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千零六夜"
人有物质的需要,更有精神需要,甚至说,一切物质需要最终也是为了满足精神需要
为了让自己高兴而做事不是100%,也是接近100%。没有想到一千零六夜会反对这一点。
"为了让自己高兴"是你做事的动机,只是因为太普遍你可能都没意识到。尤其对于那些"下意识去做的事",那都是让你高兴的事。人不可能下意识地去做让自己难受的事。原因是这样:一件事,第一次无意识地尝试去做,觉得高兴,第二次呢就有意识地高兴地去做,以后多了,想都不想,下意识的就去做了,因为你已经习惯了,你知道那样做肯定让你高兴。
这点在人建立价值观后尤其明显。人都肯定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在做事,为什么呢,因为按价值观做,你觉得做得对,从而感到高兴/满足。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精神需求。
我以前去为别人捐款,去帮助别人,我觉得是在付出,在施恩,后来仔细想想,还真不是这样,我那样做就是因为自己觉得对,满足,觉得自己有价值,所以就做了。况且了,长远来看,总有别人帮助我的时候,即使要计较物质利益都不一定亏。
拿你举的扶老人的事,你觉得你根本没想"是不是为自己",下意识就去做了,所以你说:高兴不是动机,是结果。但是你知道,你早有意识:认为帮助老人是高尚的事(符合你的价值观,会让你感觉良好),所以你不用想就直接出手助人了(从这里能看出你是个好人,价值观正确)。"符合你的价值观,让你感觉良好"就是你出手的动机,你没察觉而已。反面想一想,你有可能在老人跌到后又下意识地去踩一脚吗?没有可能的,因为你不可能下意识地去做让你难受的事。
你再多想想其他事,没有一件不是围绕"为自己"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得自己精神上的满足的(不管是"挣钱","助人","婚姻","儿女","家庭","朋友",无一例外)。
在这里千万不要把"为自己"和"自私"联系起来。"自私"本身是贬义词,不能用在这里。正确的词是"自我"。
"自我"这个词太重要了,无数重要概念都是围绕"自我"来建立的,比如"独立","人格","自由","民主"等等等等。广而言之,整个文化,道德体系都应该建立在"自我"这个基础之上。
"崇尚自我"是一个人的发动机,也是一个社会的发动机。
一个人,他即是付出努力的个体,又是接受利益的载体 (即他努力了,他就收获了)。这个双重性造就了一个封闭的正循环,就象发动机一样推动着每个人努力,也推动着整个社会进步。
其它的概念/思潮,比如"无私","利他","为公","忘我"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付出努力的人和受惠人不一致,从而导致发展动力不足,根本是低效的和不可持续的。这个已经被历史一次次地证明,不用再缀述了。所以我想对那些认为无私是高尚的人说一句:忘掉那些美丽的谎言吧,做一个真诚的我,为了自己而拼搏。
"自我"是中国文化中长期被忽视和否定的概念,造成了文化和道德体系的重大缺陷,自相矛盾,非常混乱。从漫长的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由"自我"带来的能动性从来没被释放过。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我个人把绝大部分功劳归于解放"自我"所带来的能动性。人人都为自己拼搏,社会没有不高速发展的理由,特别是经历了几百/几千年的压抑后。
许多人认为现在的社会人人为己太恶劣,但没想到正是这样"恶劣"的社会才真正实现了高速发展。我期待这是中国道德体系重新建立的开始。
"自我"这个概念对于职场的朋友也是异常重要!想想自己是不是有独立的人格?想想自己是不是能清晰地区分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这些都是成功的必要因素。我相信你们会为了自己去奋斗,会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人会消极地为了XXX就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