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牛棚艺术村一角游记(一)

来源: 巴黎文学 2009-11-19 00:05:5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76 bytes)

香港牛棚艺术村一角游记(一)

张明行


(接上期)可能因为是学长的关系,在荣哥畅所欲言之间,觉得大家有点一见如故。我问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要搞艺术?”荣哥抬起头毫不犹疑地大声回答:“为了快乐,为了减压呗!”我的眼光落在他身前的十多个啤酒空罐子上,荣哥随即放低了声音说:“这都是我今天喝的。”

那个晚上,我因为那同学失约而向荣哥匆匆告辞。不过我知道我一定会再来。结果在香港闲居一年的时间里我成了这儿的常客,我决定要追访这位仁兄。

荣哥,全名王振荣,香港出生长大,祖籍东莞,铸铜是他的首本行业,家族生意,荣哥十七岁就入行,是香港目前唯一未到退休年龄的铸铜技师。在牛棚搞艺术工作室的目的,是希望将技术发扬光大,亦为自己的兴趣。荣哥说,早期厂里铸造的是机械配件,如船只的车叶等。他卅岁始接触艺术,把艺术家的草图变成实物。香港市内摆放的大型铜雕,有不少是荣哥的劳动成果。下班后他自己也尝试去造创作,想不到牛刀小试,也竟能获得无比的快乐。本来是艰苦粗重的工作,在荣哥的手下变成是职艺双修的炼历。

“牛棚艺术村”的前身是“油街”,初时油街的租金很平宜,聚集了一群艺术家,街区慢慢变成旺场的艺术社区,遂引来了大财团地产商进行收购。政府为了安置区内的艺术家,就拨出了土瓜湾昔日的屠房,引进了约廿个艺术家单位,荣哥是其中之一。

荣哥回忆曾应邀参予香港油街艺术社群活动,做过多件大型雕塑去展览,现在只剩下一些照片。雕塑与画不一样,大型的作品展览完之后要找地方安置,要不就得放弃。看样子荣哥还未有做过一件能让自己名成利就的作品。他的口头禅是:「想赚钱就不要玩艺术!」我想这是很多人的经验,尤其是在商业挂帅的社会。但是真正的艺术家不会轻言放弃,他会把现实置诸脑后,不顾一切先去尽情享受创作的过程。回巴黎后我看书,读到有位先知教人们快乐的方法说:“爱吧,像没有受过伤一样!工作吧,像不需要钱一样!”这与荣哥的生活态度很相似。

荣哥坦言,他的学历只到初中三,但闲聊时却雄辩滔滔。原来荣哥热爱旅行,年青时足迹早己踏遍海内外五湖四海,果然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老教授曾向我说过,一个人的学历不能保证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考试成绩高不等于工作能力也高。我个人尤其认为,特别是艺术家,应该尽量避免学院和机构的摧残,好保护自己对生命的热诚。

工作室不设空调,到了夏天,荣哥常常打大赤膊,有些来参观的婆婆叫他穿上衣服,荣哥高声说穿的是母亲给的衣服,惹得婆婆们大笑,愉快地与他合照留念。有一天,荣哥抚着工作室门外树下那只布满铁锈的飞鹤雕塑说,这是他将来的座驾。我凝视门前的展翅大铁翼,荣哥说,那是一个飞不起来的计划。旁边那两条铁轨一样的钢筋,不知被什么力量扭拧得像飘飘的轻烟,荣哥说,创作主题是移民,那几年的香港几乎家家都在念移民的经。旁边有一只鸟笼,里面放的是一个蒙脸超人的头。荣哥对来访者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用心去做你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想藉着做艺术会名成利就。”哲学家康丁斯基说:“艺术家并非天生的幸运儿,是用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透过自己的劳动和塑材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观众假如能对艺术作品心领神会,应该是因为艺术家的胸膛里怀着对人世间的一片冰心。

福至心灵,能舍能得,荣哥艺缘四合,众望所归,渐渐营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有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叫“行为艺术”,用的塑材是人本身。曾经有些艺术家裸体跑到黄山顶上扒下,题目叫“山的增高”;有人把蚝油生抽老抽海鲜酱淋了一身,然后在画布上打个滚,作品叫“中国味道”。而荣哥,他在牛棚一号表演的主题可以是“艺里真真”。有时我想,单透过艺术家自己的行为,去使别人感染做艺术的快乐和执着,那算不算是一件作品?

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人生宗旨,荣哥的工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