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大哥,我认真的。
我觉得,刘墉写这套书的时候已经很商业化了,都是那种小故事+心得式的写作手法,我个人管那个叫快餐式写作手法;不过在很多年前,我读这套书的时候,还是很喜欢,觉得很好读。这一两年,我偶然看到《于丹讲论语》也是这个调调,才觉得:拜托,这个学习能力也太慢了。我觉得您的文章diving deeper,有更多的个人思考和总结。我不知道商业化的问题,不过,我已经不是若干年前的小女孩了,我会觉得从您的文章里面受益更多一点。我这样说是认真的,不是拍您MP:) 。
不过,刘墉的书在我从小女孩长大的过程中,确实给了我很多的裨益。让我开始思考,我性格里面的很多缺陷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可以改进,怎样更好地接受自己。我还记得他说,在他儿子小的时候,一去看电影,一上街,他就逼着他儿子去找人问路,问时间,哪怕他手上戴着表。然后他总结说:小孩子越早在这个世界碰壁越好。我不记得他原话了,但他的意思我明白:越早碰壁,留给我们的痛感越轻,我们的心灵越坚强,长大以后,抗击打能力就越好。
很有意思的一套书,道理讲得一点也不板着脸,睡觉前翻翻,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