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跟中国游客一起乘南太平洋游船 (四)
大家可以看出一路航程,亮点在Mo'orea和Bora Bora。 过了以后,是比较平庸的岛屿,现在介绍一下船上的活动。
【10. 船上】
不靠岸的日子,大家都整天在船上打发。
清晨总有许多中国游客翘首等待着日出。 这个船能容纳乘客1900人,基本上满员。 其中900美国籍,200加拿大籍,还有200多是中国籍。 几乎很少看到来自于印度、日本和韩国的。
下国际象棋
湿度非常高,在阳台晾了两天的衣服都不能干。 拿回房间,因为有空调,反而第二天就干了。
敢于在室外的,基本上是洋人。
无论是甲板上跳舞、晒太阳、还是在船尾用餐的。 我个人是很难忍受这么潮湿的空气。
中国游客还是喜欢躲在空调十足的室内打牌。
这是专门的棋牌室,但多数情况下,几张桌子都被占满。
这次船上,有大约超过一半的中国游客来自上海,船上可以到处可见到讲上海话的人。 我原以为他们应该是高级知识分子或官员。 通过与这些人的交谈,他们多数是比较普通的退休人员,有的每月也就是七、八千元退休金,有些人就是来自于上海郊区的(比如宝山县、淞江县的),也能很潇洒地到这么远的地方旅游。
这是XHS上看到的广告。 对于他们,费用不便宜,通常在¥7-8万元,有的乘飞机商务舱,那就要超过¥10万了。 因为语言和签证的障碍,他们通常得依靠旅行社的协助,由旅行社提供带队导游,因此导游的费用就得由旅客分摊。
能到大溪地旅游的人,通常已经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 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有美签,都是有些素质。 没有过去印象中的,抢吃buffet,或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倒是我们一行人,平时居住空间较大,有时的嗓门大过他们。
遇到一位来之于北京的神神秘秘的大姐,皮肤白白的,不难看,但是素颜,不时髦。她主动与我搭讪,说她一直独自出游,除了导游以外,谁都不认识,谁都不愿意认识。 出行都是商务舱,船舱也是独自一个人一间。 我就随口一问"您住北京哪里?", 结果她似乎被触碰到了什么,反问我"为什么要知道"。 我就说"北京那么大,我又不想知道你家庭地址"。 结果她支支吾吾地跑掉了,以后几天遇到了她,双方都未再打招呼。 估计北京这样很有钱,有很深背景,又怕别人知道的人不少。
还有一位国内大厂做IT的钻石王老五,他说是拿了公司两年的休假跑出来玩。曾经到过美国出差多次,有美签。 这次是先从夏威夷乘这艘游船,一个礼拜后到达大溪地,然后继续两周的跟我们一样的航程。结果等到我们下船时,他说船上有空房,给了他一个huge discount,接下去两周他将继续乘这艘游船,最终到达澳大利亚的悉尼。 看来是有钱、有时间。
我们一行人,除了打牌,常常在船上穿上事先定制的T恤,和刚买的裙子, 靠拍美照打发时间。
T恤是在一个月前通过国内某宝订的。 我们自己设计的图案,印上了此次旅行的所有地名。 然后提交了一个表格,填上了每件T恤的: 尺寸、T恤颜色、文字颜色。 对方在半天内即做出每件衣服正反面的image,包括尺寸和颜色的要求。 一旦我们确认后,对方在二十四小时内即印好,并打包从广州寄出, 记得当天还是礼拜天。三十六小时后,包裹送达北京, 超过2000公里。 可以说中国人卷,但这种惊人的工作态度、效率、物流,全世界恐怕也只有中国能做到。 若要想让印度、或是墨西哥做,估计头一关(尺寸、颜色)就会弄错。
船上有各种歌舞表演, 还有卡拉OK, 供我们打发时间。 去南太平洋的游客不如去加勒比海的多,因此船不可能更大, 娱乐活动也不如动辄五千乘客的游船那么多.
这位来自上海的退休人员,他凭爱好,学了不到一年的电子长笛。 在不下船的日子里,游走于船的各个地方,大方地表演他的曲子。
船吃的很一般, 跟老早的有很大不同。记得以前最后一天有送lobster,这次没有。 正式餐厅点我平时喜欢吃的Ribeye,要额外$25+20%小费。 这基本上是我们每天晚餐的餐厅,偶然有几天去别的地方吃buffet。不过对我讲,阿Q一点,伙食不好,有利于减肥。
船上还有法、意、日、墨餐厅,但要额外付费$50-60+20%小费。 这是法国大餐。
总的来说,这次乘船的体验还是不错的。毕竟不用每天铺床,不用每天煮饭和洗碗,脑子不用动,活动却还能排得很紧凑。 离开船的一刻,我开始明白,今后的生活只有自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