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山雨
科学家若想找外星球上生命的迹象,一定首先在这个星球上找水,因为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1971年11月,“水手9号”看到火星表面有干涸的河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2002年,《新科学家》杂志报导,意大利天文学界相信在外太阳系的星球督到了水的迹象,有人称之为划时代的发现。
古往今来,人们对水有各种揣测,各种传说,各种描述。古代巴比伦、亚述、埃及创世神话里将一切的开始归于水和尘土。中国神话,最初生命的跃动始自蔚蓝的大海。中国俗语深情地说,女人是水做的。希腊神话和哲学有相似的说法,认为水是女人的灵魂,是生命的母体,是灵魂和物质的媒介。
水,在圣经里有更精彩更丰富的描述。《创世纪》第一章第一节就说“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人类犯罪后,上帝用大洪水来更新人类;新约最早的福音书《马可福音》开篇第一章就提到约翰传悔改的洗礼;在雅各井旁,耶稣告诉撒玛利亚妇人,若喝祂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启示录》新天新地,描述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又说:来!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
可是,救世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却说,“我渴了!” 赐活水的神竟然说“我渴”,多么让人震惊!
主为什么说:“我渴了”?
祂真的渴了!这个赤身露体的人,在十字架上痛苦挣扎,经过了六个钟头,血流尽,水流干,猛烈的阳光直直照着祂,到了下午三点钟,祂口渴难忍,发出这令人惊颤的呼声。
这是祂在十字架上说的第五句话。
请看《约翰福音》第19章28-30节: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裡;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耶稣尝(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
让我们来细细咀嚼这段经文:
旨意成全
“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虽然身体受到极大痛苦,祂心中仍然想到圣经里对祂的预言。《诗篇》69:21说:“他们拿苦胆给我当食物;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就如《希伯来书》第10章所说:“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主耶稣到世上来的目的是要完成天父的计划,成全天父的旨意。
酸楚回应
统管万有的神,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了人的样式。祂卑微受难之时,人却苦待祂,非但不递水给祂,还拿醋给祂。圣经里意味深长地说:“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牛滕草在《出埃及记》里曾被用来蘸血:“拿一把牛膝草,蘸盆里的血,打在门楣上和左右的门框上。”(出12:22)你可知道,那血曾救了神的子民?恩将仇报!主啊,赦免他们,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牛滕草还有另外一个功用:“求你用牛膝草洁淨我,我就乾淨;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诗51:7)主啊,洁净他们!
品尝死味
“耶稣受了那醋”——“受”是被动性的,祂接受了,顺服了。《希伯来书》2:9说:“祂为人人尝了死味”。主耶稣基督为我们尝死味,不单是观念性的、教义性的,而是经历性的。天地的神用伤口对受伤的人说话,用干裂的口对口渴的人说话。不然,祂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爱的记号
成了!主说“我渴”的时间不早不迟,正是“各样的事已经成了”的时候。当所有的事情都预备好,天父的旨意要在祂的死里成就,死的剧痛向祂发力:这既是死的记号,也是爱的记号,这爱比死更坚强。
代我呼求
听到“我渴了!”我立刻意识到,祂是为我而说的,祂说出了我的饥渴——我的身体,我的情感,我的灵魂的饥渴。祂替全人类说出了人真实的光景——我渴。祂喊出了全人类的心声!
我们如何回应“我渴了!”
有耳可听
学者听见了——将它视为一道高深的哲学命题,穷毕生之精力,纵横天地,寻觅万有,却端不出这杯让上帝解渴的水。
诗人听见了——那渴就在他的唇间、舌上燃烧,一片片文字龟裂了,却挤不出一滴血或是泪,给神、给人、给己。诗人终究必将死去,停止歌唱。
帝王听见了——彷佛面对一道问询,呆望着手中的印玺,看生死如风中之影,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捕风。多有权利,便多有捆绑;多有财富,就多有重担;多有智慧,则多有愁烦。
主仆听见了——如一道召唤,他们带着使命,脚掌踏遍地极,收集水滴般的灵魂。火里抽柴,将那些干渴的灵魂引到溪水之畔,让他们喝那白白赐下的恩典之水。
一个女人的回应
她说:每一个人,无论衣衫多么褴褛,形容多么悲惨,他们都是隐藏在痛苦面具下的基督。
于是,她走出高墙,走入世上最渴的人当中,扶起每一个倒在路边的“神”。她拿了一些食物,一些阿司匹林,一些绷带和碘酒,走上了加尔各答街头。把自己变成穷人,以免她的服务变成施舍。人们称她为德蕾莎姆姆。在她建立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全世界127个国家中开设的600多座分院,每一个为穷人服务的处所,都挂了一张耶稣受难像,并在像的上方,醒目地写上“我渴”两个大字。
是上帝教导她这样做的:《马太福音》25:35-36——“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渴了,你们给我喝;我流落异乡,你们收留我;我赤身裸体,你们给我穿;我害病,你们照顾我;我坐牢,你们探望我。”
她说:我们的手就是上帝的手,上帝并没有其他的手。上帝借众人的手帮助饥渴的人。
她明白: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是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
她知道,爱是生命之水,是止渴的特效药,是达到神之处最短的道路。
所以,她以爱命名。她的名字取自圣女小德蕾莎。小德雷莎是《一朵小白花》的作者。她说,我希望我在天父手里,是一朵小小的花,一朵没有用处的玫瑰。但是它的样子和芳香能叫天父心旷神怡,为天父添加一点快乐。小德雷莎15岁就写出了这样的句子:爱,是无不能的;最不可能的事,在爱看来,都是容易的,甘馨的。她说:我愿意给可爱的耶稣解渴。在她生病的时候,有人问她在说什么?她说:我不说什么,我只爱祂。
解渴的行动
使徒雅各说:“假如有人赤身露体,且忍饥挨饿,如果你告诉他们,叫他们平安回去,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却没有具体帮助他们的话,那又有什么用呢?(雅2:15-16)
让我们看看德蕾莎修女是怎样用行动为穷人解渴的:
选择付出。什么是基督徒?付出。耶稣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可14:24)耶穌將自己变成面包来让我们充饥,让我们满足对上帝的饥渴,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要体验这种爱,生来就是要被人爱,爱别人。久经沙场的战地记者哈普在《加尔各答日志》中记载了他在临终关怀院里的一段经历:他看到姆姆正为一个病人清理溃烂发臭的伤口,非常震惊,完全无法掩饰内心的战栗,当即说:“就是给我100万,我也不干。”没想到姆姆竟然轻松地笑着说,“我也不干。”她的意思是说,她是在为上帝工作,而不是为钱工作。
选择个体。爱从一个人身上开始。她说:我只相信个别接触,每一个人对我而言都是基督,因为基督只有一位。她相信,即使只为一个人,耶稣也会献出自己。这是福音最高深最美妙的一种态度。一天,德雷莎修女走在伦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偶然督见一个年迈的老人坐在街角垂手独坐。姆姆本能地走过去,握住老人的手。尔后,长时间的沉默。当老人抬起头来时,姆姆看到他竟然满脸都是泪水。老人说:多少年了,我从来没有握过这样温暖的手。德雷莎修女说: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一个人,我也就不会救回数以万计的人了。
选择微笑。只要你发自内心地对一个人微笑,你就多多少少给了这个人一些爱,即使你什么也没做。德蕾莎修女就是这样训练她的同工的。当记者问伊莎贝尔修女,一个在仁爱修会工作的法国富豪之家的女孩,现在还剩下什么,她欢快地答:“我剩下的吗?两件莎丽,喜悦和基督。”
选择卑微。德蕾莎说:我们所做的其实十分微小,人们赞美我们的工作,但事实上,我们的工作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相对与人类无穷无尽的苦难,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她知道,她将过去,然而,耶稣的工作不会过去。1980年6月,一个仰慕德雷莎修女的西班牙青年,经过长途航行来到印度。但修女们告诉他姆姆刚刚去了孟买,于是青年赶往孟买。等他到了孟买,修女们又跟他说姆姆启航去了马德里。青年立刻买了张飞机票飞往马德里。等他回到马德里是,又听说姆姆去了嘉奈。年轻人有紧跟到嘉奈。这一次他没白跑,修女梦告诉他姆姆在后院工作。他到后院,发现一个瘦小的老太婆,正手把手教几个小修女晾衣服。事后,这个年轻人对朋友说:真是难以置信,一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一个圣人,居然在晾衣服!
选择同在。当耶稣被钉十架时,门徒们跑了,只有约翰和耶稣的母亲玛丽亚,以及另外几个女人在场。她们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待在那儿。待在那儿,就意味着陪伴与分担,安慰和爱。有一天,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德雷莎修女去探望一个被遗忘的老人。房间有一盏精美的灯,却落满尘土,姆姆问:“为什么不把灯点亮呢?”老人回答:“为谁点呢?反正没人来看我,而我自己又不需要灯。”姆姆问,“如果修女们来看你呢?你会点灯吗?”“会。如果听到人声,我会把灯点亮。”老人答。后来这个寂寞的老人托人给姆姆带来一句话:你点亮了我生命的灯,直到现在,这灯还一直亮着。
爱的反省
《启示录》中七灾之一是旱灾——缺水,缺少的是爱,这一道生命之水。这是末世的光景。
为什么爱?
许多穷人问德蕾莎修女,为什么这样爱他们?她答:因为我爱你,我对你的爱,如同上帝的爱。“爱人,像我爱你们一样——love as I love you. ”(约13:34)爱是唯一迈向生命之路。我们祈祷,就会相信;我们相信,就会爱人;我们爱人,就会服侍。
爱至成伤
德蕾莎说: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在赤身裸体的人中,在无家可归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没有人要的人中,在没有人爱的人中,在麻风病人中,在酗酒的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德蕾莎修女整日整夜地付出,整月整年地付出,整整一生的付出,以至成伤成疾的付出,证明了一个伟大真理的真实存在,即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尊贵的,人人值得被爱的,人人可以给爱。
我敢称自己是基督徒吗?
台湾静宜大学校长刘家同曾在加尔各答做义工。他的工作是洗碗,替病人穿衣服,给病人喂水。他回顾这段经历说:我虽然也替穷人服务过,可总不敢替最穷的人服务,我一直有意无意地躲避人类真正的贫穷和不幸。因此,我虽然给过,也爱过,可是我始终没有“心灵受到创伤”的经验,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地爱过,真正地给过。做了40年基督徒,今天才明了耶稣当年所说“我渴”的意义。我敢自称是基督徒吗?当基督说“我渴”的时候,我大概在研究,或在咖啡馆里喝咖啡。
买不到的祝福
德蕾莎姆姆对著名战地记者哈普先生说:在你走之前,可否为我做最后一件事?哈普点点头。姆姆把他带到一个重病的老人跟前,请他给老人喂饭。哈普没想到会是这样,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接过饭碗,在老人身边蹲下来。他一辈子都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借这种微小的服侍,向一个人表达过心意。而这,恰恰是爱与服务的真谛。没想到,这个老人突然举起一只手,与哈普说话。哈普感到很尴尬,以为老人在责怪他,就赶紧说,对不起。后来,修女告诉他,老人在祝福他。哈普说,可是,我仅用口袋里的零用钱,就可以买很多很多的食物给他了。修女明媚地笑了,说:但你买不到他的祝福。
祂渴,给祂水喝,我愿意吗?
从家里做起
有人问德蕾莎修女怎样做才能活的更美好,她回答:要对你的妻子、丈夫、孩子和颜悦色,面露笑容。不管你是对谁,都要和颜悦色——这样做会使你们彼此更加相爱。——哦,就这么简单,我愿意这样做吗?
从现在做起
在仁爱修会做义工后,回到伦敦的玛丽说,在我步行上班途中,发现高架桥下有个流浪汉,有个人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留一瓶水和几块三明治给他。玛丽想,我也可以放一个橘子在那里。后来她就天天这么做,也对流浪汉说“哈罗”。她想:虽然我只是放了一个橘子,但这个小小的服务动作,也许可以激起一圈涟漪,可以是许多事的开始。我愿意这样做吗?
随时随地做
一次,一个人上火车时,车门关闭碰到他的鞋,他丢了一只鞋子。他赶紧脱下另一只鞋,朝那只丢掉的鞋子抛下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经过这里,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或许很有用呢。他叫圣雄甘地。我愿意这样做吗?
天堂和地狱
有一天,一个人来到上帝那里,要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那人说:“好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一大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饥饿又绝望。原来,虽然他们手里都拿着一个可以申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比他们的手臂还长,他们没法把汤送进自己嘴里。上帝又对那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唯一不同的是大家都在快乐地歌唱。那人问上帝:“我不懂,为什么一样的环境和条件,他们快乐,而那个房间的人却悲苦?上帝微笑着回答:“我的孩子,这很简单,因为在这里,大家都在喂别人,而在那里,他们只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