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闲画: 外婆是我人生明亮快乐的灯塔-转载
《灯塔》晓翀14岁作品
妈妈,当你做事遇到失落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谁?
母亲:
我的外婆。
女儿:
为什么是她?
母亲:
你画这幅画的时候,她还活着,过了两年她去世了。
女儿:
那就是2002年。
母亲:
当时,医院的诊断书上写着:无疾而终,享年96岁。我的外婆就像你这幅画中的灯塔,在我情绪最低落、心中最暗淡的时候,她的形象和话语就会在我的心灵里出现。她的音容笑貌仿佛就是光芒,它给我温暖和力量。
女儿:
记得你曾经告诉我,她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也没有上过学校。
母亲:
用我们现在的流行话语来描述,她就是一个文盲农妇。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个睁眼瞎子。”然而,在我的心中她却是一个英雄。
女儿:
妈妈,我想你外婆说自己是睁眼瞎子,指的是不认识文字吧?
母亲:
你的脑子还挺灵的,就是这个意思。关于她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我会慢慢地跟你讲。我外婆出嫁时才19岁,她告诉我,结婚的那天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这门婚事是她爷爷安排的。爷爷对她说,夫家是书香门第,未见面的丈夫年18还在读大学,他是国立中央大学法律系的高才生。因为他母亲刚去世不久,家里需要冲喜。
女儿:
什么叫冲喜?
母亲:
在中国的传统习惯里,家里刚办完丧事,接着就办喜事就叫冲喜。是平衡家里气氛的一种方式。
女儿:
改变悲凉环境,引进喜乐气氛。我明白了。
母亲:
敲锣打鼓、唢呐声声,迎娶新媳妇就是一件特别喜庆的事情。我外公的爸爸,我应该称呼他太外公。如今有100年历史的宜兴扶风小学前身就是他创办的私塾学堂。他也是当地的一位秀才中医,中年丧妻的坏消息在乡间的小路上传开了,善心的媒人把我太外公引见了我外婆的爷爷,是上天恩赐的缘分把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结为夫妻。
女儿:
妈妈,我记得你说过,你从来没有看见过你的外公?
母亲:
嗯。日本军人侵略中国,我的外公在逃难中传染到肺结核病毒,36岁就病死了。人们说世上最不幸的人是:中年丧偶,老年丧子。然而,我的太外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人间最悲哀的事情他都遇到了。我的外婆成了寡妇。当年,我妈妈才11岁,她下面有四个弟弟,其中最小的弟弟才三个月。14岁的哥哥在逃难中失散了。
女儿:
妈妈,我不能想像,他们在乡下是怎么生活的呢?你外婆还是小脚。
母亲:
外婆告诉我,如果没有她公公的帮助和鼓励,她真的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愚蠢的事情来,因为好心的人们都愿意来领养我的舅舅们,她们劝我外婆改嫁。公公认为,人的命是由天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生在何家不是由你来选择的,但是,人的运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选择的。他感谢苍天,万幸的是虽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但是眼下有这么多孙儿,他感到欣慰。他对我外婆说,“我的命不算差。我看好这些孙儿们,他们将来都是个个有出息的。天无绝人之路!”
女儿:
天无绝人之路,意思是总有办法。可是,他们的办法是什么呢?
母亲:
我的太外公知书达理,豁达的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外婆,我外公的棺材还没有下葬,就有病人家属上门央求我太外公出诊,他不推辞。不管是雨天还是黑夜,有病人需要他诊治,他都会前往。直到有一天,他不小心跌断了大腿躺在床上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入土那天,方圆一百里内曾经得到他医治过的病人和家属500多人不约而同去替他送葬。
女儿:
我想他的治病的本领一定很高。
母亲:
从我外婆的言谈中知道,是他善良的医德获得了人们的崇敬,他对病人和蔼可亲,不分贫富贵贱。但是,在收费的时候,他常常是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手里只有几个铜钱。他非常不好意思地对我外婆说,“我不能收他们的铜钱啊,他们太贫困了,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家里的粮食都给当兵的和日本人拿走了。”
女儿:
他常常不收人家的钱。你外婆怎么说?
母亲:
我外婆说,公公给她开了一贴驱散精神忧虑的最佳处方就是“忙碌”。她看到他虽然挣不到什么钱,但是他依然是病人有呼必应,忙碌地奔走在乡村。晚餐的时候,他会给我外婆讲用什么样的方法让病人很快恢复健康的故事,他非常喜乐。
女儿:
哦,忙碌是最佳处方。
母亲:
对。我外婆说,孩子肚子饿了就哭,是他们的哭声唤醒了她的责任,她是孩子的娘,这是老天赐给女人的名字。一天24小时,她除了每天睡4-5个小时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忙碌,她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去想自己没了丈夫的忧愁和痛苦。春天忙着在田里播种粮食和各样蔬菜瓜果,夏天的清晨,她4点半就起床了,赶到桑园里去采摘桑叶,然后把满满的几筐桑叶背回家喂养蚕宝宝。秋天忙着收割水稻,养秋季的蚕,然后修剪桑树准备过冬。一年四季,家里还养着一群动物,有两只猪、一窝鸡、六只兔子。
女儿:
这么多事情要做,她怎么可能忙得过来呢?
母亲:
每天三餐必须要做,孩子们等着填肚子。喂养动物,洗衣缝补,清洁卫生,这是最基本的家务。她还要照料家中的十几亩田地,每年的口粮都在那里。我外婆一个人不可能做完这么多事情,她就想出招来,请人来承包土地,收获的粮食与承包人三七分成。
女儿:
其实她是在经商,同时又在做管理。
母亲:
是的。秋天收获季节,她还要招两个钟点工帮她搬运做杂活。从春天开始,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在油灯下纺纱织布,为过冬的孩子们做棉衣棉裤。
女儿:
你不是说她没有钱,纺纱材料哪里来?
母亲:
用蚕茧换来的钱再去买棉花,如果蚕茧卖不出去,她也会用蚕丝织绸布。她会种粮食,种蔬菜瓜果,会刺绣做衣,会做鞋,会打毛衣,会研制酱菜,会酿酒熬酱油,会做糕饼点心,会包粽子,会养蚕和家禽,会谈生意做买卖,会抚养孩子。我和一个表弟、一个表妹也是她抚养长大的。
女儿:
妈妈,你的外婆太了不起了,在我的眼里她绝对是英雄。
母亲:
我小时候还听到她背诵过一些《易经》和《佛经》的片段,可惜当时我一句也听不懂。我出生一个月后,就由外婆抚养,我跟外婆共同生活的时间超过20年。直到我自己做了妈妈后,才明白一个道理:不是因为我外婆有多么坚强,而是在现实生活里,她肩上背负的责任太沉重,让她根本没有时间去想那些忧伤愁苦的事情。用她的原话:我是孩子的娘,没有退路。
女儿:
妈妈,我觉得那些田地帮了你外婆的大忙。
母亲:
那当然。很多诗歌里,把大地比作母亲,它抚育着世上的儿女。因为,我们活着的人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来自大地?说到我外婆家的田地,很有意思。我外公临死前对我外婆说,“孩子的娘,你只要信我的话去做,将来你一定会过上好日子。我们家有十几亩地,这些田地不是让你留着等儿子长大后娶媳妇的,而是给孩子读书派用场的。你一个人不但要养育好这些孩子,还要让他们个个去上学。”我外婆焦急地问,“你走了,扔下我们,家里哪来钱供孩子们去上学呢?”“把田地卖掉,钱就有了。孩子有了知识和能力,他们才会有出息。孩子的娘,你信我的话不会有错,你的后半生一定会过上好日子。”说完这番话,我的外公就一直咳嗽吐血。在黄昏时刻,他的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女儿:
他死啦?
母亲:
我外婆说,“他就这样平安地睡着了,他的身体慢慢地变凉变凉,死了。他只有36岁。当时不知为什么,我一颗眼泪都流不出。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像天塌下了。”
女儿:
后来呢?
母亲:
后来,我外婆为了让舅舅们和我妈上学,她真的把家里的田地卖掉了,最后只剩一个零头。村子上的很多人不理解,他们问我外婆,将来儿子要娶媳妇怎么办?
女儿:
你外婆怎么回答人家?
母亲:
她说,“我的能力太有限了,只能照顾好眼前的事情,以后的事情以后想。”我外婆完全是按照我外公的遗嘱在做事,丝毫没有犹豫过。我外公是一个忧国忧民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曾跟朋友一起创办过乡村小学,凭自身的聪明才智他也考上过国民党的区长,还当选上国民政府的地方参议院副议长。所以,我外婆确信我外公有远见。
女儿:
再后来,你的舅舅们是不是个个都像你太外公说的那样有出息呢?
母亲:
我的舅舅们有两个是会计师,有出使欧洲的高级外交官,有大型国营企业的厂长,有国防科研所的所长,我妈妈当过地方政府的父母官。我非常为外婆而骄傲。她的勤劳和信心成就了她做娘的职责。
父亲的声音:
工作疗法,是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工作可以成为治病的灵丹妙药,因为工作对神经有镇定作用。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想在同一时间里思考两件或者两件以上的事情,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忧虑”是一种有时间来享受的高级“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