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后忆童年 -- 叶儿粑

来源: 2019-06-12 05:54:17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端午节的粽子吃罢,没用完的粽叶扔了怪可惜的。继续包粽子囤起来吧,糯米的东西吃多了怕毁了明年对端午节的念想,粽叶如果剩得不多,和我一起来做叶儿粑吧。

      江南地区叫糕团,岭南地区叫粿,蒸制的夹心米团到了西南地区被叫做粑,叶儿粑就是其中的一种。小时候在市中心的奶奶家猫寒暑假的童年,时不时的会有推着三轮车的小贩停在院门外的巷子里,院门不宽,一楼狭长的通道被楼上楼下邻居们的自行车占了一大半,三轮车进不来,小贩们只能凭借洪亮的叫卖声招揽生意。

      小孩子们对于叫卖声是没有抵抗力的,尤其是冬天里听见叶儿粑和豆花儿的叫卖声,一想到那煤炉上热腾腾的吃食儿,心里跟小猫在挠似的。豆花儿里放了辣椒,对当时吃不得辛辣的我吸引力不大,倒是叶儿粑,算是第一次见识的南方糕团,那软糯间不乏韧性的口感着实令人好奇,荤素甜咸各异的馅料总能把打盹儿的馋虫勾出来。

      吃不够甜食的我对于叶儿粑的馅心选择却毫不犹豫地选了咸馅—肉糜芽菜馅。宜宾芽菜和肉糜的搭配是很多四川小吃美味的秘笈,我最喜欢的除了肉糜芽菜馅的包子,便是叶儿粑了。糯米和大米粉做的叶儿粑,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叶子,夏天玉米上市的时候裹了玉米叶子蒸,有一种淡淡的甜香。

      父母当时住的市郊大院平时没有走街串巷的小贩,只星期天的下午,磨刀剪、卖挂面、收破烂和卖蛋卷冰淇淋的小贩被放进大院里来。奶奶的市中心生活成了一考完试就迫不及待地扑过去的活色生香。那些小吃,那些小贩,那老成都的市井生活,四十年过去,仍是我对成都最深的记忆,象这叶儿粑,有温度,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