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故事:“交通大学”是他喊出来的

来源: 真相一锅周 2023-03-09 19:46:3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895 bytes)

 

作者: 周力军  闫可书  董令博

 

 

他是晚清举人,也是北洋交通系要人;

他是民国政府邮政总局局长、交通部总长,

也是新中国画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室代馆长;

他是张勋复辟时,

段祺瑞任命的讨逆军总部交通处处长,

也是孙中山广州大本营的财政部部长;

他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也是右派分子,在“文革”中含恨去世;

他诗书画俱佳,是力保国宝的收藏家,

被称为文化“通才”,

也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

在他之前,并不存在“交通大学”这个名词,

是他让这四个字誉满天下。

这是一个纵贯三朝的文化人,

一个有志于交通救国的文化大家。

他叫:叶恭綽。

叶恭綽十八岁留影

叶恭绰,字裕甫,号遐庵,1881年出生于广东番禺的书香世家。清末中过举人,又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辛亥革命以后,先后在民国政府交通部担任多职,1920年8月就任交通部总长。

同年12月,叶恭绰向国务院会议提交了《阁议创办交通大学提案文》,文中提出“拟以上海、唐山、北京四校,合并为交通大学”,经国务会议讨论,决议照办。接着,他又向大总统徐世昌提交了《统一交通教育计划呈文》,了统一学制,将交通部部属的4所学校“列为大学分科,而以大学总其成,名曰:交通大学。”呈文获得总统批准。

1921年7月底,在交通部总长叶恭绰的主导下,交通部所属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邮电学校和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四校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下设唐、沪、京三校。总校设于北京,叶恭绰当选为校长。在交大126年的历史中,一共有三位部长兼任校长,他是第一位。

唐山、北京、上海三所交大校门

9月10日,改组合校后的交通大学正式开学,沪、唐、京三地同时举行开学典礼。

叶恭绰校长在致词中说:“试以交通大学言之,其创学宗旨为培植技术人才;其已办科目为工程及管理;其教员为宏儒硕彦;其学生为俊髦优秀;其管理师法欧美;其设备酌合中西;其地点为分散;其精神为团结。”“交通大学自成立以来,积极改良已为有目共见,虽因出世甚晚,较之欧美先进相形见绌,然退而言之,彼之秘密我得窥见,彼之失败我未身尝,倘以最新最后之方法猛晋追求,未必无同趋一轨之日,是在我大学同人之努力矣”。

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理想是努力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此他还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法国巴黎大学等商议进行合作。

交通大学第一次校务会议在北京摄影|1922年

19221月创刊的《交通大学月刊》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北洋时期门派林立,党同伐异,他这个总长兼校长只任了一年。随着“交通系”大佬、总理梁士诒的倒台,叶恭绰远走日本,交通大学也跟着瓦解,三校分别改称“交通部唐山大学”“交通部南洋大学”和“交通部唐山大学北京分校”,直到1928年再次合并。

孙中山(前右6)视察京张铁路时,叶恭绰(前右3)全程陪同

1912年

叶恭绰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教育家,还是一位优秀的书画家、收藏家。众所周知,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三宝”,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其中的毛公鼎,就是叶恭绰捐献的。

毛公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关叶恭绰如何用膺品毛公鼎骗过日本人,用生命保护大量珍稀文物,最后全部捐献给国家的故事,在此不多记述,有兴趣者可自行搜寻阅读。

1958年,叶恭绰被划为右派分子,停止全国政协常委,解聘代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迫害,于1968年8月6日病逝,终年87岁。
 

晚年叶恭綽

 

去世前,他在遗嘱中要求后人将自己葬在中山陵旁边的仰止亭。仰止亭是他在30年代的时候,自己出资在中山陵边上盖的一个小亭子,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在生命的最终结,表达了对孙中山先生的追随。

仰止亭

叶恭绰在十五岁时写过一首诗《茧》:“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一朝功成去,飘然遗蜕存”。他始创的“交通大学”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就像蚕丝一样泽被万千学子,而他的功与名,也永远镌绣在这四个字当中。

叶恭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