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同走了,薄熙来在哪?


6
2日,前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走了。陈希同的政治生命在1995年终结,不久被开除党籍,1998年以贪污被判16年徒刑,他被打其时距离镇压六四仅仅六年时间,在十五大召开前两年。这位政治资格老过江泽民的中共大佬,时运不济,成为江泽民时代的祭品,甚至在生命力上也逊于比自己大四岁的党内对手。

陈希同的倒台,几乎与六四一样,享受了一场中共政治中阳谋的待遇。在历届中共最高权力斗争中,失败者必须要承受一次公开的全民批判与羞辱。陈希同的倒台之前,他的助手王宝森吞枪自杀,很快被中国教育系统所吸纳,渗透到中学政治课的教育中,出现了王宝森与孔繁森的政治课比较题,随着陈希同被打倒,他便与中国党内斗争的传统题材反腐挂钩,成为被批判对象。
这种待遇与六四一样。在八九之后,中共在各个成系统控制的渠道内,比如公务员、军队和教育系统,都发起了一场强化六四定位、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运动。在胡温时代,类似的政治场景出现过一次,那就是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倒台,刚好出现在胡温时代开始全面掌握中国政治舞台的2006年,中共十七大之前一年。

从六四镇压、陈希同和陈良宇的倒台,都可以看到中国政治对抗的范式,在这种范式里,失败者必须付出终身失败的代价,甚至牢狱之灾和生命。失败者在中国政治中,没有任何价值,也根本享受不到反对派东山再起的机会。这也说明中国政治特别残酷的地方,必须具备一击必杀的谋略与冷酷。这种党内政治塑造的政治方式,已经垄断了中国政治市场的运作模式。这种垄断扩散的模式,也提醒中国政治评论者如何理解党内民主会不会带来全民民主这样一种可能性。

幸运的是,六四将陈希同从党内政治的耻辱柱上解救出来,也对这种残酷的模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腐蚀。在位时候的陈希同,仅仅是一方诸侯,陈希同的政治价值在晚年,却慢慢显现出来。第一,他的价值不在反腐,而是让人觉察到反腐更像是一场政治,而不是法治。第二,他的沉浮,与腐败无关,却始终与六四相连,甚至他的去世,也极具象征意义,就在六四前夜,北京第二天即黑云压城。而最具有政治价值的是他晚年的回忆录,
《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保外就醫的陳希同2011-2012年談話紀錄》。他揭示了中共党内对待六四分歧,这分歧折射出党内同一集团之间的分裂,暗示一切成败都因政治,而不是腐败。

陈希同,这位北大中文系学生终年84岁,比自己另一位北大学弟薄熙来年长19岁。薄熙来的政治命运将会如何?

假如说六四赋予了陈希同的政治价值,使得他的晚年不再沦为党内失败前辈的结局。那么薄熙来与陈希同不同之处在于,他在倒台之前,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政治价值,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地位,这种价值完全可以抵消他被冠以的任何经济犯罪的价值。对他的审判,将是一次对中共政治斗争模式的重大挑战。对他的处理,已经很难再采取先定调,再定罪,然后全民批判的党内斗争模式了。

即使今天大陆政治氛围里,极力将舆论导向反腐,比任何一次反腐运动,都重视事前烘托与宣传,然而陈希同的去世,一旦被大规模报道,所有的反腐造势都会变成一场旧套路,人们会知道即将祭出来的老虎是什么,要打的程序是什么。这大概是对薄熙来的审批迟迟未能进行的原因之一,所谓习李新政新不新,不看反腐,而看对待自家兄弟的方式。家法,还是国法,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作法。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