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辽河岸边的靠山囤



一望无际的松辽平原被密不透风的青纱帐覆盖,漫无边际地向地平线延展,车在静谧的乡村公路穿行仿佛是航行在万顷碧浪上的一叶小小方舟,一个时辰后,穿过一条哗哗流淌的大河,顺着土路驶进了山丘下被青松翠柏掩映的寂静山村——靠山囤,站在村前大核桃树下的远房亲眷——四叔亲热地迎向我们,老母亲还依稀记起村前的这棵大山楂树,而村落中略显狭窄的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二、三层小楼和新崭崭的农家院落,让母亲懵懂眼花,阔别近60年后的靠山囤已不是她心中的模样,在四叔的带领下,我们竟有了意外的收获,止步在一座陈旧的小院前,院门洞开,里面的三间瓦房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傲骨嶙峋地挺立在长满绿苔的老树下,院子里空无一人,只有一群鸡雏在悠闲地啄食,母亲一眼就认出眼前的老屋,指认着她出嫁的婚房和大姐姐出生的地方,我们兴奋地狂拍乱照了一通。待走出曾经的“宋家“大院,屋主人大妈从地里赶了回来,从她那儿我们知晓了百年老屋得以幸存的缘由——全村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就出自老屋,此时正在南方大学读书,老两口靠打工、种地供养着上大学生的儿子,已无财力翻盖老屋。得知我们与老屋的渊源,大娘赞叹着宋家老屋的好风水,上一辈全村出了我父亲唯一的“国高”毕业生而远走高飞,下一辈他家又飞出了金凤凰,好日子就在不远处。我们共同祈福着未来 挥一挥手,辞别了恐怕再也难以见到的宋家祖屋!



四叔的家紧靠山脚,院子宽阔敞亮,小二楼整洁通透,四婶在灶屋间忙得热火朝天,炕桌上摆满了香气四溢的北方炖菜,四叔一边煎饼卷着大葱,一边闲话着家史,真是找到“根”的感觉,电话桌上贴着的通讯录吸引了我的目光,与我父亲名姓一字之差的名字排了一溜,四叔给我讲起了宋家姓氏排列顺序,昆、喜、鹏……从这张俨然宋氏家谱的通讯录中,我读出一个家族的久远历史。饭毕,四叔领着我们到后山的家族墓地祭拜祖宗先人。

二、东海之滨的蓬莱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