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像上海的南京路,那么中央大街尽头的松花江畔就像上海的外滩。文革前如此,文革中也如此,文革后更是如此。
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我们一家在松花江畔度周末。忽然见前面呼啦啦围棋了一群人。我们也好奇地赶过去,原来大家在看张瑜!自从张瑜演了《庐山恋》一时名声大噪,接着《小街》《知音》都很出彩,这次来哈尔滨也是拍电影。
面对面看张瑜,有点失望:个子不高,皮肤黑甚至有些粗糙,用现在的通行语言:南方小土豆。比起满街肤白腿长的高个子哈尔滨姑娘,相貌确实不出众。那时候演员也很朴实,没有大墨镜大口罩的特立独行,就那么素面朝天的。如果不声张,很难认出来。
后来看了她的这部电影《明姑娘》,银幕上看又是光彩照人了。据说电影演员面试有一项就是看上不上镜,专业名词叫“镜头感”。张瑜算是很有镜头感,很上镜的演员了。
那年夏天很特别,还有一部电影《花园街五号》也是在哈尔滨拍的,而且有一段李默然饰演的省委书记街上散步的镜头就在我们大院的马路上拍的。大家远远观望,李默然跟银幕上的邓大人一模一样,跟他一起散步交谈的据说是庞学勤,那是大帅哥呀,《战火中的青春》雷排长印象太深了,可是我没认出来。
《花园街五号》这部电影当年也是很轰动的好电影。花园街就是现实中黑龙江省委所在街道(现在仍然是)。所以哈尔滨人看着很真实。
十几年前也是在哈尔滨,我的大学闺蜜请我在华融饭店吃饭,华融饭店的自助餐又便宜有丰富。我们选择了靠窗的位置。忽然一阵笑声传来,太熟悉的音色,回头一看,李双江跟一个人也在吃饭,和我背靠背。
我这位大学闺蜜小我两岁,就在那次见面后,她突然去世,非常意外,只是因为乳腺粉瘤一个可做可不做的手术,结果导致肺栓塞。我在加拿大听到这消息,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