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物传记有感

近日,喜静,做选择题时都是选静呆着看书这种。所看之书基本是人物传记,倒是在平淡中“经历别人一生的不平淡”,颇为有味。

其一,是靳羽西女士的自传,(她,自成先锋)。约出版于2022年,靳女士在中国颇为有名,她制作的(看东方)(世界之窗)系列节目,曾影响过改开后的一代人。故她的履历还是想了解一下的。总体印象,靳女士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一个中国云南出生,香港长大,16岁去夏威夷读大学。后又到美国工作,接触到传媒一行,又碰巧到中国做节目当翻译,与中国央视谈合作,抓住机会勇敢地做下去,因而成就了她后来的多项事业。后期的她,属于社交名人。说起来热闹,其实前期的机遇和奋斗更有看点,还有那时外人眼中的中国。(书中有大量她的同事下属写的回忆文,让我觉得稍稍注水,略过不看)。

其二,就是Mr.Moy(bad to blue).从纽约华埠黑帮到纽约警察的经历。通读大半,觉得MrMoy算得上有勇有谋的人.其经历,很多的危险,很多矛盾的化解。有一阵子,我都觉得他有些“教父”意味,胆大心细,对人性和街头智慧都有深厚理解,仿佛他过得那一天天,才是一天天,一年年才是一年年。换句话说,是那种提着刀舔血的日子。不过转天,看到他分析,因纽约市严整法纪,他那些“哥们”,入狱的入狱,遣返的遣返,死的死,他自己若不早做打算的话,下场会是一样,或早或晚的事儿。。。他当警察后,做低等职务时间长,做警探晚些短些,论故事呢,似也拍不了“洛杉矶警探”这类警探探案片。还好了!我不禁回忆起我曾经的一位ESL老师,叫F,台湾人。他讲他是父母来美后打餐馆,家里穷,住布鲁克林,他的小学中学同学中大部黑人孩子。据他说,有次看照片,发现他同学过大部分黑孩子不是死了就是进监狱了,非常普遍,像他这样亚裔真是家庭鼓励支持,才走了读书进学之路。他很感叹!那Mr Moy比他大个十几二十岁,更早期入读布鲁克林学校,在95-98%是白人孩子的学校上课,遭受各种霸凌,渐渐长大,要在街上台球厅黑帮大哥处寻求保护,渐渐加入黑帮的经历,恐怕也不是个案。。。总归Mr Moy的书,是少有的华裔底层突破出来,也继续干需要很多街头经验和智慧的工作,而有所成的个人经历。估计以后会拍影片出来吧。反正他巡游的布鲁克林华埠,我有些熟悉,从没想到它的曾经那么灰暗血腥。。。

换头脑时,又插空看一本图文书(饶平如生记),一个很有趣的九十几岁老先生写画的他的生平。最大看点是插画画的好,行文里对他祖上族人,记事起经历的各种民俗掌故记录,记的清清楚楚,很像民俗大全。而他,及他属于乡绅阶层的一并族人亲眷,在他笔下无不具备文人的可爱和知识分子为国为民的责任感。且后期,他被下放劳教,工厂做漆工,整二十年。字里行间常充满乐观主义。属于打不死的压不垮的小强。改开后,恢复原职回出版社做美编,在退休写画平生。真正可爱老先生!有才气有经历有品评!有趣的老一辈文人!

总之,穿查看上述三位的生平,觉得黑帮到警察生活最不易,担惊受怕的,虽精彩让我这小心脏过他那种日子过不了几天就翘辫子了。靳女士的经历属于站在风口上的人物,时代带着飞!饶先生虽出身富贵,但遇险阻安贫乐道,属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优秀长辈。

我原不理解先父曾爱看传记的做法(如(蓬皮杜传)等,当时抄起来读着闷),近日读别人传记,发现一两日之内体味别人一生的艰险喜乐!像坐过山车似的!开卷有益!开卷有益啊!

仅以此记我读的三部传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