在又拿回来了。

这个是在海明威港口附近的一个艺术家街区,高迪与毕加索的结合;这个地方知道的人不多,就是为我们开车的导游兼司机都不知道

 

大致说一下古巴的历史梗概,想知道详细背景的可以去维基查看。在哥伦布到达新大陆以前,古巴有属于美洲印第安人的原住民,是从北美,中美和南美渡海来的。那里的人们称呼当地Coabana。这也是“古巴”这个名称的来源。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登陆美洲,是在今日巴哈马的一个小岛。然后他继续率领船队向西,到达了今日古巴。哥伦布以为这是新的“大陆”,命名为新西班牙王国。实际上只是是一个比较大的岛屿,11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江苏省,或美国的佛吉尼亚州的大小。

哥伦布第二次再来美洲时,船队规模大了许多。1511年西班牙人在古巴建立第一个定居点,1515年今日哈瓦那也出现了居民定居点。1539年,一些西班牙人从古巴出发北上,到达今日佛罗里达。1548年,西班牙王室向古巴派出了第一任总督。直到1898年,古巴一直在西班牙的统治下。在1860年代美国南北内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想从西班牙手里购买古巴,就像从俄国人那里购买阿拉斯加,从法国人那里购买路易斯安那与密西西比河流域,从墨西哥人那里购买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等地。但是西班牙人就是不卖,最后美国和西班牙翻脸开战,结果是西班牙人战败。两国签订了巴黎协约,美国以两千万美元的代价,从西班牙手里买下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还有古巴。从此古巴进入了美国统治时期。

不过,只过了四年,古巴就宣告正式独立。尽管在金融经济和外交方面,美国仍然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但古巴至少在名义上是独立了,有了自己的总统和议会与政府。因为与美国的紧密联系,还有美国人的影响力,古巴在1900-1950年代成了美国的“后花园”,也是美国富豪们的度假地。那时的古巴,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加勒比海地区乃至中南美洲最好的。今日的古巴,特别是首都哈瓦那,最好的建筑和街区,都是美国时代建设的。

古巴人民并不满足。1950年代早期,卡斯特罗兄弟和他们的战友与追随者搞革命暴动,结果以失败告终。坐牢,流放,避难。到了1950年代末,卡斯特罗们卷土重来,这次他们的策略变了,宣扬推翻美国的“傀儡政权”,赶走美国人,解放古巴,让古巴人民当家做主。如此激动人心的口号,聚集了大批民众的支持。而当时的政权腐败无能,也失去了民心。曾有一个滑稽的战斗,革命领导人之一的切-格拉瓦,领着十几个人,就伏击并战胜了数百政府军,以及政府军押送的几十辆装甲车辆和大批武器。1959年1月1号,当时的总统逃离古巴,1月8日卡斯特罗进入哈瓦那,宣布革命成功。从此,古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如同1949年,美国人对不得人心贪污腐败的蒋介石政权失望,转而对号召民主,获得人民拥护的中共新政权有所期待一样,美国人对新诞生的卡斯特罗政权也充满期待。还曾邀请卡斯特罗正式访问美国,到了华盛顿和纽约等地。但是,卡斯特罗的理想是社会主义,所以很快就与前苏联越来越热络。紧接着就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从此古巴和美国渐行渐远。

哈瓦那有老城(西班牙占据时代的城市),和新城(美国在1898年打赢西班牙以后,在哈瓦那建的新区,也是建筑最漂亮,今日观感最好的地段)。卡斯特罗革命以后的建设?没有。所以,今日的哈瓦那,人们可以看到时光倒流50年,那里的城市还是1950年代末的样子。路上跑的小汽车,大约60-70%是老爷车,50%左右是老式美国车,其余10-20%是拉达车,龟壳车,等。新车奇贵,据说,随便什么车都要10万欧元以上。政府垄断。私人很难买车。

新哈瓦那(美国时期建设的)都是漂亮的别墅洋房,区域比老城大百倍。老城步行大约10分钟从一边到另一边,而新城开车都要30分钟以上(不堵车)。

 

哈瓦那的革命广场,左边的塑像是切-格拉瓦;右侧的是当年革命三巨头另外一个;最后一个是卡斯特罗仍在世,没有塑像;但是在右侧还有两栋楼,以后大约可以树立卡斯特罗兄弟的塑像

建筑辉煌大气的哈瓦那大学,只是略显破旧,也是美国时代的建筑

中国城里面的民居,当年应该是很气派,很繁华的

国会大厦对面的大楼,现在成了民居,但是非常破旧

 

国会大厦对面的壮观大楼,现在是破败民居;一楼本来应该是商店,但今日没有什么商业,大门紧闭;门外几个当地人居然在打麻将,也许是以前华人教的?

 

国会大厦对面的小吃店,黄金地段,里面只有一个雇员,几个三明治

 

排长队,拿着户口本,等着买定量供应的生活必需品 ---- 很像1970年代的中国,时空穿越吗?

 

没有华人的华人街,就在国会大厦的后面

 

哈瓦那有世界上唯一的,没有中国人的中国城。因为卡斯特罗革命以后,把一切收归国有。华人一无所有,又不能做生意,只好背井离乡逃离古巴。原本的华人街在国会大厦后面,很大的一片地方。

关于美国公民去古巴,目前还没有开放自由行。有些旅行社经过美国国务院特批,开放去古巴的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考察团”(很贵,大约相当正常价格的3-5倍)。也有中文团。据华人旅行大侠顾剑教授考察,美国不能限制居民去哪里,但是禁止美国人,包括绿卡,H1,L1等持有者,以任何方式资助古巴经济。简单点说,就是不能在古巴花一分钱。除非是经过特批的项目。但是,此禁令只是针对上述人群,其他的人士可以在古巴旅游和花钱的。如果,你有其他人士与你同行,由这些不受美国规定所限制的人替你付账,应该就可以了。

美国没有商业的直飞航班,需要到别处转机,比如加拿大,墨西哥,牙买加,巴哈马等。

去古巴主要是看时光倒流50年和500年,回忆1970年代的中国 ---- 古巴人民至今还在凭户口本,按人口定量供应生活必需品,包括粮食,油盐。

这次还看到一件新鲜事:人们都知道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后面古巴还曾由前苏联建设了一个核电厂,用的是切尔诺贝利一样的技术。后来因为那次核事故的发生而停建了。现在改成了常规的发电厂。

另外一件新鲜事儿,古巴还盛产石油。在古巴岛北岸,到处都是小油井。只是这里的石油含硫量高,无法生产汽油和柴油,只能用来发电和做燃料。在一个港湾有大发电厂,我们还遭遇雾霾(重度污染)。 

 

 

革命圣地,Saint Clara 的切之墓

切之墓旁边的民居,不是贫民窟,是一般民居

特立尼达,数百年前的西班牙风格小城

 

俯瞰古巴乡村,绿油油一片,环境很棒

当年前苏联援建的核电站,后来改为常规电厂

 

到了古巴才知道,所谓的美国封锁是宣传,都是古巴领导人用来欺骗古巴百姓的。除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古巴从来没有被封锁过(指的是海面和航线封锁)。美国人的贸易禁运,只是限制美国人和美国公司,以及有关的经济往来。但是古巴和欧洲,南美等所有国家都有直航和商业往来。不用说别的,就说加拿大,从未有过对古巴的任何限制。如果古巴改革开放,不用美国,靠着跟加拿大,欧洲,中南美的商贸,就足够了。问题还是在于古巴领导人身上。如果领导人不改变政策,即便美国开放禁运,古巴还是不行。据我看,美国和古巴的关系停滞不前,不是美国不想开放,而是古巴领导人不愿意开放。怕自己的谎言被戳破,怕有能力有文化的古巴人逃离古巴。怕世袭政权难以维持。

根本的原因,还是古巴领导人并没有真正的改革开放,就像北朝鲜的金氏家族,也曾有改革开放之举,搞开发区。邓小平是真的想走不同于老毛的路线,才有了邓小平思想,真的改革开放。

古巴的沙滩上,有很多欧洲最大的度假村品牌的连锁店。但是,古巴政府限制任何古巴人进入这些地方。而且还只能是古巴政府与外资合作,大约跟中国刚开始开放时一样,外资只能占49%以下,古巴政府占51%以上,有控制权。

大街上有标致车,有奔驰车,有起亚车,还有奥迪和大众车。只是古巴政府控制不让民众拥有车,把价格弄得天高,小起亚车就要价10万欧元。租车也要70多欧元一天,再加保险。

古巴的大巴士中巴士小巴士,一律都是中国的宇通。街上还经常看见吉利和中华牌小汽车。度假村的空调都是海尔,电视里还有央视四台和央视西班牙语频道。可见都是中国公司承包的工程。

从街上跑的车,度假地的旅馆,可以看到,古巴并不是封闭的,或者因为美国封锁而与世隔绝。欧洲,加拿大,中国,其他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都和古巴有商业贸易往来。如果古巴真的想改个开放,不需要美国人和美国公司,只靠欧洲,中国,中南美的市场就足够一个小小的古巴经济腾飞了。

 

时光倒流数百年,西班牙时代的小镇

 

古巴到处都有这样的大幅革命画像,特别是公路边上很多

 

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度假村,很多这样的老式别墅,都是1959年以前留下来的,被卡斯特罗收归国有;这个度假村以前是卡斯特罗经常来度假的地方

新式度假村,古巴与西班牙最大的连锁度假村合资的

 

度假村海边的俊男美女很多,多半是来自欧洲,加拿大,还有中南美洲国家(也说西班牙语)的游客;坎昆水面以上的沙子比古巴的沙滩细,但是水下的沙子一样。古巴的沙滩坡度平缓浪小,更适合游泳;而坎昆的沙滩因为朝向的原因,风浪较大,不适合游泳。

 

现在两个“老古董”印象深刻:(1)凭户口本定量供应生活必需品,在哈瓦那和其他城市都看到市民排长队等待购买;(2)外汇卷,古巴人当地货币是古巴比索,但是外国人和涉外机构(商店,餐馆等)必须用外汇卷CUC;理论上两者是等价的,但实际上是1:25. 政府发工资是古巴比索,用于购买定量供应的东西。而其他的,再向买东西,只能用CUC(或者25倍的古巴比索)。给我们开车的小伙子,在哈瓦那上了五年大学,学的机械工程,以后想当教授。现在业余时间来开车,因为懂一些英文,可以给国营旅游公司开车服务外宾。他的工资是350古巴比索,不到15CUC。现在官方汇率差不多一美元换一个CUC,但实际上,政府还要加“惩罚”税,一美元只给0.80-0.87个CUC. 欧元比美元好一些,一个欧元差不多是一个CUC(有时只给0.93-0.96)。另外问了其他人,在涉外旅馆工作的人,每月是300古巴比索。

 

卡斯特罗兄弟,一个90岁了,一个84岁了,当了56年的最高领导人还不退休。餐馆,旅馆,所有的商业都是国家的,没人用心用力干活。真是体验了一把“社会主义大锅饭”的感受。这样的社会主义,哪有不落后不失败的?现在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工程师,一个月的收入只能买一公斤牛肉,而且还买不到。那里的牧场也都是国家的,草很肥美,但是牛却很瘦,看着肋骨都一个棱子一个棱子的。也许是牛种基因不好?那也可以找好的牛种啊。

但是有一样,古巴做到了,黑人与白人平等,没有歧视。没有正向的歧视,也没有逆向的歧视。黑人能力不够,就不能干需要技术和能力的工作,黑人也不游行示威。同样的,如果黑人有能力做的工作,白人也不会歧视。纯粹凭本事凭能力,而不是凭种族或凭照顾。最后一天,大巴车的调度出现问题,漏了三个旅馆的旅客。黑人司机冲着白人调度大发雷霆,那个调度一个劲的认错,急忙补救。

古巴的人口构成,大约三分之二的白人(主要是西班牙裔),20%左右的黑白混血及其后裔,10%左右的黑人(祖先是来自非洲的黑奴)。古巴的黑人比重,与美国大致相同。但是因为没有无良政客的恶意山东,黑人和白人平等,也没有黑人闹事。黑人与白人一样的工作养家,没有游手好闲,靠政府救济过活。也没有觉得自己被歧视而闹事。

再有,古巴的社会安全度很高。偷窃抢劫等犯罪极少发生。守法意识很强,警察很多,刑罚很重。据说,司机把牛伤到了(国家财产)要进监狱的。游客可以说卡斯特罗的坏话,但当地人不能说,否则也是要进监狱的。

 

先说到这里。以后有时间在具体分享每个地方的风情。

 

谢谢观看。

 

原创游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帖子请移步我的文学城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27715/
 

下面是前几次去欧洲自驾游,与火车游的几个系列。

更新:历数欧洲著名景点,您最应该去哪里旅游?

关于在欧洲旅游如何给小费

美国最热门的25个旅游景点(ZT)

您最应该去哪些美国旅游景点?(我的美国景点排名)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0907/29483.html

西班牙与葡萄牙大圆环,世界文化遗产之旅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111/20735.html (包括整个系列,20篇游记的链接

春天的欧洲,美丽的风景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104/27690.html (包括整个系列的游记链接:荷兰郁金香,浪漫之路,莱茵河,伊斯坦布尔,柏林,慕尼黑,布鲁塞尔

十天4500公里,自驾游意大利法国瑞士(有音乐):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5/14517.html  (包括整个系列的部分游记链接:巴黎罗马佛罗伦萨部分暂缺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行程梗概与经验体会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1/3666.html 

您最应该去哪些美国旅游景点?(我的美国景点排名)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0907/29483.html

中东自助行(1): 行程, 攻略,
感受 


中东自助行(20): 后记 -- 两个世界(包括整个系列,20篇游记的链接:埃及,约旦,耶路撒冷)

俄国和中欧两周行:行程,感受与攻略 (包括整个系列,50篇游记的链接:莫斯科,圣彼得堡,瑞士,萨尔茨堡,Hallstatt,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阿姆斯特丹)

环球一圈与两岸四地:港澳台和深圳 (包括整个系列的游记链接)

背包独行希腊与西班牙: 行程和感受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0711/17501.html  (包括整个系列,20篇游记的链接

意大利的太阳,月亮和群星(13):行程, 攻略, 补遗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0710/15681.html (包括整个系列的游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