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接上一篇,抵达皇后镇后我们先在机场附近的酒店下榻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直奔位于机场边上的房车公司取房车,我们预定的取车时间就是他们的上班时间,这样能确保我们第一时间迅速拿到房车。整个取车过程和去年我们在育空取车时有点像,我们也是房车公司当天开门后的第一位客人,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友好,几位员工都是持短期工作签证来新西兰打工的南美女生,一位来自巴西,另一位记得好像来自乌拉圭,这和去年在育空也有点像,育空那家房车公司员工大多是来自德国和法国的欧洲年轻人。整个讲解过程非常高效,那位巴西女孩冒着雨,用大约半个多小时就快速向我们介绍了房车里里外外的各种功能与设备…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新西兰房车的租赁情况,我们这次选的是 Star RV 这家房车公司的房车,这是新西兰一家较为高端的房车公司,车辆新、维护保障体系也较为完善。至于在新西兰如何预定房车?重点来了,在新澳租房车跟在北美很不太一样,在新西兰租房车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一个叫 Motorhome Republic 的 Broker 房车代理平台,就有点像预定酒店的 OTA 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汇集了新西兰几乎所有品牌的房车公司,以及各种档次和价位的房车,而这个平台上的价格比直接跟房车公司租会更优惠,也就是说 Motorhome Republic 负责预订、付款、客服协调,房车公司负责车辆、取车地点、交车、售后支持等,另外比如保险等附加选项也可以取车时再添加,而北美则是传统的直接从房车公司租车模式,比如去年我们在育空-阿拉斯加就是直接跟 Freshway RV 房车公司预定,整个玩下来我觉得两种方式各有千秋,但总体来说都很专业高效,我们每次都买了最高等级的全额保险,所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取车时甚至不用记录车身刮擦痕迹,反正都是免责全包的,行驶途中也都包括24小时Roadside Assistance,这次我们在路上也碰上过一两次突发状况,也都比较好的得到了解决,待后续再展开来写… 总之,在美加新澳只要愿意花钱都能租到不错的房车和专业的服务,相比之下南美那边堪称原始,南美那边既没有大型房车公司,更没有统一的租赁平台,全是小公司、个体户,必须自己找、自己写信、自己谈,既费时又烧脑,还非常不确定,像上次我们在巴塔哥尼亚那样数次跨越边境,还碰上了可以单程异地还车这种好事,更是可遇不可求,简直堪称“奇迹”,所以现在回想起来仍觉的那次南美的巴塔哥尼亚房车之旅最不可思议,难以复制~

好了,现在来看看这次租的这辆房车吧,我们这次租的这辆是 奔驰 Polaris 6系房车,去年刚翻新过内装修,车身长26.5呎,共有3张双人床,最多可睡6个人,对于我们两人来说绰绰有余, 还可以划分成餐厅和客厅…

这里再来对比一下新西兰和北美的房车,新西兰房车更偏欧洲,以轻型柴油车为主,特点主打一个轻量化、省油、窄车身、适合山路,北美房车更大、更厚实、更“solid”,用料扎实,空间较大、家庭化,配大排量引擎,比如上次育空-阿拉斯加那辆就是 Ford 6.0L 而这次车身大小差不多的这辆奔驰的引擎排量只有 3.0L,北美房车都配备双开门的大冰箱,而新西兰的房车冰箱容量有限,冷冻室非常迷你,很难储存大量冷冻食品,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新西兰的房车几乎都没有配备发电机的,这一点非常不方便,要想用微波炉、烤箱、电水壶、电吹风等电器就必须到正规营地,而发电机几乎就是北美房车的标配,特别是在育空-阿拉斯加那种荒原地区,发电机非常实用。另外,新西兰的房车的厕所的黑水是 Cassette toilet(黑水盒)容量小,需要手提去倒,而北美大都是固定大容量 Black Tank(黑水箱),用下水管一次性排空,相对更方便…

虽然新西兰的房车大多是小排量的柴油车,按理说应该更省油,但近年来新西兰的柴油价格反而涨得比汽油还高。再加上政府多年以前为了弥补柴油价格较低而设立的“柴油里程附加税(RUC)”,行驶得越多就必须额外支付越多的附加费用。因此综合计算下来,新西兰房车的实际油费与我们去年在阿拉斯加驾驶大排量汽油房车的总体油耗其实差别并不大。此外,由于新西兰房车普遍没有发电机,旅途中大部分时间都必须入住有供电的营地,而新西兰营地费用也明显高于北美。各种费用加在一起,算下来新西兰与育空-阿拉斯加两地的房车旅行费用其实相差不大,平均每天大约也就5、6百刀左右~


奔驰这款车型后部这片空间设计得挺有特色,中间放上桌子就像一个客厅,特别适合停在湖滨看风景,晚上还可以拼成一张双人床…

这个独立卫生间还凑合吧,比北美房车的卫生间小很多,不过在新西兰我们几乎每晚都在正规营地过夜,营地浴室的设施都挺不错,所以只在车上的卫生间里洗了一两次澡…

好了,扒拉了这么多房车的情况,反正就是顺利拿到房车后,我们迅速把房车里里外外熟悉了一遍,就开上路了,新西兰是右舵左行,刚一上路还有点不习惯,先去超市大采购一番,然后正式开启我们的房车滑雪之旅~

皇后镇的机场周边就像一个小城市,附近很多酒店、餐厅和超市,我们先到一家华人小超市买些米面以及中餐调料等必需品,再买些带叶子的蔬菜,这才发现俺们大家拿有大统华超市是有多幸福,新西兰这边给人的感觉就是蔬菜水果稀缺… 不过我们还是买了满满一大购物车的各种食品,记得还买了两个月饼,当场就出了一个,另一个原本想留到中秋节那天再吃,后来竟忘在了房车上,还车的时候压根儿都没想起来… 哈哈

从华人超市出来后,又来到新西兰本地的一个大型连锁超市,感觉有点像新西兰版的Costco,原本以为华人超市蔬菜水果不多,来到西人超市才发现品种照样很少,西兰花按只卖,苹果只有可怜的两三种,西红柿都成了稀缺品,蓝莓、樱桃小番茄按一小杯来卖,俺打趣儿到像我们这种把蓝莓当饭吃的,没法儿在新西兰长居…


不过新西兰超市里的葡萄酒非常丰富,可把我们给乐坏了,挑了足够喝半个多月的各种红白葡萄酒,另外,新西兰各种口味的烟熏三文鱼也相当不错,比去年我们在阿拉斯加买到的不知好多少倍…

把房车的冰箱塞得满满的,车上各种补给也都准备得差不多后,我们便开始向雪场进发,说起来新西兰南岛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提前两周我们就在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感觉时刻都在变,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做好了Plan A、Plan B、Plan C… 反正有房车在手,可随时根据天气调整行程,原本当天一早还在下大雨,看起来完全不像是能滑雪的天气,我们原打算要是到了中午雨还没停,就直接奔米特福德峡湾而去,等从峡湾回来天气好了再开始滑雪,可幸运的是,当我们完成大采购后,发现雨已渐渐停息,而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雪场更应该不会下雨,于是赶紧从机场出发向雪场开去…

新西兰的滑雪场跟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雪场不太一样,大都建在高山之上,要开一段很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才能抵达,当我们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来到雪场脚下,才发现这里早已是云开雾散,甚至还有蓝天白云…

雪场的停车场都有为房车提供专门的停车位,非常方便,房车就好比成了我们的移动的换衣间,滑雪装备和登山装备都放在房车储藏柜里,拿取也很方便…

皇后镇可谓新西兰南岛雪场的大本营,城外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就有两座雪场,而且这两座雪场都包含在我们的全球滑雪年卡里,所以到了雪场直接出示我们的年卡,就能开滑,跟我们在欧洲滑雪一样方便,第一天我们挑了难度最小的这个叫Coronet Peak 的雪场来小试牛刀…

原来之前山下的皇后镇在下雨,而山顶上这边其实一直都在下雪,所以满山遍野都是新鲜的雪粉…


我在某信朋友圈留言:南半球滑雪初体验!感觉太魔幻了,仿佛置身于《魔戒》的片场中滑雪,第一天就令人赞叹新西兰南岛之壮美,无愧于“南阿尔卑斯山”的盛名!这反季节的滑雪体验让人感觉都有点不真实,仿佛半年内两次在阿尔卑斯山滑雪…



当天体验的这个雪场还是南岛海拔最低、难度最小的一个,雪道都有法国天花板级别的滑雪胜地霞慕尼的影子… 这趟房车滑雪之旅才刚刚开始,已令我们感慨拖着全套滑雪装备飞了大半个地球来滑雪,绝对不枉此行,最幸运的是,才刚下过新雪,漫山遍野都是新鲜雪粉…


贴个短视频,从第一视角体验一下滑粉雪的感觉… :)

原本俺还有点担心9月上旬才来这里滑雪,会不会有点晚了,后来听当地人说,到目前为止这个雪季雪况最好的就是那两天,也算是值回了我们这一路所有的付出…




Coronet Peak 雪道的也有无敌的湖景,边滑雪边放眼望去远处就是皇后镇和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


第一天小试牛刀能碰上这样的天气和雪况,我们已经非常知足了,当时还在倒时差,滑了半天的雪运动量也刚刚好,于是心满意足地回到房车,开始沿着盘山公路下山…



这几张照片就可以很好地看到通往雪场的盘山公路的地势和全貌,这个雪场海拔不算太高,盘山公路还是泊油路,后面几个雪场都是非常陡峭的土石路面,对于驾驶房车来说真是一大考验…


就这样我们就圆满地结束了首次在南半球、反季节滑雪的第一天,接下来将会有本次房车之旅的最美营地之一,以及第二个难度更大一点的滑雪场,精彩才刚刚开始…
南太平洋跨四季极致之旅 - 新西兰房车滑雪圆梦 + 大溪地群岛环礁巡礼(行程摘要篇)
南太平洋跨四季极致之旅 - 新西兰篇(1) 从美东北到新西兰南岛
谢谢浏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