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崛起后的中国 (序)

来源: 2012-03-28 06:11:2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出国二十多年来,本着对家乡的情怀,对亲人的思念,我基本是每年回国一到两次。

去年回国的时候,在上海机场入境的队伍里,遇到一对两鬓斑白的加拿大夫妇,他们手里牵着一个女孩,不用介绍已经能猜到,这是他们从中国领养的孩子。这对夫妇告诉我,他们每年都带孩子回中国一次,为的是让孩子知道她是中国人。这件事让我感到相当惭愧,我家每年带孩子游历世界各国,却很少带儿子回国。只因为儿子小时候每次到上海都生病,这无形中给我们做家长的带来了心理上的阴影。但无论如何,看着日益长大壮实起来的儿子,这个春假我颇有信心地把他带到了中国,我要亲自做他的导游,向他介绍我们小时候在中国度过的时光,一起去感受崛起后的中国。

三月初春假第一天,我看着儿子在多伦多机场club里津津有味地吃着意大利粉喝着汽水,心里就暗想,未来的两个星

期内,他的胃会不会被中国的美食所吞噬?我喝着饮料,翻看着这次旅游排得满满的日程,有点担心自己的体力。好在身边有个超出我身高的儿子为我壮胆,我不用再受十年前一手抱着他,一手拉着行李箱,脖子上挂满奶瓶包,尿片包的苦。时光飞逝,儿子终于到了可以为我背相机包的年纪了,我真的希望这次旅行能够让他喜欢中国,感受到做中国人的骄傲。

经过14个半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了上海。一下飞机,我就将手里的美酒礼品放在小型手推车上拉向机场入境处。别小看这架小型手推车,它让我感受到故乡礼仪上的周到和实在。在北美,机场里没有gate与gate之间的推车,或许是西方人出门的行李都比较简单。

出关的队伍很短,行李也很快在转盘上出现,国内机场的秩序和效率在明显地提升,我看到她逐年的进步。坐上出租车,在过徐浦大桥时,看见天空挂着一个紫红的太阳。上海,经过两个多星期连续的雨天,在我们到达后的三天里出现了难得的晴天。亲戚们都说,我们把加拿大的阳光带到了上海。

稍事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跑银行,取出成叠的人民币分散隐藏在身上各个包和口袋里。要见亲戚之前,总要装扮一下,我把儿子带进上海的发廊,儿子的头被小姐的手按得“哦,哦”地叫。

在上海的第一个午餐,是我一个回流的朋友请的。她对我的食性了解透彻,点的是我在加拿大没吃过的食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蓝莓山药。国内的新派本帮菜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上海菜,二十几个菜在金碧辉煌的包房里剩下一半有余,我朋友统统打包回家。她产后回流中国后就没有上过班,在家和保姆一起看着儿子逐渐长大,小小年纪进入双语学校。我朋友的日子常常是我们海外的职业妇女所羡慕的,但她说在上海住久了,她还是怀念在加拿大的环境。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懂得享受自己拥有的,才会觉得美。


我们和朋友两家在打浦桥匆匆告别,举目仰望成群的高楼,一幅横幅展示在我的眼前:“赢在起点!”这是国内就儿童教育对家长最刺激的口号。人人都在为孩子创造条件进好的幼儿园,进双语小学,海外中学,重点大学。。。。。。无疑,中国的下一代,会和北美的文化教育水平越来越接近。

在上海仅有三天的时间,首先想到的是要去父母的墓地拜见一下。短短的四年内父母相继去世,这份遗憾,是海外赤子闭上眼都会流泪满面的。在等待去滨海古园的班车时,我壮胆在街边摊档上为儿子和自己买了从炉子里取出来的大饼,油锅里刚上来的油条和粢饭糕,加上一杯豆浆。拎着薄得要穿的塑料袋,儿子手足无措,生来第一次,我让他坐进了和民工一起坐的小吃摊档,忘却地沟油的危险,将他带有中国血的身躯融合到中国民众中去。儿子边说好吃边问我,这四样东西总共多少钱。我回答说, 0.75加币。他笑了,说太便宜了。


转身出了店门,我们坐车去到墓园。儿子在自己的零用钱里取出120元人民币,为外公和外婆买了个大花篮。他说:“我不经常来中国,给我一次机会敬一下外公和外婆。”把我的姐姐感动得流泪满面。

滨海古园的规模很大,园地很美很安逸。在父母的墓前,我默默地说:“爸爸妈妈,我把你们最喜欢的小鬼带回来看你们了。”一年前我父亲在加拿大和我儿子在公园小径上骑自行车比赛,我儿子输给了他老人家。如今,基督教墓园的路宽敞而平坦地通往耶稣的石雕。而我却傻傻地在墓前给父母认错:我不仅又一次违背我父母跑去吃摊档上的东西,还买给了我儿子吃。。。。。。每一代人,在不用再受父母管束的时候,也在慢慢地远离父母对自己直接的爱。

我把儿子当半个洋人,带他去走洋人参观的线路。南京路,我们小时候熟悉的老字号,淹没在洋人的广告牌下;

浦东,东方明珠不再显示出她的高大,兴起的高楼层叠入云霄;

豫园,被装饰得几乎看不见当年的古迹,这笼传统的小笼包,也从鲜肉升级到没有蟹粉只有其名的汤包,价格上升到25元人民币一笼,里面的包子却比以前少了两个,急得旁边桌上的上海阿婆扯起尖嗓门大喊物价膨胀之痛。

回到故乡,最令人开心的是见到看着自己长大的长辈,和陪自己一起玩大的表哥表姐。国内的物价上涨到3000人民币一桌也见不到什么山珍海味。

然,我请客吃饭,我家小鬼收红包。收到的红包也从昔日的200人民币上升到500甚至2000.可见国内的行情真的是水涨船高。

但是亲情无论如何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我和先生在家里都是排行最小的,一不小心,我们已经是祖父母辈了,而我十几岁的儿子,回国却升级当上了“叔叔”,真的是把他乐坏了。


我在席间尽量克制自己贪婪的食欲,冲着油焖笋等难得吃得到的素菜多吃两口。

和亲人的团聚是局促的,一餐饭的功夫岂能道出一生的情?告别的时候,年逾90的长辈老泪纵横,相聚的时辰相比她们在世存余的钟点,是那么的珍贵。

我不禁有点后悔自己当年少不更事远离家乡的冲动。但看着身边的“小洋鬼子”,抽步回头又谈何容易?或许,在海外和家乡间游移,是我们余生常会有的日子,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游走更能安稳自己对故乡的情怀呢?


谢谢观看,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