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降钟王一脉据守正朔,掌控了话语权,从而也成为了书法美学的唯一标准。所以,非钟王徒子徒孙一律视为异端。不符合钟王审美的书家大概都会归为江湖体吧。
云南爨字,魏龙门二十品,都是隶书往楷书转变时期的字体,与钟王时代相去不远,为何没有流传下来,而直到清末才能在康有为的大力鼓吹下大行其道?大约也是不符合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标准,在当时不过是江湖体罢了。
我们这些半路出家到了中老年才开始习字的,唯一的捷径就是临帖。所以我们的审美也不会跳出钟王一脉的窠臼。从这个审美角度来说,上边这幅字真的江湖气太重,装腔作势。但我觉得那些书法家们应该跳出钟王,寻找突破窠臼的途径。否则中国书法只能是越来越远地被艺术抛弃而沦为一个中国文字圈里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