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维也纳,永恒的旋律

本帖于 2025-11-02 05:20:5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杏林香雪 编辑

列车在夕阳中进入维也纳中央火车站,久违啦维也纳,距离上次来这个美丽的城市已经过去了六个年头,这是第一次乘坐火车到达维也纳,出乎我的意料,作为奥地利首都的中央车站,居然是如此安静,没有躁动,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完全不像巴黎东站那种喧哗,匆忙,拥挤,无所事事的闲人与匆忙来往的旅客互相冲撞。

我从北门离开车站,街上干净,行人稀少,感到非常安全和舒服

此次来维也纳,我预留足够的时间,好好享受这个城市的一切,有六个晚上住老城区( innere stadt) ,Albertina 博物馆旁边,方便进出各个景点, 歌剧院,咖啡馆......后面因为有公干,就要搬到Prater 公园会议中心附近住四个晚上.

到达旅馆 街上华灯初上,非常热闹,吃完饭后街上随便走走

没听说过奥地利大麻是合法交易的,好奇走进去看看,原来是卖CBD 产品,欧洲许多国家CBD是合法的,但没见过这么大门面的店,还是在闹市区,里面的产品式样好多,应有尽有。

这次来维也纳,有一个地方我一定要看的,就是没去过的分离宫,目的是看Klimt 那著名的壁画, 不过去分离宫前我该先去复习他的" kiss". 吃完早餐后决定慢慢走过去,一路顺便看街景,看人,看建筑,看车....

突然有一幢漂亮的小楼冲击我的视线,谁家土财主这么爱显摆,大街上光天化日之下露出两个大金牙炫富元宝,照片上看不出有多刺眼,当时早上的阳光直接打在上面 金光四射,非常漂亮抢眼,正纳闷难道维也纳遍地是黄金?仔细一看,天啊,这不正是咱自家的大金牙吗 ! 那万丈光芒有俺一丢丢丢丢丢的贡献鬼脸

大使馆右前方就是Schwarzenbergplatz, 广场上有为感谢苏联红军解放奥地利,为二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纪念碑,刚好欧洲各国庆祝二战结束八十周年,有许多献给烈士们的鲜花。喷泉Hochstrahlbrunnen不属于这个纪念碑的,它是1873 从山里引水到维也纳工程完美结束的纪念性标志。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纪念标记,凑在一起非常完美。

再往前走就是Belvedere 宫,分上下两宫遥相呼应,建于18世纪早期,两宫和中间的公园皆为巴洛克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形式

上宫

下宫

花园

Belvedere 最著名就是Klimt's kiss , 放在上宫, 该画是纯金做的,就连背景也是金粉喷上去的,满幅的金光闪闪

向日葵,这幅是绿色的,也在上宫,还有一幅金色向日葵,放在下宫。博物馆很晓得赚钱,Klimt的作品分开在上 下宫展出,两个宫分开卖票。曾记得Klimt 的另一幅也是金光闪闪的作品" Adele "画像也是放在上宫的; 该画2006年被主人要回去,奥地利人含泪跟她说再见,那以后Adele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参观上宫,触景生情,有些失落,有些伤感,怀念有Adele 的年代,潜意识里总觉得她就藏在宫里的哪个角落,也许多逛几圈就会遇到。

这里也有大卫的拿破仑跨越St Bernard

另一幅名画,Egon Schiele 的"男孩"

我没时间去参观下宫,离开Belvedere , 下个目标是分离宫,这是标志日耳曼艺术走进一个新时代的非常有意义的建筑,它建于1897年,分离派是同个时期原奥匈帝国和日耳曼地区的新艺术运动,他们的口号就是与旧的艺术形式决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每种艺术有它的自由 (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 Klimt 正是这个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分离运动包括艺术,建筑和美学等方面的创新。

整个建筑是白色的,它的正面上有一个大金球,由二千五百片金桂叶和三百一十一颗果实做成,金叶片可以随意弯曲,代表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金球的下面刻着分离运动的座右铭 "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 

奥地利2004年发行的一百欧元金币,一面是分离宫正门,另一面就是宫里面Klimt 作品的一个画面,欧元的五十分硬币上也刻有分离宫的正面

我们此次会议的 logo 也选择分离宫上的金球,其含义也一样,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技术和创新,科学并非一成不变。右测图案是我参加大会组织的慈善跑步所穿衬衫上的 logo

与其说我为Klimt 的作品造访分离宫,倒不如说我是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而来。这是Klimt 为致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定制作品,第九交响曲诞生于1822 到1824年之间,于1824年五月七日 在维也纳首场公演,它是西方音乐史上巅峰之作,也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交响曲,Wagner 感叹道: 这是最后的交响曲; 海顿也拷问: 第九交响曲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公演之前整个欧洲音乐界沸腾了,都在传说贝多芬创作了第九交响曲,与往不同,是了不起的突破,他将第一次在交响曲中引进人类的声音。公演之日,达官贵人,文人,音乐界   评论家 记者 报社都争先入场,庞大的乐队,庞大的合唱团,著名男女高中音都出场 ,观众都在问,贝多芬到底给我们准备了什么惊喜,可是等到第五十分钟,待在乐队后面的人类还一直没有开口,观众的胃口都被吊到天灵盖,终于到了第五十二分钟,欢乐颂主旋律渐渐出现,持续了将近七分钟,男高音开口了...... Schiller 的诗歌欢乐颂,气势磅礴,长达一小时二十分钟的四个乐章让观众目瞪口呆,早就闻说贝多芬从德国波恩时期就一直琢磨着把Schiller 的诗歌欢乐颂融进他的作品里,没想到气势是那样的磅礴,可以想象那是什么样的场景,如果在今天,恐怕全世界都要电视直播了。第一次公演之后欧洲各大首都先后首场公演,一些重大节日活动,大型晚会,第九交响曲成了最豪华的显摆节目,无论苏联的共产主义者,欧洲的资本主义者,甚至希特勒的生日宴会,都少不了第九交响曲。欧盟把第四乐章的欢乐颂定为欧盟盟歌,也有人认为第九交响曲是属于全人类的,欧盟不该把欢乐颂定为盟歌。2024年5月7日,为纪念°9 公演二百年,维也纳,莱比锡, 巴黎,米兰 四地同步演奏,致敬贝多芬大师,致敬伟大的第九交响曲。 二百年后它依旧那么震撼人心,让人激动不已。

话题转回维也纳分离宫里Klimt 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创作于1902年,最主要的部分应该是正中的"敌对势力"和右侧的"把爱 (吻)献给全世界

左侧力量的源泉

中间 敌对势力, 他用的是希腊神话,坏坏的Typhon 是一头丑陋的巨兽,蓝色的翅膀占据了整个画面,左边他的三个女儿,也称三个gogones ,也是坏人的象征,穿金戴银的大肚子人物代表人类的贪婪,旁边还有许多诱惑,他的原意应该是表达°9 里的人生起伏,腥风血雨......

把爱献给全世界,这是第四乐章的主题,也是整部交响曲的最高峰,经历过风风雨雨,疾病痛苦,贪婪诱惑,人类终于平静下来,与自己 与自然界和解,步向人生的最高境界 ,和谐 互爱.....

也许我缺乏对Klimt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对分离宫的作品感到失望,总觉得它并没有达到第九交响曲的高度,在这里,你感受不到激情和愉悦,也感受不到人生中的狂风骤雨和挣扎的力量,但是把听觉的感染力转为视觉的感染力,不应该是一件容易的事,Klimt之后没有人尝试再以视觉的方式表达第九交响曲的激情,我在想,如果让梵高来表达,以它的风格,会不会很疯狂,很淋漓尽致? ......

从分离宫出来,旁边就是著名的naschmarkt, 周末人还蛮多的,三五成群喝酒 吃饭,这个地方比较方便,有意大利餐馆 海鲜馆 还有亚洲餐馆。看看市场的菜的标价,方知奥地利的食品是那么贵,贵到要以1/4kg 标价。

 

谢谢各位观看

待续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