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 15 (螺丝转儿 + 碗糕)

来源: 2008-11-05 10:27:4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碗糕

        说起它,那是介于商店的点心和大众馒头间的面食,比点心好做,比馒头费事,一般是老百姓有个喜事,家里的老人爱做些来表示快乐和高兴,比如:家里添丁进口,孩子高中榜首。我第一次吃它,是 70 年代,我家的邻居姥姥给她插队探亲的孙女“大姐姐”做的,那天,人还没进家,就闻到了香,书包也不放就跑人家问:姥姥,什么好吃的呀,可真香!和气的姥姥说:得,洗洗手,也给你一个!

        物质贫乏的年代,看着青红丝的碗糕,就觉得太香了,心想姥姥可真能!吃完了,也不敢告诉家大人,因为吃人家的东西,爸妈会生气的,长大了才明白,那时候粮食人人是有定量的,我吃了,人家就会少了。

        其实,碗糕是很好做的,它以小碗为模具,装原料蒸制而成。颜色鹅黄,口感暄、松、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很适合老人、孩子食用。我箍牙的女儿很喜欢吃,早饭吃它比吃面包有营养。



原料

250 克面粉、白糖、 2 鸡蛋、半勺 干YEAST、青红丝、瓜仁、葡萄干

做法

1 、将面粉过罗筛细待用。葡萄干等用清水洗净。

2 、将鸡蛋加水搅打均匀,再加白糖、YEAST及筛过的面粉,直道用手徐徐搅拌至无疙瘩为止,即成碗糕糊。

3 、小碗里面抹上香油,倒入半碗糕糊,上面摆上青红丝(找不到,没放)、瓜仁、葡萄干。 让面糊醒两个小时


4 、蒸锅烧开,将碗上屉,旺火蒸 15 分钟便熟,出锅将糕从碗中倒出即可。


很喧软的内部,孩子爱吃极了。


底部因为抹了油,不沾


老人趁热吃,孩子当正餐零食都很合适!


小贴士: 1 爱吃甜就多放点糖, 2 面粉过罗才细,没疙瘩。
 

螺丝转儿( 螺蛳转)

        北京很有特色的风味面食小吃。螺蛳转是因其形似而得名的, 上好的螺丝转儿应是丝匀、不乱、底正、色泽棕黄,食之质地松软,表皮干香酥脆, 味咸香而可口, 回味无穷。

        螺蛳转是有甜咸两种。旧京的小吃店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烤干了叫“干迸儿”。小时候记得好像是 8分 1 个,经常有淘气的男生,在早点铺里专卖头天剩的,然后用手拍碎了一条一条的慢慢吃。特让人羡慕!

        我的老爷爱喝口酒,有时给人家看完病,有点儿闲钱,就打发我到早点铺买个“干迸儿”,或是麻花,再打二两二锅头,又能当酒菜又可以做主食,因为他牙少,老爷子能有滋有味的“磨”个下午,所以北京有句口头语 “ 干迸儿就酒嘎巴脆 ” 。

        后来书上形容是:吃着蹦、焦、酥、脆,让您口唇跳跃不停!!(就是比咱会形容,俺就是知道香,香,真香,赫赫!!)



“干迸儿”。


吃过的朋友,是不是想起来啦?

原料:芝麻酱,面粉,香油, YEAST ,花椒盐,小 茴香粉

做法:

1 将面发好,不能全发,用半发面作。

2 将面擀成很薄,刷上用香油调好的麻酱,再撒上花椒盐,茴香粉


3 用刀切成均匀的细条,抻长盘成如螺丝状,
 4 入烤箱 F400 度,约个半小时就好了,要是卷的大,就烤得时间长些。


(介个,是俺想偷个懒,把剩下的面搓成小长条盘好,考了,效果很差,孩子说像PP不建议操作)



边吃边看电视,又香又脆,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候讨厌的小男生,现在也都是大老爷们了,说不定文学城里正看我做的小吃呢,呵呵!



  谢谢大家!!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细节体现优势
•  ★★秋季五谷丰★★ 7----粤式小炒牛肉丝+蚝油虾仁
•  ★★北京小吃★★ 14----(肉末烧饼 + 豆腐脑)
•  ★★秋季五谷丰★★ 6 (感恩节的南瓜派+脆皮火鸡腿)
•  ★★北京小吃★★ 13 ------ (豌豆黄儿+ 秋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