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居海外的华人多多少少都会想一个问题,将来会不会落叶归根?而我们这批的海外移民还有一个顾虑,要不要送年迈的父母去养老院呢?
今天谈谈国内的养老院到底是怎么样的。
2023年上半年,家里老人得了心衰引起了水肿,经过住院治疗康复出院,出院后接到了老人单位刚装修好的新房子;之前老人跟着子女生活,三年有余,正好经历过三年的疫情。
没到一个月,老人提出要去养老院,态度坚决让我有些惊讶;原本以为我们子女全天陪伴一段时间,让老人把身体养好,也享受一下子女的孝顺。
问原因,老人说太寂寞,养老院人多,随时有人说话,全天有人照顾,活动也多。很久以前,老人能动能走之前去看过几个周边的养老院,说将来需要人照顾时就去养老院,不想拖累子女。
商量后开始找养老院,一是理解老人的想法,二是早点试一下养老院,如果不合适还有时间安排其它方案。
除了向周围朋友打听,也在网上搜索。最后确定了三+一家养老院,准备实地考察。
三家的相似点是:以双人房来计,每月固定费用大概在6000上下,单人房大约在8000左右;候补的一家是最高的,双人房是8000起。
先说一下大背景,让大家有个可比性:所在城市地处南方,二线城市;最低工资3千,一般事业单位工资1万到2万;事业单位退休多年的退休金6、7千,新退休的8千以上,企业单位退休金4千左右。
市里养老院的基本费用大部分在4、5千(以双人房计),上面三家算是中上档次,另外一家高的,由某保险公司投资的医院主办。
市里还有两家高端养老院,月费过万,并需要缴纳不菲的入院保证金;两家养老院均由房地产公司开发,是全国连锁,宣传资料的确很吸引人,园林式花园里楼台亭阁,配套各种高档文化娱乐、医疗中心,包括游泳池健身房等;不过此类房地产养老院隐形费用高,坑多,容易烂尾,老百姓尽量不考虑。
2025年初一次郊游,去到一个自然公园,面积很大,山清水秀;公园内有几栋外观漂亮的高楼,同行朋友说,这是一个房地产的养老项目,曾经风光一时,市里老人一车车来参观考察,一些老人高价买下所谓的养老期权;后来房地产泡沫破裂,养老院只能勉强维持;朋友说里面还有老人住,只是寥寥无几,和保洁保安人数差不多。
挑选的四家养老院都在网上排行榜上,综合评分和口碑不错。于是和这几家养老院联系,安排在同一天,我们带着老人一块去参观体验。
第一家是原市福利院改制的养老院。
规模不小,一栋十层的主楼伫立在中间,两边是独立的两层副楼,三栋楼房围成一个巨大的院子,院子里树木花草还有喷水池;进大门时,碰巧看见老人们围成一大圈,在院里晒太阳,有一大半坐在轮椅上,一小半坐着院子里的长椅上。
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养老院的老人,心里还是蛮震撼的,坐轮椅的相当一部分老人已是风烛残年,基本上都默不出声,只有几个在相互说话;阳光很好,温暖和煦,和那些靠在轮椅上、一动不动的老人形成让人难受的反差。
上到主楼,看了房间和里面的设施,房间大部分是双人房,有些陈旧,门口上装有纱门,有的纱门还有破洞。房间是通透的,光线很亮;我们说老人眼睛不好,特别怕光,有可能需要单间;护士说,可以先住没有室友的双人间,按一个人收费;如果老人多了,就自己包一个双人间。
出来时,注意到主楼两边单独的两层楼房,很安静,没人走动;问护士,说里面住的都是卧床老人,所以不会推出来晒太阳。
整个观感下来,房间和设施明显陈旧老化,卫生间里的扶手、防滑等保护设备不足;入住的老人年龄偏大,相当一部分是需要重度护理的;看到一半,已经在心里否定这家了。
第二家是原省福利院改制的养老院。
和朋友了解情况时,这家是知名度比较高的;有朋友家老人在这里住过,评价不错,还说入住率很高,有时需要排队等。
在大门登记后,进入养老院;有三栋主要建筑,前面两栋,后面一栋,均为十一层高楼;前台大厅在第一栋里,大厅很宽敞,还有搞活动留下来的花篮;电话里联系的护士长很快过来,带我们上楼,到和老人身体状况匹配的楼层参观。标准的养老院大都像医院一样,面对面两排房间,中间是走廊,中端有护士站,这种结构是最方便照顾和管理病人的。
和前一个比较,这家养老院有着明显的优势:大楼看上去蛮新,装修比较高档不显旧,冷暖中央空调;院子不小,有凉亭小道、球场,花圃;房间宽敞,原本是三人房的设置只安排了两张床,绝大部分床都是医用护理床(多种功能,非常实用,特别是老人生病时),卫生间里有安全扶手、防滑垫、紧急按钮,设施比较完善;护士长、护士、护理员均有各自得体的服装,看见路过的老人及家属会打招呼;护士长的介绍热情专业,让人留下很深的影响;但是,有一个对我家老人蛮要紧的“缺陷”:房间里过于明亮。
房间的洗手间在进门的位置,靠外边是一整排窗户,房间是东西向,于是阳光非常充足。靠东的房间早上全是阳光,靠西的下午全是阳光。家里老人眼睛不好,怕光,屋子里要暗,晚上睡觉时需要接近全黑;家里房间的窗帘都是加厚遮光的。
护士长听完,说后面那栋楼比较暗,现在就过去看看。
这栋楼的结构大体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房间的洗手间在里边,让窗户少了一半,旁边是一个洗漱台加内阳台,而且窗外是大树,外边光线不能直接进来,房间的光亮度偏暗,很适合家里老人;加上这栋楼更新,才使用几个月,房间里的设施更新更全。
唯一的担忧是没有单间,每个老人会有自身问题,怕两人合住容易有矛盾。护士长说如果床位有富余时,可以包一个房,费用大概多三千。
整体来说让人比较满意,便对护士长说,还有别家要看,等看完了就给答复。
第三家是私营的养老院。
这家养老院各方面还可以,考察完后,满意度排第二。优点是在市中心,交通很方便,便于常来看望老人;有专门的单人房,价格比第二家包房要便宜(综合价格7千左右,第二家大概9千);可以让老人试住,时间可以十天到一个月。缺点是院子比较小,大部分活动都在大楼里。
看完三家,心里有了底,于是决定不去看那家比较贵的候补养老院。一是费用高,双人房要8千起;二是离家远,在新开发区,交通没那么方便。至于它是由一家医院开办是有利有弊:好处是有病可以直接转医院,不用家属操心和操办;弊端是医院是保险公司主办的股份制医院,和公立的三甲医院还是有差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莆田医院”,公立医院虽然会有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但大部分还是有底线的。
回到家问老人意见,老人说就去第二家。我说第二家没有单人间,老人说不想住单人间,双人房有个伴,可以有人说说话。原来担心老人会比较挑剔,不愿和别人同住,没想到听力非常不好的老人居然需要有同伴聊天,或许老人害怕孤独的程度不是我们可以感同身受的。
开始办理入院手续。养老院需要老人做入院健康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和传染性疾病,后者又包括甲肝、乙肝、丙肝、结核、HIV和梅毒;检查要求非常全面,需要到医院做。
得知老人之前住院,护士长说医院的检查三个月内有效;到医院门诊把检查单打印出来,所有的检查都齐全,包括各项传染病检查。
几天后,老人开始了养老院的生活。
以下是该养老院的一些基本情况:
1. 养老院的前身是由省民政厅投资兴建管理,后改成公建民营。好处是硬件投资足够,设施完备;作为行业标杆,经营管理标准高,收费相对合理;经常有上级领导来考察,同行来学习取经,社会公益团体来联欢。节假日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大大丰富了老人的生活。
2. 入院时收取1万风险金,防止家属不缴费或逃费;平时费用一月一交(半年或整年交有一点折扣),月费用6千左右(病人需要护理的程度有区别,一些自选项目不同),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床位费、三分之一是护理费、余下三分之一是伙食费、卫生费、物品使用费等其它杂费(床上用品由养老院统一提供);
3. 每天生活和护理有规定的时间和流程,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休息,中午2小时午睡。一日三餐由老人和家属自行选择,有几十多个品种可选。虽然品种不少,但老人抱怨也不少,大多数都会抱怨饭菜不合胃口。观察之后觉得有几个原因:众口难调,和老人平时在家吃的不一样;为了健康饮食,养老院饭菜少油少盐偏清淡;老人的食欲胃口在逐渐衰减。
洗澡次数和季节有关,夏秋一周三次,冬春一周两次。
4. 分层管理,同类老人安排在统一楼层。以新楼为例,一层是活动室,有各种文体娱乐的场所;二层是卧床老人,基本上都插胃管和吸氧,除了护士和护工,过道和饭厅里是没有人的;基本上是三人房,因为不太需要多余的空间。
三四层是半自理老人,大部分需要轮椅,少数可以缓慢行走,需护工帮洗澡,一半在饭厅用餐,一半在房间用餐。每周护工推下楼晒太阳两次(可以自费,一次半小时20元)。
五六层是自理老人,基本不需要护理,一楼活动室的主要使用人群。
十层和十一层,建筑的最高两层,主要是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封闭式管理,需要电梯卡才能出入。
5. 人员配置。医生护士比较少,是养老院的一个薄弱环节,整栋楼看见过的医生大概三个,只有一个资历老一点的;护士一层一个,护理员白天一层五个(同一班,夜班只有一个护理员值夜);每层大概是三十多床位。
养老院是不是老人养老的好选择?“养儿”真能“防老”吗?下篇说说自己的亲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