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大坝是一座建于松花江干流上高91米、长1080米的混凝土重力坝。它运用期的安全,关系到下游吉林、黑龙江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危,特别是紧靠其下游的有八十万人口的重要工业城市吉林市的安全。
丰满大坝安全主要体现在:第一,汛期遇设计洪水或校核洪水时,通过蓄水及泄洪调节,坝前水位保持在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及其以下;第二,在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下,坝的抗滑稳定满足要求,在正常高水位遭遇设计烈度的地震时,坝保持抗滑稳定;第三,坝基扬压力不超标,坝基、坝体渗漏不大;第四,坝基、坝体变形(水平和垂直位移,接缝与裂缝状态)符合规律、无异常趋势性变化;第五,泄洪能力符合要求,对下游冲刷在控制范围之内。大坝鉴定要对上述问题做出分析评价。其根据主要是水库调度资料(坝上下游水位,泄洪数据)、大坝渗透和变形监测数据以及对建筑物的巡视检查结果,还要参考大坝勘测、设计和施工资料。
修建于三十到四十年代日伪时期的丰满大坝,施工质量不佳,坝体坝基存在许多缺陷。以后经过多年的系列加固和改造,情况大为好转,但仍存在不少问题。1958年水电部组织了一批中国和苏联专家对丰满大坝性态进行了分析评价。是为第一次丰满大坝鉴定。1959年我到丰满工作前,厂里进行了第二次小规模的丰满大坝鉴定。我在分场被安排作这次鉴定的资料整理工作,对丰满大坝有了初步瞭解。
1960年和1962年,丰满电厂自已先后组织了丰满大坝第三次和第四次鉴定,外单位中仅请了东北勘测设计院的工程师参加。我的任务是分析这几年的大坝观测资料和编写分析报告,到长春东北勘测设计院搜集日伪时期丰满大坝的设计施工资料与照片,会议期间向与会者报告观测分析结果等。这些工作使我对丰满大坝有了更多的认识。
1963年原本计划作第五次丰满大坝鉴定,后来扩大了鉴定内容和规模,准备工作量增大,会议推迟到1964年举行。这次鉴定由上级机关东北电业管理局派总工来丰满主持,邀请了国内一些专家和几个大型水电厂的代表参加。我仍负责分析观测资料、编写大坝变形和渗流两个观测分析报告并在会上作了汇报,还在会中参加起草鉴定报告。这次会议对评价丰满大坝的安全和明确加固任务有重要意义,对全国水电厂的水工工作也有推动和示范作用。会后水利电力部要求丰满厂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厂里责成我起草丰满大坝鉴定工作总结报告,上报给了水电部。
第六次丰满大坝鉴定是在文革动乱中的1968年进行的。整个资料准备和鉴定报告几乎全由我一个人完成(当时领导干部大都靠边站,一些技术人员被抽调干其他事情)。会议在钻孔班休息室举行(记得大家都盘腿坐在大炕上开会),未请厂外专家而是吸收了许多工人参加。虽然会议形式简陋,但我所做的基础工作是扎实的,写出的鉴定报告是务实的,对以后几年的大坝加固和观测工作仍有指导作用。
第七次丰满大坝鉴定从1972年开始准备,1973年举行会议。这次鉴定的内容和规模都超过以往各次鉴定。我承担的工作有: 编写丰满大坝设计及历次鉴定概要,进行大坝稳定分析计算,提出丰满大坝抗滑稳定分析报告,编写大坝运行报告,编写大坝观测资料分析报告等。会议由东北电管局主持,有较多国内专家和水电厂代表参加。这次鉴定指导了以后多年的丰满大坝运行和加固工作。
1973年以后直到我1979年离开丰满发电厂,未再进行丰满大坝鉴定。九十年代按照全国电力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的要求,在东北电力局主持下开展了丰满大坝定期检查(相当于大坝鉴定,但名称变了,涉及面也有扩大)。我作为被聘请的专家组成员回到丰满,参加了第一次大坝定期检查(1997)和第二次大坝定期检查(2005),对一些专题报告作审查、起草综合报告和参加各次专家组会议。但身份已不是电厂技术人员了。

图1,日本人本间德雄所主持编写的丰满发电所计划书

图2,四十年代施工中的丰满大坝

图3,五十年代末的丰满大坝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