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天,毛主席来到北戴河,就在北戴河办公。每天工作之余,他一定去游泳,

来源: 2012-09-09 12:48:2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在一天大风大雨之后,海上波浪滔天,如千山万岭,乍和乍散。他很激动,招呼大家:“赶海睐,我们赶浪!”毛泽东很爱海,除了下海游泳,还常在沙滩上漫步,望海上云起云飞,潮涨潮落,夜间工作累了,也出门看海,看“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每当此刻,他很有兴味朗诵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茂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他让卫士找来地图,一边查地图一边说:“曹操来过这里。”保健医生徐涛惊讶地问:“曹操也来过这里?”毛泽东说:“当然来过,上过碣石山。建安十二年出兵征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石山写了这首《观沧海》”。毛主席想起他等碣石山时候的情景,山不高而秀,佳木葱郁,亭阁掩映,登高望海,大海遥遥在望,浪涌云飞,激起他诗人的情怀,禁不住豪情写下这首《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这里古语幽燕显得庄重幽雅,同时表明大雨降落的面积很大,并于下阕的“往事”的回忆呼应,既壮眼前之景,又含怀古之意。白浪滔天表面写波浪,可含蓄地写了大风,营造一种风雨齐来,波涛以至于滔天的壮观,气势磅礴的气氛。“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此情此景,诗人自然想到海上的打渔船,这里的都字,表明打渔船之多,表现了感情的急切,由见到不见,看出诗人的注视和关切之情。诗的下阕借历史抒情,想到今天的北戴河和历史上的人物留下的事迹。1000多年过去了,如今萧瑟秋风又吹起来了,自然景色依旧,但是人世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谓萧瑟秋风不是夏季的景色,毛主席借用曹操的句子,古今对比,气候不变人间变,这把换了人间更鲜明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