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们都“疯涨”?是 美元环境 + 稀缺性 + 市场共识 + 流动性 的综合作用。
一、美元走低的影响
计价效应
黄金、比特币、以太坊都以美元为主要计价货币。美元贬值时,其他货币持有者购买这些资产的成本更低,需求自然增加,从而推高价格。
避险与对冲
美元走弱往往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扩大、通胀压力上升。投资者为了规避法币贬值风险,会涌向能够保值的资产,比如黄金和比特币。
利率与流动性
美元走低往往伴随美联储降息、货币宽松。实际利率下降,使得持有无息资产(黄金、比特币)成本降低,同时流动性增加,也推动资金流入以太坊等高风险高成长资产。
二、供给与市值对比
黄金
累计开采量:约 201,000 吨(约 64.7 亿盎司)。
单价:约 3,600 美元/盎司(今天)。
市值:约 23万亿美元。
比特币(BTC)
总量上限:2,100 万枚。
当前流通:约 1,991 万枚。
单价:约 110,000 美元/枚。
市值:约 2.2 万亿美元。
以太坊(ETH)
流通量:约 1.21 亿枚。
单价:约 4,300 美元/枚。
市值:约 5,200 亿美元。
三、各自的独特逻辑
黄金
稀缺性与几千年的历史信任,让它成为通胀和动荡时期的首选。供应增长有限,且与实际利率高度相关。
比特币
由算法定义的总量上限和“减半”机制,塑造了绝对稀缺性。ETF、机构资金入场,强化了其“数字黄金”的市场叙事。
以太坊
不仅是代币,更是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的底层平台。随着 DeFi、NFT、Web3 生态扩张,对 ETH 的需求上升。同时,升级后的销毁机制增强了通缩预期。
四、疯涨的逻辑链条
美元走低:削弱购买力,提升避险需求。
稀缺性:黄金的物理限制、比特币的编码上限、以太坊的销毁机制。
市场共识:黄金的历史地位、比特币的数字金属性、以太坊的技术价值。
流动性与情绪:货币宽松 + 投资者 FOMO,加速价格上行。
五、总结
黄金:市值约 23万亿美元,靠稀缺与历史信任。
比特币:市值约 2.2 万亿美元,靠稀缺与市场共识。
以太坊:市值约 5,200 亿美元,靠应用价值与通缩潜力。
它们的疯涨,美元走低是导火索,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 稀缺性、应用价值、市场共识与流动性 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