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所指大概是《游历的少年》一文,我去拜读了。很亲切,踏青之处,我之故乡,触及之人,我之故民。数年前,我与一友人信,述及故乡,唏嘘犹久,特录小段,共解乡情:
------- 富阳这滴水已不若从前的清澈冰洁了。过去三十年急功近利的发展尽荡郁达夫后人最后的青涩,忧郁,和孤寂,让往昔一个清丽小镇已然爬滚成与他处别无二样的“城市”,被庸俗和虚妄侵浊着。富春江畔已了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吴均雅韵, 也难寻黄公望画下的富春山水之苍然了。小时候我家曾有一段时期住在江边,推窗见水。溯水極目天水相接之处,我似乎总能看到远山峰转沙回处的外婆家。夜幕落下来时,江上白雾升起相接,时常只见得几盏渔灯远处摇拽,昏暗而静谧。偶而传来的渔浆嘎吱声和过往小火轮的突突声让我兴奋。白日江里游泳的人必都穿紧裤子,若不然则会被岸上捣衣的娘们清晰的看到屁股,潜水至深也无用的。如今则无这类担忧了,因为江水已浑,无处不在的开发夺人心思掠人魂魄,人们不再有“无思量,素光看尽桐阴”的专注闲情了。
至于孟郊 的 “造化绝高处,富春独多观”,我的运气不如他好,未见过。看来孟郊那时富春江还一如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所述的。那让吴均望峰息心的夹岸指天寒树,如今替以茵茵小树,倒也相符少女但喜春衫薄的当今潮流。旧城的满街的桂花树皆被移植江边。伴着不再清澈的江水,桂花也似不如往昔的清香而多了些许的俗腻。然若你喜晨跑,十里桂花长堤,会让你满身披回不带俗腻的清香。晨光中的富阳人也是最有趣和谦谦君子的。因为自认是孙权的子孙,人们言谈举止中有时还带出些滑稽的贵贵气。老去何须愁,凭阑看水流。让你多少觉着些春江依旧在,花下有吴人。------
(注:今年回富阳两趟,情况已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