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加州行(3):徒步圣安地列斯断层(外一篇:东非大裂谷)
今年5月份去加州看望女儿女婿,他们带领我们徒步登山斯威尼岭小道(Sweeney Ridge Trail)时,欣赏到山脚下不远处有一片美丽的湖光山色。我问孩子们哪是什么地方。女儿回答说那是圣安德列斯湖(San Andreas Lake),有一条圣安地列斯断层小道(San Andreas Fault Trail)可以徒步欣赏圣安德列斯湖附近的大断层风光。孤陋寡闻的我因为不知道圣安地列斯断层及其重要性,只是轻轻地说了声“噢”。然而,先生却兴奋地说“San Andreas Fault!那可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断层之一!”接着,他如此这般地向我们介绍了圣安地列斯断层。女儿和女婿是有相关知识的,而我却是第一次知道,被迷住了。于是,孩子们答应下一次带我们徒步圣安地列斯断层小道,欣赏断层风光。然而,我们6月份去探访他们时,是被他们带到红杉树公园徒步登山。这次感恩节再次去看望女儿女婿时,终于欣赏到圣安德列斯湖及其附近断层风光。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贯穿于加州的圣安地列斯断层长约1287公里(800英里),伸入地面以下约16000米,处于向西北运动的北美洲和向西南运动的太平洋板块边沿,系交错挤压形成的转换断层型边界,其存在的时间已经超过二千万年,为两大构造板块之间的断裂线。。。。。。 导致3000多人死亡和30多万人无家可归的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正是由圣安地列斯断层带的地壳运动引起的。
根据维基百科介绍:1895年,加州柏克莱大学的教授Andrew Lawson首先发现了这个断层带的北端部分,并以旧金山南方的圣安德列斯湖替此断层命名。圣安德烈斯断层最壮观的地方是在它穿过旧金山以南的卡里索平原处。今年5月上映的电影《加州大地震》内容便是以此断层的重大地震为题材。
这次徒步欣赏圣安地列斯断层风光使我想起2012年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Safari时见到的位于肯尼亚那部分的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踏上东非行程之前,我以为这条有着“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之称、地球陆地上最大的断裂带是一条狭长阴森、深沟险壑、寸草不生的断谷。然而,见到东非大裂谷真实面目时,却是灌木丛生的起伏山峦,青草茵茵的沃野千里。。。,壮观到震撼人心,却没有裂的感觉:-)))。大概只有从卫星拍摄的照片才能显示东非大裂谷那种犹如大地上“一道巨大的伤疤”的影像吧。Safari回来后写的旅行杂记主要记录了所见到的动物,忘记描写见到的东非大裂谷,现在顺便补上:-)))。
音乐《Serenity》
【注】:感恩节后的第一天女儿女婿带领我们徒步田纳西山谷小道、田纳西海滩、临海小道、穆尔海滩、临海火道、狼岭小道、以及狐狸小道,登山看海;先生带着一个单反大相机走了许多英里上上下下的山路,比较辛苦。因此,第二天,孩子们带领我们徒步欣赏圣安德列斯湖附近的大断层风光时,我们决定不带大相机,就用随身的iPhone手机拍照片。没想到圣安地列斯断层小道来回大约只有10公里,并且很容易走;面对美景时,我们特后悔没有带大相机:-)))。以下照片皆用手机拍摄。
1. 圣安地列斯断层小道(San Andreas Fault Trail)
照片1:这是一张旧照片,今年5月份徒步登山斯威尼岭小道时见到的迷雾中圣安德列断层湖光山色,当时就产生了将来徒步圣安地列斯断层小道欣赏圣安德列斯湖及其附近大断层风光的想法。
2. (外一篇)东非大裂谷
我们在2012年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Safari之前做功课得知:东非大裂谷是地球陆地上最大的断层陷落带,由三千万年前的地壳板块运动、非洲东部底层断裂形成。。。。。。进一步的阅读得知,这条大裂谷在地理上超过东非的范围,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区,因此也被称为“非洲—阿拉伯裂谷系统”。据介绍,大裂谷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有人形象地将它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阅读到的相关资料还介绍说肯尼亚是观赏东非大裂谷的最佳观赏地点之一。在肯尼亚境内,大裂谷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有一个有趣的称号:“东非十字架”。我们被阅读到的资料迷住了,于是,将在东非大裂谷的肯尼亚地段欣赏点停留一会包括在了我们的东非行程中。
踏上东非Safari行程之前,我想象中的东非大裂谷是一条狭长阴森、深沟险壑、寸草不生的断谷。然而,身临其境、见到它的真面目时,并非如此。这条地球陆地上最长最大的裂谷带大概只有航拍时才能显示它的宏伟壮观的气势吧:-)))。
照片30:东非大裂谷肯尼亚境内的观赏点之一。因为那次东非Safari是我们夫妇俩包了一辆车,没有与其他游客合用,因此,在时间和行程的安排上自由度比较大。我们的肯尼亚Safari司机兼向导杰克将我们带到这里时恰好是午餐时间,在大裂谷观赏点野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